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200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奈保尔去世 4年前曾来参加上海书展


來源:上觀新聞

據外媒報道, 當地時間11日, 印度裔英國作家維·蘇·奈保爾在倫敦家中逝世, 距離他的86歲生日僅有6天。 奈保爾是2001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2014年, 他曾作為上海國際文學周嘉賓來滬, 參加上海書展及相關活動。


圖說:奈保爾在2014上海國際文學周與讀者見面。 蔣迪雯 攝

1932年8月17日, 維·蘇·奈保爾生于中美洲的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的一個印度婆羅門家庭。 1950年獲獎學金赴英國牛津大學留學。 1955年定居英國, 并開始文學創作。 其主要作品有《通靈的按摩師》《重訪加勒比》《非洲的假面具》等, 曾獲得布克獎、毛姆獎、諾貝爾文學獎等多個獎項,

與石黑一雄、拉什迪并稱“英國文壇移民三雄”。

不管在何處, 奈保爾都算得上文學界的一個異數。 他的文字簡潔而直接, 常常顯得有些冷漠無情;他的個性非常復雜, 不管對于自己的祖籍印度、出生地特立尼達還是居住地英國, 他都沒有文化認同感甚至充滿批判。 奈保爾的第一段婚姻生活, 也因為出軌、虐待、妻子逝世等八卦受到公眾關注。 奈保爾對此毫不避諱, 以至于一些媒體這樣描寫他:“除了文學寫作, 奈保爾就是一個魔鬼。 ”


圖說:奈保爾作品。 來源網絡

即便如此, 奈保爾的文學成就依然令世界嘆服。 1932年出生在中美洲特立尼達的奈保爾, 因為充滿對出生地的厭惡, 在1950年考取英國牛津大學后離開出生地,

大學畢業后從事寫作至今。 1971年, 他獲得剛剛設立三年的英國布克獎, 1989年又接受了英女王授予的爵位, 2001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他的作品以小說和游記居多, 包括名作《大河灣》、《畢司沃斯先生的房子》、旅游文學“印度三部曲”等, 作品充滿了不同文明的沖撞、對流離失所的不安。

2014年8月, 籍《大河灣》中文版首發之機, 奈保爾偕妻子來到上海, 這是他第一次踏上中國土地。 在上海的一周里, 他作為上海國際文學周嘉賓, 參加了新書首發活動與上海讀者面對面, 還在上海書展主論壇和“詩歌之夜”等活動上亮相。 在上海停留期間, 正逢他的82歲生日, 奈保爾還在各國作家和東道主的簇擁下, 共度了難忘的生日之夜。

奈保爾:“書寫現在, 就是我觀察世界的方式”

文/李崢

刊于2014年8月12日解放日報

“全世界有100多個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 他們的作品或多或少都進入中國。 有的獲獎者是因為諾獎而為人熟知; 還有極少數作家, 他們得獎, 更像是給了諾獎榮譽。 奈保爾正是這樣一名作家。 ”聽到中國作家止庵這樣的贊美, 82歲的英國作家奈保爾僅是淡然一笑。 昨日, 諾貝爾文學獎及英國布克獎得主維·蘇·奈保爾偕妻子納迪娜現身滬上, 為他的名作《大河灣》進行中文版首發。

不管在何處, 奈保爾都算得上文學界的一個異數。 他的文字簡潔而直接, 常常顯得有些冷漠無情;他的個性非常復雜, 不管對于自己的祖籍印度、出生地特立尼達還是居住地英國, 他都沒有文化認同感甚至充滿批判。

奈保爾的第一段婚姻生活, 也因為出軌、虐待、妻子逝世等八卦受到公眾關注。 奈保爾對此毫不避諱, 以至于一些媒體這樣描寫他:“除了文學寫作, 奈保爾就是一個魔鬼。 ”

即便如此, 奈保爾的文學成就依然令世界嘆服。 1932年出生在中美洲特立尼達的奈保爾, 因為充滿對出生地的厭惡, 在1950年考取英國牛津大學后離開出生地, 大學畢業后從事寫作至今。 1971年, 他獲得剛剛設立三年的英國布克獎, 1989年又接受了英女王授予的爵位, 2001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他的作品以小說和游記居多, 包括名作《大河灣》、《畢司沃斯先生的房子》、旅游文學“印度三部曲”等, 作品充滿了不同文明的沖撞、對流離失所的不安。 此次首發中文版的小說《大河灣》是奈保爾的巔峰代表作,

是奈保爾繼《自由國度》之后的第二部非洲題材小說。 《大河灣》以后殖民時代動亂的非洲國家為背景, 用一個在非洲謀生的印度裔雜貨店主的口吻、用平靜的語調, 說出人們不想看到、不愿承認、更不敢說出的真實——殖民地獨立之后, 非洲人民所遭受的災難遠遠超過殖民地期間。

首發式現場, 奈保爾的妻子納迪娜回憶, 有一年他們去烏干達, 很多政治家、知識分子對奈保爾說, 他多年前作品的內容, 都一一在后來的非洲發展中變成了現實。 “他們說, 請看看我們, 寫我們的生活, 我們等待你對非洲的預言。 ”納迪娜說, “奈保爾回答:我不是預言家, 我只是個觀察者。 ”事實上, 對事實的極端推崇正是奈保爾一貫的處世原則。 “在這個世界上,像 《大河灣》里雷蒙德這樣的人大量存在,他的文章就像政府告示和報紙摘抄的拼湊,他們寫的東西都是垃圾。”奈保爾說,“一個作家的看法以什么為基礎?他了解哪些別的世界?要是他只了解這個世界,又怎么去寫這個世界?”止庵向奈保爾發問:“《大河灣》之后,非洲世界的未來是什么樣?”奈保爾說:“我只能專心寫作,書寫現在,也是在書寫未來。這就是我觀察世界的方式。”

雖然奈保爾很早就在西方文學界出名,但此次來滬參加上海書展卻是他第一次來中國。被問及對中國有什么期待和興趣,奈保爾說:“我對這個國家所知甚少,除了喜歡喝中國綠茶,我不能預料將要發生的事情,只能在旅行中去觀察。我不會期待,不然我就看不見事實。”不少現場讀者希望奈保爾能創作一部中國題材的作品,這位文學巨匠的回答直截了當:“我不會寫這樣一部作品。這是一個巨大的國家,以我現有的對中國的認知和經歷,還遠遠不夠。”

整場首發式,奈保爾說話的時間很少,很多問題常常用“不知道”“不好說”來回答。例如,獲獎對多數諾獎得主來說是種困擾,而奈保爾的回應則很簡單:“不,我能處理好”。甚至很多問題都由奈保爾的妻子納迪娜代答。“奈保爾常說,他最大的遺憾就是人生苦短,他希望有三個一生就好了,一個用來學習,一個用來享受,一個則用來表達。”納迪娜說。

原標題:2001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奈保爾去世,4年前他在上海度過82歲生日

“在這個世界上,像 《大河灣》里雷蒙德這樣的人大量存在,他的文章就像政府告示和報紙摘抄的拼湊,他們寫的東西都是垃圾。”奈保爾說,“一個作家的看法以什么為基礎?他了解哪些別的世界?要是他只了解這個世界,又怎么去寫這個世界?”止庵向奈保爾發問:“《大河灣》之后,非洲世界的未來是什么樣?”奈保爾說:“我只能專心寫作,書寫現在,也是在書寫未來。這就是我觀察世界的方式。”

雖然奈保爾很早就在西方文學界出名,但此次來滬參加上海書展卻是他第一次來中國。被問及對中國有什么期待和興趣,奈保爾說:“我對這個國家所知甚少,除了喜歡喝中國綠茶,我不能預料將要發生的事情,只能在旅行中去觀察。我不會期待,不然我就看不見事實。”不少現場讀者希望奈保爾能創作一部中國題材的作品,這位文學巨匠的回答直截了當:“我不會寫這樣一部作品。這是一個巨大的國家,以我現有的對中國的認知和經歷,還遠遠不夠。”

整場首發式,奈保爾說話的時間很少,很多問題常常用“不知道”“不好說”來回答。例如,獲獎對多數諾獎得主來說是種困擾,而奈保爾的回應則很簡單:“不,我能處理好”。甚至很多問題都由奈保爾的妻子納迪娜代答。“奈保爾常說,他最大的遺憾就是人生苦短,他希望有三個一生就好了,一個用來學習,一個用來享受,一個則用來表達。”納迪娜說。

原標題:2001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奈保爾去世,4年前他在上海度過82歲生日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