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生活常識»正文

輔食達人團寶媽媽教你,讓寶寶愛上吃飯的方法

美麗mama

公眾號ID:meilimama-org

關注

作者:夢荷

美麗mama寫手

來自南京, 定居東京。

來日10年, 喜歡讀書、旅行、美食、理財, 育有一子。

01

序言

日語中, 輔食的漢字是“離乳食”。 相對于中文中的“輔食”二字, 我更喜歡離乳食的說法, 取其字面含義, 即寶寶逐漸離開母乳後的食物。 所以, 輔食(離乳食)期只是一個過渡, 最終目的是為了讓寶寶們和成人一樣, 能接受各種各樣的食物。 所以, 我個人一直認為, 在這個階段, 讓寶寶愛上吃飯和形成良好的吃飯習慣, 遠比他(她)吃了多少更為重要。 畢竟, 對於1歲半尤其1歲之前的寶寶, 母乳(奶粉或牛奶)佔據了更重要的位置。

在日本, 我們生活的區域保健所會給新手媽媽們舉行各種免費課堂或交流活動, 給我們提供學習育兒知識的機會。 這篇文章, 就我在保健所學得的輔食初期(即寶寶開始輔食後的前兩個月)的講座內容, 結合我個人的一些育兒實際, 和大家分享日式輔食初期的餵養要點。

02

輔食初期的小目標

餵養輔食的最終目的是讓孩子習慣各種食物, 也就是會吃飯。 在輔食期, 我們需要訓練寶寶的吞咽和咀嚼能力, 讓寶寶學會如何正確吃飯。 因為吞咽和咀嚼並非天生就有的能力, 是靠後天學會的。 有時有些寶寶拒絕輔食, 除了不喜歡某種味道的原因, 還有可能是給他的食物還不適合他當時的吞咽和咀嚼能力。

我個人認為, 輔食初期, 很重要的一點是讓寶寶不反感媽媽給他的食物, 不厭惡吃飯這件事。 只有在開始的時候不反感、不厭惡, 日後才有可能愛上吃飯, 會享受每一次品味美食的過程。 同時, 關於吃飯習慣, 也需要從吃輔食就開始培養。 在我家, 團寶只要吃東西就一定要坐上餐椅。 尤其在輔食初期, 吃飯、喝水、吃咬咬袋, 只要和吃喝有關, 我就把他放在餐椅上。 在他會爬會走之後, 他給了我一個小驚喜, 就是餓了會指餐椅, 後來自己爬上餐椅, 告訴我他想吃東西或是想喝牛奶了。 對他來說, 餐椅和吃喝是有聯繫的。 從這件小事上我也明白了, 孩子的世界很簡單, 只是需要大人用心和堅持的引導。

03

何時可以添輔食?

1、對大人吃飯的行為很感興趣,

看到大人吃飯時嘴巴會動。

2、 看到食物會伸手或流口水。

3、餵奶時間形成了一定的規律,

餵奶間隔較為固定。

4、 有支撐或説明的情況下可以坐穩。

日本的保健師建議, 在寶寶月齡5~6個月時, 生長發育達到了上述標準後, 便可以開始給寶寶添加輔食。 剛開始添加輔食時, 一定要在寶寶身體健康, 心情愉快的前提下添加。 因為只有在健康快樂的時候吃飯, 寶寶才會更享受吃的過程, 從而感受到吃飯是件很快樂的事。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寶寶滿6個月添加輔食。 我個人在一些育兒書籍上也看到建議純母乳餵養的寶寶滿6個月, 混合餵養的寶寶滿4個月開始添加輔食。 個人認為, 這個時間點不需要太教條, 媽媽們可以參考各種說法,

結合自家寶寶的發育狀況決定添加輔食的時機。 月齡不是最重要的, 重要的是寶寶的發育狀況是否達到了上述幾個標準。

我家團寶是純母乳餵養, 4個多月時就已經對我們吃東西的行為相當感興趣, 看到我們吃東西會伸手想要, 加上他5個月不到時借助座椅已經坐得很好, 5個多月時可以自己獨坐, 所以我是在滿5個月時給他添加了輔食。

04

一天中什麼時間喂輔食?

講座和育兒書籍上幾乎都是建議在上午10點喂第一頓輔食。 其實, 媽媽們可以理解為, 只要是上午, 寶寶狀態好, 媽媽方便的時間餵食就好。 之所以最好選擇上午, 因為寶寶剛開始吃輔食, 尤其接觸新食物的時候, 偶爾會出現過敏現象。 上午餵食的話,

出現過敏現象有利於及時就診。

05

一頓輔食吃多少?吃什麼?

輔食初期的第一階段:一天餵食一次。 每次餵食新品種時, 都從一次一勺(5ml)開始, 隨著天數的遞增每天增加可增加一勺至標準量。

日本寶寶的第一口輔食是10倍粥(下文中有具體做法), 中國寶寶和歐美寶寶們則是吃含鐵米粉的比較多。 當寶寶適應了10倍粥或含鐵米粉1~2周後, 添加蔬菜水果類。 適應了常見的蔬菜水果1~2周後, 添加蛋白質類。 最終, 寶寶的每一餐輔食都應該是碳水化合物類+蔬菜水果類+蛋白質類。

在日本, 輔食初期的標準量是碳水化合物類(即10倍粥或含鐵米粉)20~40g, 維生素類水果5g左右+蔬菜10g左右, 蛋白質類魚肉類5~10g或豆腐25g。

輔食初期的第二階段:當輔食添加一個月左右, 寶寶的每餐輔食都有碳水化合物+蔬菜水果+蛋白質,並且寶寶能熟練地吞咽泥狀食品時,媽媽們就可以考慮把一頓輔食增加至兩頓輔食,兩頓之間的間隔要在4小時以上。團寶開始吃兩頓輔食時,為了配合每天的外出散步,兩餐分別在上午11點左右和下午5點左右。根據寶寶吞咽和咀嚼能力的發展情況,媽媽們可以適當在泥狀食物中增添一些顆粒。

因為每個寶寶的輔食添加情況和反應不同,媽媽們可以按照自己寶寶的情況來判斷和決定在哪個時機由一頓輔食變為兩頓輔食。團寶在輔食添加到40天時食用西蘭花後出現了食物不耐受的現象,輕微腹瀉持續了一周左右,但是精神狀況非常好。當時,我去諮詢了幾位醫生和保健師。有建議我繼續正常喂輔食,也有建議暫停輔食幾天。我先選擇了正常餵食,但是正常餵食的情況下寶寶腹瀉不見好轉;於是我又給他暫停輔食,回到只喝母乳的階段。暫停輔食的第三天,寶寶不腹瀉了。就這樣一折騰10多天過去了,好轉後我也不敢立刻增加到兩頓輔食,又繼續一頓輔食持續了幾天後,團寶到吃輔食的第56天才增加至兩頓輔食。

那次之後我查閱了食物不耐受方面的知識,這也是經常有寶寶會出現的情況,是那個時候的寶寶還沒有做好接受這種食物的準備。只要寶寶精神好,一般來說沒有大礙。過半個月左右再給寶寶嘗試這種食物,不耐受的現象也許就消失了。

團寶在輔食初期吃過的食物:

1. 碳水化合物類:10倍粥,含鐵米粉

2. 蔬菜類:菠菜,胡蘿蔔,捲心菜,西蘭花,小松菜,南瓜,土豆,紅薯

3. 水果類:蘋果,香蕉,柳丁

4. 蛋白質類:豆腐,銀魚,鯛魚,雞肉,優酪乳

我一直覺得,輔食的添加過程也是很考驗媽媽耐心的一個過程。添加新食物最好都在上午,每種新食物需要連續添加三到四天,確認寶寶沒有過敏後再添加另一種新的食物。媽媽們都有很多美味想給寶寶們品嘗,但其實寶寶在輔食初期吃的食物還是挺單一的,中後期可以開始嘗試一些較為豐富的菜品。寶寶可以在吃飯中學會享受品味食物的樂趣,媽媽可以在製作輔食中發現一個全新的自己。

個人認為輔食初期的做法都是很簡單的,三個字,打成泥。一切都打成泥。蔬菜煮熟後打成泥吃,水果直接打成泥吃(或者放進咬咬袋)。有些國內的長輩們會建議水果要加熱了再給寶寶吃,日本保健師的建議是直接吃,媽媽們可以根據自家習慣決定。給團寶添加輔食的第一個月,我參考日本的育兒雜誌做了一張表來記錄每天吃什麼。後來知道了有記錄輔食的APP,於是轉用APP一段時間,直到團寶幾乎吃遍我們常吃的各種食物。

06

關於寶寶優酪乳

當寶寶開始吃輔食其實就可以餵食優酪乳了(一般說法是6個月開始)。1歲以內的寶寶不能喝新鮮的牛奶,所以優酪乳對於他們來說是很好的補鈣食品。在日本有一款達能寶寶優酪乳深受寶寶們的喜愛。它分為6個月~2歲和1歲以上食用兩種。如果有國內的媽媽們帶寶寶來日本旅遊,不妨去住處附近的超市逛一逛,給寶寶試試這款優酪乳。

我帶著團寶在國內時,除了常溫的英國小皮優酪乳外,沒有買到過1歲以下寶寶吃的優酪乳。在國內超市挑選優酪乳時我都是看成分選的,儘量選擇不含糖不含添加物的純優酪乳,給團寶在國內吃的最多的是光明如實、樂純原味優酪乳和日本明治原味優酪乳,選明治也有原因之一是我們常居日本,熟悉的日系品牌更放心。當然,有心有空的媽媽們也可以自己給寶寶做優酪乳。

07

日本寶寶的第一口輔食:10倍粥的做法

1.洗淨大米後,米和水以1:10的比例放入鍋中,將大米浸泡30分鐘左右

2.蓋緊鍋蓋,開大火煮沸後調成小火,鍋蓋掀開露一點縫隙,小火煮30-40分鐘

3. 關火,蓋緊鍋蓋,燜10-20分鐘左右。如果時間允許,可以燜至鍋中沒有多餘的米湯,這樣會讓大米更軟更易入口

4. 將煮好的10倍粥放在過濾網上,下面是寶寶的小碗,用金屬勺子底部按壓過濾網上的10倍粥,漏進碗裡和附著在過濾網底部的部分,就是光滑柔軟的大米糊,可以直接喂給寶寶吃啦

小建議:可能有的媽媽會覺得直接用攪拌棒比研磨更簡單省時,我也這樣試過,但是總覺得攪拌棒做出來的米糊含水分多,沒有手動研磨出來的米糊柔軟濃稠。如果覺得用火煮太麻煩,直接電飯煲裡米和水1:10的比例,煮粥模式下也可以做成10倍粥,研磨成糊狀後給寶寶吃就可以啦。不過日本的保健師在課堂上說,如果想讓寶寶吃到最香醇的大米糊,還是用煤氣煮最好,最能煮出大米香。不過,媽媽們忙碌的時候就偷個小懶,用電飯煲吧。

08

輔食初期的推薦使用工具

1. 手動研磨輔食套裝

貝親,康比,mikihouse等很多日系寶寶用品品牌都有這個套裝,套裝裡有磨泥碗、餵食湯勺、過濾網 、磨泥板、研磨棒、保存蓋、榨汁器、研磨缽等。輔食初期每天只吃一頓時,用它足夠了。

2. 電動攪拌棒

攪拌棒對我來說真是最簡單粗暴好用的輔食製作工具。新鮮水果切塊放進杯中1分鐘不到就成了果泥,蔬菜和肉類煮熟或蒸熟後放進杯中1分鐘不到就成了菜泥肉泥。當寶寶不吃泥之後,無需用刀,有它就可以在家裡快速攪肉切菜,給寶寶做蝦滑、肉丸、餛飩餡、餃子餡都十分方便。媽媽們還可以用它來做果汁或奶昔。

在日本,沒有專門的輔食機銷售。所以,團寶的輔食期,全靠這兩個好幫手,讓我在獨自帶孩子的同時,也很用心地給他做了每一餐。

09

讓媽媽忙中偷閒的好幫手:咬咬袋

這是國內好友推薦給我的育兒神器之一,不過根據我和周圍媽媽們的經驗,有的寶寶很喜歡,有的寶寶並不喜歡。我家團寶屬於還比較喜歡的那類。在輔食初中期,我經常在咬咬袋中放入一些香蕉或草莓,給他坐在餐椅上自己拿著吃。我就在一旁看著,享受一會兒緊張忙碌的育兒生活中可以休息的片刻。

10

輔食初期的常見疑問

1. 食物添加順序和過敏風險度有關嗎?

常聽到有人說,我害怕孩子過敏所以還沒有給他吃雞蛋之類的說法。其實,最新的美國兒科協會全書和我在日本閱讀的育兒雜誌上都指出,推遲引進某種容易過敏的食物,並不會降低過敏風險。

過敏和不耐受是不同的概念,對於寶寶過敏的食物不要輕易再次嘗試。但是當寶寶對某種食物不耐受時,過一兩周後再度餵食,寶寶可以就能接受了。如果媽媽們分不清寶寶是過敏還是食物不耐受,一定要及時就醫哦。

這裡需要提醒的是,1歲之前一定不能給孩子吃蜂蜜。因為蜂蜜中很可能含有肉毒桿菌,食用蜂蜜中毒的嬰兒嚴重者會造成死亡。2017年4月,日本就發生了一例年僅6個月的嬰兒因食用蜂蜜中毒死亡的新聞。哪怕萬分之一的可能性,我們也不能讓孩子貿然嘗試。雖然家裡的老人可能會說,我們以前都是給孩子喂蜜水的啊。這時候,請一定用科普知識說服和阻止要給嬰兒喝蜜水的老人。

2. 為什麼日本寶寶不吃含鐵米粉?不怕缺鐵嗎?

我在保健所問過保健師這個問題,保健師給我的回答是也有少數日本媽媽會買國外的含鐵米粉給寶寶吃,但是日本最常見的給寶寶吃的第一口輔食還是10倍粥,因為大人們吃的主食是米飯,所以給孩子吃的第一口輔食也像煮米飯一樣去做,只是需要多加水再研磨成米糊狀,某種意義上也是讓孩子和我們吃一樣的食物。也有一些在日本的中國媽媽說,因為日本的大米好,所以給孩子吃粥放心,甚至帶孩子回國時也會帶大米回國。

我們家在這方面不太在意,團寶的第一口輔食是在國內吃的,所以吃的是中國大米。我們1歲前回國兩次,一歲後回國一次,秉承著要讓他在哪裡都能生活習慣的原則,每次回國幾乎都是國內買的食材,但是會帶一些日本的便捷輔食。

關於不吃含鐵米粉會不會缺鐵,日本在寶寶體檢中都沒有微量元素檢查這一項,所以給團寶體檢時我諮詢過兒科醫生,醫生表示,一般來說看寶寶臉色紅潤氣色好的話不會缺鐵,還跟我打趣說你家寶寶養的這麼好顏色這麼紅潤,不會缺鐵的,媽媽不用擔心。如果擔心缺鐵,醫生和保健師的建議就是,適量給寶寶吃一些含鐵較高的食物,如小松菜、雞肝、大豆粉等。

不過我個人覺得,含鐵米粉真的很方便。所以在團寶的輔食期我也有拜託在美國的同學給我寄一些美國寶寶的含鐵米粉、果泥等給團寶吃。

3. 給寶寶吃輔食後需要喝水嗎?

是的。日本保健師建議,在每餐進食輔食後,都給寶寶喝點水當作漱口。剛開始我是給團寶用勺子喂水的,喂了幾天覺得麻煩,就買了吸管杯,讓他自己拿著喝。剛開始不會喝,不過嘗試了兩三次後,他就自己會喝了。媽媽們可以在寶寶吃輔食後就準備一個吸管杯,每頓輔食後都給寶寶喝點水。

我個人還有一個原則,就是儘量不給團寶喝果汁。最初有這個原則是因為害怕他喝了果汁覺得好喝後就不喝水了。後來看到一些文章也說,喝果汁並沒有吃水果營養。所以,媽媽不想榨汁後還要洗機器,還是直接給吃水果更方便。日本市面上有很多專供寶寶喝的果汁,偶爾帶團寶和小夥伴們出去玩的時候,我會帶上一些果汁,給孩子們一起喝。為了減少團寶喝果汁的次數,我每次回國都會從國內的進口超市買果泥帶回日本,更多的時候是給他吃果泥,不是喝果汁。

4. 輔食初期需要添加調味料嗎?

不需要。關於調味料,日本的說法是9個月之後可以添加一點點,我們平時看到的更為普遍的說法是1歲之前的寶寶不需要任何調味料。其實在我家,團寶直到現在,1歲半,我給他煮時蔬面、肉湯麵、蒸蛋、水煮蝦這些都是不加任何調味料的,但會用一些他愛吃的番茄、乳酪等來調味,或是自己做的純自然無添加果醬、肉鬆給他拌著吃。

5. 菜泥果泥肉泥等需要和粥或米粉拌在一起吃嗎?

這是很多媽媽在我朋友圈看到團寶輔食後問過我的一個問題。我的做法是剛開始吃某種食物時,都單獨給寶寶吃,告訴寶寶這是什麼食物,是什麼味道的,多吃幾次,讓他記住了這種食物本身的味道後,再和其他食物拌在一起吃。

11

總結

寶寶剛開始添加輔食時,媽媽總是期待又擔心的心情。想讓寶寶從此愛上吃飯成為小吃貨,是需要媽媽從一開始就有計劃性地製作和引進輔食的。我認為,最初的兩個月,寶寶可以做到不反感食物,就已經是小小的成功了。

每個寶寶都不一樣,而媽媽一定是最瞭解寶寶的人。媽媽們一定不必拘泥於任何教條,跟著自己的心動手做,媽媽充滿愛意的食物,寶寶一定會喜歡。媽媽們更不要因為做輔食有任何心理壓力。育兒本是一件快樂的事,媽媽快樂,孩子才會快樂,一家人才能笑口常開。做輔食只是我們育兒過程中佔據分量很小的一件事,願所有的媽媽都能享受給孩子做輔食的過程,願所有的寶寶們都在媽媽們用心的帶領下成為愛吃又會吃的小吃貨。

- END -

編輯 | 張絲妮

文 | 王夢荷

寶寶的每餐輔食都有碳水化合物+蔬菜水果+蛋白質,並且寶寶能熟練地吞咽泥狀食品時,媽媽們就可以考慮把一頓輔食增加至兩頓輔食,兩頓之間的間隔要在4小時以上。團寶開始吃兩頓輔食時,為了配合每天的外出散步,兩餐分別在上午11點左右和下午5點左右。根據寶寶吞咽和咀嚼能力的發展情況,媽媽們可以適當在泥狀食物中增添一些顆粒。

因為每個寶寶的輔食添加情況和反應不同,媽媽們可以按照自己寶寶的情況來判斷和決定在哪個時機由一頓輔食變為兩頓輔食。團寶在輔食添加到40天時食用西蘭花後出現了食物不耐受的現象,輕微腹瀉持續了一周左右,但是精神狀況非常好。當時,我去諮詢了幾位醫生和保健師。有建議我繼續正常喂輔食,也有建議暫停輔食幾天。我先選擇了正常餵食,但是正常餵食的情況下寶寶腹瀉不見好轉;於是我又給他暫停輔食,回到只喝母乳的階段。暫停輔食的第三天,寶寶不腹瀉了。就這樣一折騰10多天過去了,好轉後我也不敢立刻增加到兩頓輔食,又繼續一頓輔食持續了幾天後,團寶到吃輔食的第56天才增加至兩頓輔食。

那次之後我查閱了食物不耐受方面的知識,這也是經常有寶寶會出現的情況,是那個時候的寶寶還沒有做好接受這種食物的準備。只要寶寶精神好,一般來說沒有大礙。過半個月左右再給寶寶嘗試這種食物,不耐受的現象也許就消失了。

團寶在輔食初期吃過的食物:

1. 碳水化合物類:10倍粥,含鐵米粉

2. 蔬菜類:菠菜,胡蘿蔔,捲心菜,西蘭花,小松菜,南瓜,土豆,紅薯

3. 水果類:蘋果,香蕉,柳丁

4. 蛋白質類:豆腐,銀魚,鯛魚,雞肉,優酪乳

我一直覺得,輔食的添加過程也是很考驗媽媽耐心的一個過程。添加新食物最好都在上午,每種新食物需要連續添加三到四天,確認寶寶沒有過敏後再添加另一種新的食物。媽媽們都有很多美味想給寶寶們品嘗,但其實寶寶在輔食初期吃的食物還是挺單一的,中後期可以開始嘗試一些較為豐富的菜品。寶寶可以在吃飯中學會享受品味食物的樂趣,媽媽可以在製作輔食中發現一個全新的自己。

個人認為輔食初期的做法都是很簡單的,三個字,打成泥。一切都打成泥。蔬菜煮熟後打成泥吃,水果直接打成泥吃(或者放進咬咬袋)。有些國內的長輩們會建議水果要加熱了再給寶寶吃,日本保健師的建議是直接吃,媽媽們可以根據自家習慣決定。給團寶添加輔食的第一個月,我參考日本的育兒雜誌做了一張表來記錄每天吃什麼。後來知道了有記錄輔食的APP,於是轉用APP一段時間,直到團寶幾乎吃遍我們常吃的各種食物。

06

關於寶寶優酪乳

當寶寶開始吃輔食其實就可以餵食優酪乳了(一般說法是6個月開始)。1歲以內的寶寶不能喝新鮮的牛奶,所以優酪乳對於他們來說是很好的補鈣食品。在日本有一款達能寶寶優酪乳深受寶寶們的喜愛。它分為6個月~2歲和1歲以上食用兩種。如果有國內的媽媽們帶寶寶來日本旅遊,不妨去住處附近的超市逛一逛,給寶寶試試這款優酪乳。

我帶著團寶在國內時,除了常溫的英國小皮優酪乳外,沒有買到過1歲以下寶寶吃的優酪乳。在國內超市挑選優酪乳時我都是看成分選的,儘量選擇不含糖不含添加物的純優酪乳,給團寶在國內吃的最多的是光明如實、樂純原味優酪乳和日本明治原味優酪乳,選明治也有原因之一是我們常居日本,熟悉的日系品牌更放心。當然,有心有空的媽媽們也可以自己給寶寶做優酪乳。

07

日本寶寶的第一口輔食:10倍粥的做法

1.洗淨大米後,米和水以1:10的比例放入鍋中,將大米浸泡30分鐘左右

2.蓋緊鍋蓋,開大火煮沸後調成小火,鍋蓋掀開露一點縫隙,小火煮30-40分鐘

3. 關火,蓋緊鍋蓋,燜10-20分鐘左右。如果時間允許,可以燜至鍋中沒有多餘的米湯,這樣會讓大米更軟更易入口

4. 將煮好的10倍粥放在過濾網上,下面是寶寶的小碗,用金屬勺子底部按壓過濾網上的10倍粥,漏進碗裡和附著在過濾網底部的部分,就是光滑柔軟的大米糊,可以直接喂給寶寶吃啦

小建議:可能有的媽媽會覺得直接用攪拌棒比研磨更簡單省時,我也這樣試過,但是總覺得攪拌棒做出來的米糊含水分多,沒有手動研磨出來的米糊柔軟濃稠。如果覺得用火煮太麻煩,直接電飯煲裡米和水1:10的比例,煮粥模式下也可以做成10倍粥,研磨成糊狀後給寶寶吃就可以啦。不過日本的保健師在課堂上說,如果想讓寶寶吃到最香醇的大米糊,還是用煤氣煮最好,最能煮出大米香。不過,媽媽們忙碌的時候就偷個小懶,用電飯煲吧。

08

輔食初期的推薦使用工具

1. 手動研磨輔食套裝

貝親,康比,mikihouse等很多日系寶寶用品品牌都有這個套裝,套裝裡有磨泥碗、餵食湯勺、過濾網 、磨泥板、研磨棒、保存蓋、榨汁器、研磨缽等。輔食初期每天只吃一頓時,用它足夠了。

2. 電動攪拌棒

攪拌棒對我來說真是最簡單粗暴好用的輔食製作工具。新鮮水果切塊放進杯中1分鐘不到就成了果泥,蔬菜和肉類煮熟或蒸熟後放進杯中1分鐘不到就成了菜泥肉泥。當寶寶不吃泥之後,無需用刀,有它就可以在家裡快速攪肉切菜,給寶寶做蝦滑、肉丸、餛飩餡、餃子餡都十分方便。媽媽們還可以用它來做果汁或奶昔。

在日本,沒有專門的輔食機銷售。所以,團寶的輔食期,全靠這兩個好幫手,讓我在獨自帶孩子的同時,也很用心地給他做了每一餐。

09

讓媽媽忙中偷閒的好幫手:咬咬袋

這是國內好友推薦給我的育兒神器之一,不過根據我和周圍媽媽們的經驗,有的寶寶很喜歡,有的寶寶並不喜歡。我家團寶屬於還比較喜歡的那類。在輔食初中期,我經常在咬咬袋中放入一些香蕉或草莓,給他坐在餐椅上自己拿著吃。我就在一旁看著,享受一會兒緊張忙碌的育兒生活中可以休息的片刻。

10

輔食初期的常見疑問

1. 食物添加順序和過敏風險度有關嗎?

常聽到有人說,我害怕孩子過敏所以還沒有給他吃雞蛋之類的說法。其實,最新的美國兒科協會全書和我在日本閱讀的育兒雜誌上都指出,推遲引進某種容易過敏的食物,並不會降低過敏風險。

過敏和不耐受是不同的概念,對於寶寶過敏的食物不要輕易再次嘗試。但是當寶寶對某種食物不耐受時,過一兩周後再度餵食,寶寶可以就能接受了。如果媽媽們分不清寶寶是過敏還是食物不耐受,一定要及時就醫哦。

這裡需要提醒的是,1歲之前一定不能給孩子吃蜂蜜。因為蜂蜜中很可能含有肉毒桿菌,食用蜂蜜中毒的嬰兒嚴重者會造成死亡。2017年4月,日本就發生了一例年僅6個月的嬰兒因食用蜂蜜中毒死亡的新聞。哪怕萬分之一的可能性,我們也不能讓孩子貿然嘗試。雖然家裡的老人可能會說,我們以前都是給孩子喂蜜水的啊。這時候,請一定用科普知識說服和阻止要給嬰兒喝蜜水的老人。

2. 為什麼日本寶寶不吃含鐵米粉?不怕缺鐵嗎?

我在保健所問過保健師這個問題,保健師給我的回答是也有少數日本媽媽會買國外的含鐵米粉給寶寶吃,但是日本最常見的給寶寶吃的第一口輔食還是10倍粥,因為大人們吃的主食是米飯,所以給孩子吃的第一口輔食也像煮米飯一樣去做,只是需要多加水再研磨成米糊狀,某種意義上也是讓孩子和我們吃一樣的食物。也有一些在日本的中國媽媽說,因為日本的大米好,所以給孩子吃粥放心,甚至帶孩子回國時也會帶大米回國。

我們家在這方面不太在意,團寶的第一口輔食是在國內吃的,所以吃的是中國大米。我們1歲前回國兩次,一歲後回國一次,秉承著要讓他在哪裡都能生活習慣的原則,每次回國幾乎都是國內買的食材,但是會帶一些日本的便捷輔食。

關於不吃含鐵米粉會不會缺鐵,日本在寶寶體檢中都沒有微量元素檢查這一項,所以給團寶體檢時我諮詢過兒科醫生,醫生表示,一般來說看寶寶臉色紅潤氣色好的話不會缺鐵,還跟我打趣說你家寶寶養的這麼好顏色這麼紅潤,不會缺鐵的,媽媽不用擔心。如果擔心缺鐵,醫生和保健師的建議就是,適量給寶寶吃一些含鐵較高的食物,如小松菜、雞肝、大豆粉等。

不過我個人覺得,含鐵米粉真的很方便。所以在團寶的輔食期我也有拜託在美國的同學給我寄一些美國寶寶的含鐵米粉、果泥等給團寶吃。

3. 給寶寶吃輔食後需要喝水嗎?

是的。日本保健師建議,在每餐進食輔食後,都給寶寶喝點水當作漱口。剛開始我是給團寶用勺子喂水的,喂了幾天覺得麻煩,就買了吸管杯,讓他自己拿著喝。剛開始不會喝,不過嘗試了兩三次後,他就自己會喝了。媽媽們可以在寶寶吃輔食後就準備一個吸管杯,每頓輔食後都給寶寶喝點水。

我個人還有一個原則,就是儘量不給團寶喝果汁。最初有這個原則是因為害怕他喝了果汁覺得好喝後就不喝水了。後來看到一些文章也說,喝果汁並沒有吃水果營養。所以,媽媽不想榨汁後還要洗機器,還是直接給吃水果更方便。日本市面上有很多專供寶寶喝的果汁,偶爾帶團寶和小夥伴們出去玩的時候,我會帶上一些果汁,給孩子們一起喝。為了減少團寶喝果汁的次數,我每次回國都會從國內的進口超市買果泥帶回日本,更多的時候是給他吃果泥,不是喝果汁。

4. 輔食初期需要添加調味料嗎?

不需要。關於調味料,日本的說法是9個月之後可以添加一點點,我們平時看到的更為普遍的說法是1歲之前的寶寶不需要任何調味料。其實在我家,團寶直到現在,1歲半,我給他煮時蔬面、肉湯麵、蒸蛋、水煮蝦這些都是不加任何調味料的,但會用一些他愛吃的番茄、乳酪等來調味,或是自己做的純自然無添加果醬、肉鬆給他拌著吃。

5. 菜泥果泥肉泥等需要和粥或米粉拌在一起吃嗎?

這是很多媽媽在我朋友圈看到團寶輔食後問過我的一個問題。我的做法是剛開始吃某種食物時,都單獨給寶寶吃,告訴寶寶這是什麼食物,是什麼味道的,多吃幾次,讓他記住了這種食物本身的味道後,再和其他食物拌在一起吃。

11

總結

寶寶剛開始添加輔食時,媽媽總是期待又擔心的心情。想讓寶寶從此愛上吃飯成為小吃貨,是需要媽媽從一開始就有計劃性地製作和引進輔食的。我認為,最初的兩個月,寶寶可以做到不反感食物,就已經是小小的成功了。

每個寶寶都不一樣,而媽媽一定是最瞭解寶寶的人。媽媽們一定不必拘泥於任何教條,跟著自己的心動手做,媽媽充滿愛意的食物,寶寶一定會喜歡。媽媽們更不要因為做輔食有任何心理壓力。育兒本是一件快樂的事,媽媽快樂,孩子才會快樂,一家人才能笑口常開。做輔食只是我們育兒過程中佔據分量很小的一件事,願所有的媽媽都能享受給孩子做輔食的過程,願所有的寶寶們都在媽媽們用心的帶領下成為愛吃又會吃的小吃貨。

- END -

編輯 | 張絲妮

文 | 王夢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