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打匈奴,滅朝鮮,收南越?沒有文景二帝,漢武帝就剩下做白日夢了

漢武帝時期, 外事“四夷”:南平兩越、北伐匈奴、經營西域、通西南夷、東定朝鮮, 建立了空前遼闊的疆域, 是漢帝國的極盛時期, 奠定了中華的疆域版圖。 劉徹十六歲登基, 為鞏固皇權, 漢武帝建立了中朝, 在地方設置刺史, 開創察舉制選拔人才。 採納主父偃的建議, 頒行推恩令, 解決王國勢力, 並將鹽鐵和鑄幣權收歸中央。 文化上採用了董仲舒的建議, "罷黜百家, 獨尊儒術", 結束先秦以來"師異道, 人異論, 百家殊方"的局面。 漢武帝時期攘夷拓土、國威遠揚, 東並朝鮮、南吞百越、西征大宛、北破匈奴, 奠定了漢地範圍,

首開絲綢之路、首創年號, 興太學。

中國的匈奴是古代蒙古大漠, 草原的遊牧民族, 大部分生活在戈壁大沙漠, 最初在蒙古建立國家, 前215年秦始皇在位年間, 被逐出黃河河套地區。 匈奴自漢武帝元光六年起開始受到漢朝軍隊的攻擊, 漢武帝元朔六年匈奴將主力撤回漠北地區, 至漢武帝元狩四年匈奴國已經完全退出漠南地區。 匈奴人的最近後裔是蒙古族。 文帝前元三年, 匈奴右賢王背棄“和親”之約, 率數萬大軍侵佔河南地(今內蒙古伊克昭盟地區), 並進襲上郡(今陝西綏德地區), 殺略漢民, 威脅長安。 文帝急令丞相灌嬰將車騎8萬迎擊匈奴, 自率諸將詣甘泉宮, 作為應援。 匈奴右賢王見漢軍大隊來攻, 遂退出塞外。 雙方雖未交兵,

但這次用兵是西漢自白登之圍後對匈奴第一次大規模的軍事行動, 由此表明漢文帝並不甘於“和親”政策。

文帝前元十四年冬, 老上單于親率14萬大軍入北地郡, 進佔朝那、蕭關、彭陽, 燒毀中宮, 前鋒直抵雍縣、甘泉, 距長安僅200裡, 直接威脅西漢王朝的統治中心。 文帝得報, 立即命中尉周谷、郎中令張武為將軍, 發車千乘, 騎十萬, 屯駐長安附近, 防衛京師;又拜昌侯盧卿為上郡將軍, 甯侯魏遫為北地將軍, 隆慮侯周灶為隴西將軍, 東陽侯張相如為大將軍, 成侯董赤為前將軍, 大發上郡、北地、隴西等處兵馬車騎迎擊匈奴, 苦戰月餘, 老上單于方退出塞外, 而漢軍逐出塞即還, 不能有所殺。 從此, 匈奴日已驕, 歲入邊, 殺略人民畜產甚多, 雲中、遼東最甚,

至代郡萬餘人。 西漢王朝深以為患, 不得不遣使者複與匈奴修好“和親”。 文帝后元四年, 老上稽粥單于死, 其子軍臣立為單于, 仍以中行說為親信, 積極準備攻漢。 文帝前元三年, 匈奴右賢王背棄“和親”之約, 率數萬大軍侵佔河南地(今內蒙古伊克昭盟地區), 並進襲上郡(今陝西綏德地區), 殺略漢民, 威脅長安。 文帝急令丞相灌嬰將車騎8萬迎擊匈奴, 自率諸將詣甘泉宮, 作為應援。 匈奴右賢王見漢軍大隊來攻, 遂退出塞外。

景帝堅持和親, 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軍事衝突, 為經濟發展贏得了時間, 為以後漢武帝反擊匈奴做了準備。 但, 景帝並不是一味妥協, 也進行了必要的抵禦。 在不多的反擊匈奴的戰鬥中, 湧現了李廣、程不識和郅都等一批卓越的將領,

其中尤以“飛將軍”李廣最為突出。 在東北方, 他派樓船將軍楊僕、左將軍荀彘兵滅衛氏朝鮮(今朝鮮北部), 置樂浪、玄菟、臨屯、真番四郡, 漢帝國的版圖至此基本成形。 在南方, 派中郎將唐蒙通夜郎、伏波將軍路博多、樓船將軍楊僕滅南越, 使得夜郎、南越政權歸附漢朝, 在西南先後設立了七個郡, 其中在今海南島置儋耳郡、珠崖郡, 也就是今天的海南島與南海諸島的地區。 疆土最南端超過今天越南胡志明市, 這也使得今天的兩廣地區自秦朝後重歸中國版圖。

歷史上, 都說文景二帝懦弱。 不過在有可能帝位不保的情況下, 文、景二帝也不得不與匈奴實行“和親政策”。 “文景之治”為漢武帝奠定了強大的經濟、軍事基礎,

故而漢武帝才能專心打擊匈奴。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