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熱點»正文

逼死项羽的,不是刘邦,也不是韩信,而是一个农夫:说了1个字

烏江自刎的故事家喻戶曉, 項羽決意赴死, 拒絕了吳江亭長的好意。 但事實上, 項羽最初本不想死。 如果項羽一心求死, 就犯不著“霸王別姬”, 他應該帶著虞姬堅持到最后, 反正也是一死, 何不與心愛的人死在一起?那樣, 還能留下一段對愛人不離不棄的佳話。

而項羽最終拋下虞姬, 說明他還希望突出重圍, 且自認為有機會突圍, 所以不想帶個女人當累贅。 而虞姬也非常善解人意, 不用項羽明說, 她就主動與項羽訣別。

于是, 項羽親自挑選八百精銳騎兵, 乘夜沖破漢軍的包圍圈。 這再一次說明項羽沒有決意赴死,

否則他何必逃跑?又何必乘夜?完全可以等到天亮, 與漢軍再戰一場, 更不失霸王的威名。

那么, 項羽有機會突圍成功嗎?

事實證明, 項羽完全可以突圍成功, 烏江亭長早已停船等候。 但是, 那對項羽而言, 不能算機會, 因為他不愿意渡船。 為何項羽本想突圍, 當烏江亭長給他機會時, 他又不愿渡船, 寧愿赴死呢?

原因很簡單, 項羽是個極其自信乃至自負的人, 他希望憑借自己的實力突圍, 不愿意借助烏江亭長的力量。 他堂堂一個霸王, 卻淪落到靠一個老頭逃命, 傳出去實在有損威名。 況且, 項羽當時只剩下28騎, 勢力太單薄, 回到江東, 又有何作為呢?

那么, 如果項羽完全憑借自身實力, 他有沒有可能突圍成功?

也完全有可能。

當項羽率八百精騎突圍時, 漢軍派出五千騎兵追擊。 漢軍有數十萬, 為何只派五千?這是因為, 漢軍沒有更多的騎兵, 五千可能就已是全部家當。 秦末戰亂, 民生凋敝, 中原馬匹損失嚴重, 漢朝統一天下之初, 連皇帝也不能配齊顏色一樣的四匹馬, 將相只能乘牛車, 垓下之戰發生在統一前不久, 哪來更多戰馬武裝軍隊?

漢軍的五千騎兵, 固然在數量上遠超項羽的八百騎兵, 但項羽騎兵是精銳中的精銳, 單兵戰斗力顯然強過漢軍。 而且, 項羽的騎兵不戀戰, 而漢軍負責追擊, 更重要的是, 項羽的騎兵乘夜突圍, 而漢軍直到天亮才發覺, 這時項羽的騎兵已遠遠逃離漢軍包圍, 漢軍再想追擊實屬不易。

那么, 項羽為何還是被漢軍追上,

以至于被逼自刎?

原來, 項羽突圍至陰陵時, 不幸迷路, 問一個農夫, 農夫說了個“左”字, 項羽于是率兵向左突圍。 然而, 左路是一條絕境, 前面有一片沼澤, 項羽軍陷入沼澤, 延誤了時間, 損失了人馬, 這才被漢軍追上, 這才發生烏江自刎的一幕。

如果項羽沒有選擇左路, 很難想象, 漢軍能夠追上提前一夜突圍的項羽。 而且, 因為路徑不同, 項羽也不可能來到烏江絕地, 就可能憑借自身的實力突圍, 就不必自刎而死。 這是必然事件, 項羽不可能連漢軍追兵也沒見到, 明明突圍成功, 還找個地方哭哭啼啼地抹脖子。

通過對歷史細節的分析, 不難發現, 打敗項羽的是劉邦和韓信, 但逼死項羽的, 不是劉邦, 也不是韓信, 居然是那個農夫, 是他所說的“左”字。

睥睨天下的霸王, 竟被一農夫逼死, 難怪項羽死前高呼“此天之亡我, 非戰之罪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