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北伐註定無法成功,諸葛亮對此心知肚明,為何還要北伐?

熟悉三國這段歷史的人都知道, 諸葛亮是一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模範丞相, 他的一生都為劉備集團做貢獻了, 甚至在劉備死了之後, 還一個人獨撐大局。 其中, 最讓人落淚和感動的就是諸葛亮的北伐, 即所謂的六出祁山。 但是, 蜀國與魏國的國力懸殊太大, 實在是沒有辦法抗衡, 因此北伐註定不能成功。

那麼, 問題就來了, 難道諸葛亮不知道北伐無法成功嗎?當然知道啊!而下一個問題是, 既然諸葛亮明知北伐註定無法成功, 可為何還要去耗費本就羸弱的國力去北伐呢?許多人都說, 這是因為諸葛亮一心想著要興複漢室,

所以寧可戰死沙場也要奮力一戰。 也有人說, 這是以攻為守, 希望可以拖住曹魏的發展。

但三刻卻不認同這個說法, 因為所謂國力的差距是現代化戰爭才誕生的說法。 要知道, 在諸葛亮那個年代, 生產力並不是很發達, 蜀國、魏國、吳國之間雖然有國力差距, 但本質上還是農耕時代而已。 另外, 以弱勝強的例子實在是不勝枚舉, 就比如曹魏的老大曹操, 他本身就是以弱小的力量在官渡之戰中戰勝了強大的官渡, 因此才稱霸了中原啊!

那麼, 諸葛亮顯然就是抱有這樣的僥倖心理了, 所以他才會想著碰碰運氣, 萬一可以和曹操一樣, 用弱小的軍隊吃掉曹魏的主力軍團, 到時候豈不是可以成功了嗎?無獨有偶,

赤壁之戰諸葛亮是親身經歷的, 他也看到了表面強大的曹操也有失敗的時候。 那麼, 諸葛亮北伐的時候是曹睿, 曹睿能和曹操相比嗎?

另外, 吳國的支持也是諸葛亮的底氣。 據統計, 僅是吳國方面發動的北伐就不下20次。 當然了, 其中都是敗多勝少, 但無論如何, 也是調動了曹魏的軍團, 要不然諸葛亮更沒有成功的可能性了。 而吳國在後期雖然說國力下降, 可依然保持了對荊州地區的戰略攻擊態勢, 也算是為諸葛亮搖旗呐喊了。

所以, 說白了, 諸葛亮北伐就是一場模擬官渡之戰、赤壁之戰的碰運氣的事情, 萬一贏了那就稱霸天下了, 何樂而不為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