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老农挖出清朝宝剑,专家闻讯赶到,结果却早已变成了菜刀

中國有五千年的歷史, 也保留了很多優秀的文化。 但文化并不意味著就是書本上的那一點東西。 通過研究古人所使用過的器物, 尋找他們生活的痕跡, 也可以了解古人的生活狀態和文化習俗。 我們將這類器物稱之為“文物”。 而普通民眾由于知識有限, 所以并不是得每個人都能認識文物。 他們在無意之間就會給文物造成毀滅性的破壞。 今天, 咱們就來介紹一件被破壞的文物。

2010年的一天, 重慶市城口縣高觀鎮的易守祥老人正在自家地里干活。 一鋤頭下去, 就聽到了“咯吱”一聲響。 易守祥以為是鋤頭砸在了瓷片上,

便打算動手將瓷片刨出來。 結果瓷片沒發現, 卻挖出了一把布滿銹跡的寶劍。 老人用手將寶劍上的土給擦了擦, 依稀看到劍身上有三個字。 他文化程度不高, 只認出一個“龍”字和一個“劍”字。

如果是懂點古物的人, 碰到這種情況, 肯定是好好收藏起來當個傳家寶。 可是易守祥卻絲毫看不到此物的價值。 而且他還嫌這寶劍有些破舊, 不好使。 當時家里的菜刀正好壞了, 他就將這寶劍進行了改造。 他先將劍柄和劍尖去掉, 然后又用磨刀石把剩余的劍身磨得光亮一新, 之后便一直拿它當菜刀使了。

后來, 當地鎮政府文化工作站的人員下鄉收集具有歷史價值的古物和農具進行展覽。 在到了易守祥家里時, 意外發現了這把“菜刀”。

工作人員在聽說寶劍是從地里挖到的以后, 頓時心頭一涼。 他們感覺, 一件古文物很有可能已經被破壞了。 但他們還是聯系了博物館的專家前來鑒定。

專家經過對寶劍的詳細鑒定, 斷定劍身最上面的那個字是“青”, 字體為篆書, 材質為紅銅。 也就是說, 這把劍的名字為“青龍劍”。 再經碳十四鑒定, 得知寶劍產于清朝晚期。 由于寶劍做工粗糙, 且破壞嚴重, 所以專家判定此物價值不大。 但由于是晚清時期的文物, 專家還是進行了回收, 并給了易守祥100元的保管費用。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