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你点的外卖,可能是10天前做的

你有沒有想過, 自己點的外賣并不是現場炒制, 而只是用一個真空菜肴包加熱而成的?近日, 記者走訪了在美團、餓了么平臺上銷量靠前的外賣門店, 發現大量外賣店都在使用菜肴包:有的搭配使用, 有的則是全部使用。 有顧客下單, 商家就取出沸水中加熱后的菜肴包, 搭配上素菜和米飯, 這樣, 一份外賣就出爐了。 而點外賣的人不會知道, 這份外賣并不是現炒的, 菜肴包大多保質期三個月到半年。

記者調查

多個外賣網紅店使用菜肴包

8月3日下午2時許, “外婆鹵肉飯”建設路店。 盡管高峰期已過, 仍有不少騎手在店門口等著取餐,

機器里不時傳來“你有一份新的訂單”的聲音, 店內并無堂食的空間。

這家店同時在美團和餓了么平臺上開了店, 記者注意到, 在美團平臺上, 這家店月銷售量23455件;在餓了么平臺上, 月售5560件。 店內一個不足10平米的前廳是接單和出餐區, 一道簾子之后的區域是“餐食加工區”。 “我們使用的菜肴包, 都是正規廠家生產的。 ”一位店員直接說道。

在記者的要求下, 店長拿出了一份紅燒肉的菜肴包, “放在沸水里加熱一定時間, 然后倒在米飯上, 整理搭配好后就可以送出去了。 ”他介紹。 記者注意到, 這份菜肴包由綿陽市米小福食品有限公司生產, 封口打印的生產日期為今年7月23日。 包裝顯示, 產品執行的是GB7098-2015, 保質期半年。

經查詢, 記者了解到該國標針對的是罐頭食品。

互助路附近一家名為“妙鹵巧藝”的外賣店, 在美團平臺上月售6705件, 在餓了么平臺月售441件。 記者以推銷餐包的名義到店, 店主則表示已經在用。 他讓記者從一個紙箱中抽出了一份“麻辣牛肉”菜肴包, 記者注意到, 該菜肴包生產日期為今年7月12日, 保質期180天, 生產商為四川無廚食品有限公司, 執行的企業標注則是參照《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罐頭食品》。 店主表示, 菜肴包店內只是搭配著使用, “一天也就用五十包吧, 總店要的量會大一些。 ”

外賣商家

用菜肴包更標準化

還更“高效”

“菜肴包不是‘剩飯剩菜’。 ”上述“外婆鹵肉飯”建設路店一名工作人員說。 他指著包裝上的執行國標和產品生產許可證號,

說:“產品都有認證, 和方便米飯差不多。 ”他稱, 最初店內是自己單鍋制作, “店內炒做不到工廠內的衛生標準, 之后開始用菜肴包。 ”

為什么要使用菜肴包呢?“外婆鹵肉飯”的一位陳姓工作人員向記者表示, 這是門店多了之后必然要涉及到的標準化問題。 另一方面, 她表示, 標準化后的食品安全更加可控, “工廠的衛生要求, 肯定是遠遠高出大部分外賣店的廚房的。 ”

“湯小鮮和范小滿”的一位負責人朱女士表示, 餐包能夠保證門店很小的空間發揮出大的效用。 在她看來, 標準化能夠保證食品安全的可控。 她也提到另一原因:外賣行業對于時效性的要求高。

有沒有考慮過告知點餐人店內用的是餐包呢?陳女士稱之前公司內部此前確實討論過,

“有同事提出, 高鐵、飛機上吃的也是復熱的餐包食品, 也沒有告知顧客, 我們選擇了跟隨行業內的做法”。

生產廠家

不建議告知點餐人

這些加熱后使用的外賣餐包到底是哪兒生產的?生產條件又怎樣?

7日中午, 記者以商家的名義來到四川無廚食品有限公司在大邑縣的廠房。 冷庫中, 負責人鄭先生指著包裝盒上的檢驗檢疫證, “都是有證的。 ”隨后在廠房內, 隔著玻璃記者注意到, 切好的肉被放在地上的筐內;隔壁一位工人正拿著大勺在鍋里攪拌, “切好后, 在這里烹制。 ”之后的房間內擺放著兩個罐體, “菜做好后, 在里面121℃高溫滅菌后封裝。 ”另一個房間, 幾個工人正在擦拭包裝好的菜肴包。 指著玻璃房間內,

鄭先生表示:“里面有臭氧殺菌。 ”

負責無廚餐飲管理營銷的蔡先生認為, 使用餐包是外賣行業對于食品健康、美味和高效間尋求的平衡點。 他表示, 一些純外賣的店使用菜肴包, “能夠做到門店更小, 出餐速度更快。 ”在他看來, 這也是外賣行業中頭部商家大部分都使用菜肴包的原因——效率。 而對于是否告知點餐人, 點的外賣其實是餐包加熱的, 蔡先生也不建議告知點餐人, 一方面他認為國家并未強制要求告知, 另一方面, “在客戶不了解的情況下告知, 可能會適得其反。 ”

據《成都商報》 報道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