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讓康熙御駕親征三次的噶爾丹,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

噶爾丹, 是一個有著英雄情結的人物, 他的一生, 就是要像他的祖先成吉思汗一樣, 統一蒙古, 做蒙古人的驕傲。 縱觀其一生, 其實都是為了實現這個目標。

噶爾丹, 出生于順治九年(1644年), 年輕的時候曾經奔赴西藏投奔達賴喇嘛, 並且頗得器重。 但是他並沒有潛心修佛, 而是“不甚愛梵書, 唯愛短槍摩弄”。 雖然人在西藏, 可是並沒有遠離政治中心, 他不時返回準噶爾部參與其兄僧格的政治, 外交等活動。

後來僧格在部落內訌中被殺, 噶爾丹日夜兼程返回準噶爾, 力挽狂瀾奪回政權, 擊退政敵, 一舉成為準噶爾部政壇風雲人物。

他的親俄政策, 為他贏得了俄國的扶持。 噶爾丹順利承襲為準噶爾部大汗。

其實縱觀噶爾丹的一生, 不難發現, 他一直有個英雄情結, 就是要象他的祖先成吉思汗那樣統一蒙古, 建立不受他人左右的政權, 做個蒙古人的英雄。 他畢生為之不懈奮鬥的, 也正是基於此。 噶爾丹為他的千秋大業制定了周密計畫, 那就是“近攻計”、“西進計畫”、還有“東進計畫”。

“近攻計”與“西進計畫”得到了巨大的成功, 接下來就是要實施“東進計畫”了。 然而“東進計畫”的必然結果就是與強大的清王朝不可避免的發生正面衝突。

早在一開始, 噶爾丹稱為大汗的時候, 準噶爾部落和大清之間的貿易一直不斷, 成批的商隊絡繹不絕。 隨著商隊的增加,

加上沒有合理的管控措施, 準噶爾部落和大清之間一直摩擦不斷, 雙方的關係慢慢的開始惡化。 野心勃勃的噶爾丹正好以此為藉口, 開始和大清朝正面作對。 說到底, 其實都是噶爾丹的野心在作怪。 可他面對的畢竟是大清王朝的康熙帝啊。

康熙十七年(1678年), 噶爾丹已經控制了天山南北, 狂妄的叫囂“奪取黃河作馬槽”, 覬覦大清江山的野心已經昭然若揭。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五月, 噶爾丹在沙俄的慫恿下, 進入烏珠穆沁, 康熙帝感到局勢嚴峻, 一面警告沙俄不要干涉清朝內政, 一面準備御駕親征, 一場大戰漸漸拉開了序幕。

此時的清軍總人數是6.7萬人, 而噶爾丹只率領2萬騎兵, 兵力懸殊巨大。 火力方面清軍擁有鐵心火炮和子母炮。

然而噶爾丹軍結陣嚴密, 還有密林掩護, 沼澤地阻攔, 士兵們隱藏在“駝城”之內用沙俄支援的滑膛槍和弓箭據守。 慘烈的戰鬥一直從白天達到夜晚, 雙方都損失慘重。

此次大戰, 清國舅佟國綱以身殉國, 終年50歲。 戰士們的鮮血染紅了湖水。 雖然這場大戰, 最後是康熙帝贏了。 可噶爾丹以區區的兩萬旗兵, 面對數倍於己的敵人, 噶爾丹依然為了自己的理想, 敢於同大清朝叫板。

寧為玉碎, 不為瓦全。 為了心中的理想和目標, 噶爾丹一往無前。 或許這才是噶爾丹的人格魅力所在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