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影視»正文

清朝官场惯例“没文凭不能做侍郎”,两百多年只有他打破了这个惯例

前期回顧:

今天我們繼續講戊戌變法幕后操盤手, 慈禧和光緒都想殺, 但是外國人攔著不讓殺的張蔭桓。

其實大家不要覺得無聊, 我們等于是把這個“幕后黑手”當做一個小白鼠這么解剖, 讓大家對清朝官場文化和職場、歷史有一個最深刻, 最直觀的理解。

因為張蔭桓這個人, 雖然精通詩詞歌賦, 還號稱“書畫雙絕”, 就連翁同龢都稱贊他的詩詞, 但是他卻并非科舉出身, 是一個捐班;用現在的話說, 他沒有文憑, 自學成才, 花錢買了一個官。

這也為他后來扶持康有為埋下了伏筆, 沒有考取功名也成了張蔭桓心中永遠的痛;所以這里岔開說一句,

文憑真的很重要, 很多時候文憑就像是護身符, 可以幫助你減少許多惡毒的攻擊。

張蔭桓可以說是晚清難道的“全才”型官員, 既通經史子集, 又書畫雙絕, 辦事能力連慈禧都夸贊不已, 還是那時代唯一一個精通英文、做過駐美大使的二品高官, 歐美列強對他評價極高;他還對儒學典章、禮儀也很精通, 恭親王去世后禮部負責辦理喪葬事務的官員都要向他請教親王葬禮該如何辦理, 要知道, 禮部這些官員不但都是進士出身, 而且都要求對禮儀典章非常熟悉, 而就連禮部都要來問他, 可見他這些方面有多厲害;但是就因為他沒有“文憑”, 不是科舉出身, 所以一直被政敵攻擊, 北京民間還一直謠傳他“大字不識”呢。

好了, 下面我們正式向大家介紹張蔭桓的生平。

張蔭桓, 字皓巒, 號樵野, 廣東南海人。 張蔭桓自幼攻讀詩書, 《南海縣志》說他“博涉書史, 能文章”, 但是很奇怪, 他只考了一次秀才, 落榜后就再也沒有參加科舉考試, 一直在家待到二十七歲才花錢捐了一個“候補知縣”, 跑到山東去投奔擔任“候補道”的舅舅李宗岱。

他因為“能文章”、“工文詞”得到了兩任山東巡撫閻敬銘、丁寶楨的器重, 被聘入幕府。 之后更是得到了這兩位晚清名臣的多次保薦, 由知縣升為道員。 如果有朋友對清末諷刺小說《官場現形記》感興趣的朋友, 小說里有一個章節, 說山東巡撫重用一個吃閑飯的候補知縣, 讓他去上海買機器, 說的就是張蔭桓。

之所以說張蔭桓是清末少見的“全才”, 不僅僅是因為他得到歷任山東巡撫的賞識, 還因為這個人真是允文允武, 丁寶楨做山東巡撫的時候, 為了鎮壓捻軍, 還曾經讓張蔭桓去黑龍江招募馬隊, 而后張蔭桓帶著從黑龍江招募而來的馬隊跟隨丁寶楨鎮壓捻軍“每遇疑難事, 應機立斷”。

可見他這個人并不是尋常晚清官吏可比。

光緒十年, 屢經保舉, 已經擔任安徽按察使的張蔭桓被清廷授三品卿銜, 入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行走。 次年, 更因為得到李鴻章賞識, 被清廷任命為駐美國、秘魯、西班牙三國公使。

正是這段駐外使節的經歷, 使得張蔭桓成為19世紀后期中國極少數通曉英文, 熟知外國情形的高級官員。

著名的華裔歷史學家何炳棣先生就曾經指出:“就蔭桓個人言之,

其出使三國, 實為其一生訓練之極重要時期。 ……于外國之典章制度、風土人情, 身加體驗, 其所受裨益更不可以道里計, 故其后能主持變法, 創立綱領, 蔚然具有政治家之規模, 非復可以洋務人才限之矣。 ”

在擔任使節期間, 張蔭桓在清朝中央政府的官職也由太常寺少卿, 升通政司副使, 轉太仆寺卿。

三年任滿回國后, “仍命在總理事務衙門行走, 旋以左副都御使署禮部右侍郎, 擢戶部右侍郎, 兼管錢法, 仍兼署禮部右侍郎, 轉補戶部左侍郎, 兼管三庫, 賞加尚書銜, 賜紫禁城騎馬”

盡管晚清時官場腐敗, 賣官鬻爵風行官場, 但是像張蔭桓這樣納捐出身, 短短二十多年就做到了戶部侍郎高位的絕對屬于鳳毛麟角。

因為按清朝慣例, 擔任“京朝九列清班”的漢族官員, 必須是科甲出身, 而張蔭桓出身雜流。

張蔭桓之所以官能做這么大, 主要有兩個原因, 第一就是他是晚清官場少見的能員干吏, 不管是在對外交涉、辦理軍務、還是賑濟災民、增加稅收, 張蔭桓都能辦的妥妥當當, 成績斐然, 所以才會有那么多封疆大吏愿意保舉他, 他能干名聲就連慈禧也知道, 他在出使美國之前, 按照慣例要陛辭請訓, 慈禧太后還當面評價他:“向來辦事認真, 能辦事人往往招忌。 ”

第二, 他是納捐官員里極少精通詩詞歌賦、琴棋書畫的官員。

張蔭桓的文采在當時更是有口皆碑, 時人稱贊他“蔭桓才氣恢張, 文詞贍麗”, “翰詹中鮮其媲”;翁同龢也嘆服張蔭桓詩詞“觀樵(野)和樊云門詩四首, 真絕才也。”李岳瑞《春冰室野乘》也記載張蔭桓“駢散文詩皆能卓然成家,余力作畫,亦超逸絕塵”

正是因為張蔭桓高超的文化修養,使得他在與進士出身的官員交往中并不落下風,無形中減少了他擔任清朝高級文官的阻力,而他精明能干,通曉英文,了解外國風土人情的特點使得他不但能同時得到李鴻章與翁同龢的賞識,而且還得到了光緒帝的親睞。

從張蔭桓從一個普通捐班到擔任朝廷二品大員過程里,有幾件事很值得總結。

首先就是要能干,一個人可以沒有“文憑”,但是一定要能干,能干了,沒有文憑頂多是遺憾,可要是不能干,又沒有文憑,那只能做一條咸魚了。

其次就是把自己最容易被攻擊的地方,變成自己最強項;一般捐班出身的官員文化修養都比較差,而進士出身的官員也都愛拿這一點攻擊捐班官員,可張蔭桓卻反其道而行之,他詩詞歌賦、琴棋書畫乃至禮儀典章無一不通,無一不精,這樣以來,進士出身的官員對他自然高看幾分,而且也輕易不敢挑釁他。

然后就是要做到“稀缺”,張蔭桓是少數還沒有出國,就開始自學英文的清朝官員,這大概和他是廣東人有關,這在當時清朝真的太占便宜了,因為當時別說懂英文,就連愿意和外國人打交道的官員都不多,張蔭桓通宵英文,辦事能力又強,又愿意和外國人打交道,不管朝廷誰主持外交,張蔭桓這樣的人才肯定是要重用的。

而他經過李鴻章保舉,又擔任了駐美大使,等于有留洋經歷,這在當時清朝高官里幾乎是獨一無二的。

光緒帝雖然行事操切但不是傻子,智商在線,當外國對清朝影響力越來越大的時候,他作為皇帝肯定需要身邊有一個懂外交的大臣做自己的顧問,而還有誰比張蔭桓這個懂英文,留過洋,辦事能力又強的戶部侍郎更適合做皇帝顧問的呢?

而對于李鴻章來說,張蔭桓是經過他保舉,才能去美國當大使的,當然心里把張蔭桓當半個自己人;而翁同龢,不管他多么討厭和外國人打交道,但是他既然是皇帝老師,又是軍機大臣,還想取代李鴻章,當然需要一個懂外交的人才,而當時懂外交,還會英文,還不是李鴻章的人的,也只有張蔭桓。

因此,張蔭桓同時得到光緒、李鴻章和翁同龢的重視就不奇怪了。

好了,張蔭桓發跡過程就介紹到這里,沒有意外的話,明天介紹張蔭桓為什么會和李鴻章交惡,據說這在晚清官場文化上有一個說法,叫“隔山拜佛”。

真絕才也。”李岳瑞《春冰室野乘》也記載張蔭桓“駢散文詩皆能卓然成家,余力作畫,亦超逸絕塵”

正是因為張蔭桓高超的文化修養,使得他在與進士出身的官員交往中并不落下風,無形中減少了他擔任清朝高級文官的阻力,而他精明能干,通曉英文,了解外國風土人情的特點使得他不但能同時得到李鴻章與翁同龢的賞識,而且還得到了光緒帝的親睞。

從張蔭桓從一個普通捐班到擔任朝廷二品大員過程里,有幾件事很值得總結。

首先就是要能干,一個人可以沒有“文憑”,但是一定要能干,能干了,沒有文憑頂多是遺憾,可要是不能干,又沒有文憑,那只能做一條咸魚了。

其次就是把自己最容易被攻擊的地方,變成自己最強項;一般捐班出身的官員文化修養都比較差,而進士出身的官員也都愛拿這一點攻擊捐班官員,可張蔭桓卻反其道而行之,他詩詞歌賦、琴棋書畫乃至禮儀典章無一不通,無一不精,這樣以來,進士出身的官員對他自然高看幾分,而且也輕易不敢挑釁他。

然后就是要做到“稀缺”,張蔭桓是少數還沒有出國,就開始自學英文的清朝官員,這大概和他是廣東人有關,這在當時清朝真的太占便宜了,因為當時別說懂英文,就連愿意和外國人打交道的官員都不多,張蔭桓通宵英文,辦事能力又強,又愿意和外國人打交道,不管朝廷誰主持外交,張蔭桓這樣的人才肯定是要重用的。

而他經過李鴻章保舉,又擔任了駐美大使,等于有留洋經歷,這在當時清朝高官里幾乎是獨一無二的。

光緒帝雖然行事操切但不是傻子,智商在線,當外國對清朝影響力越來越大的時候,他作為皇帝肯定需要身邊有一個懂外交的大臣做自己的顧問,而還有誰比張蔭桓這個懂英文,留過洋,辦事能力又強的戶部侍郎更適合做皇帝顧問的呢?

而對于李鴻章來說,張蔭桓是經過他保舉,才能去美國當大使的,當然心里把張蔭桓當半個自己人;而翁同龢,不管他多么討厭和外國人打交道,但是他既然是皇帝老師,又是軍機大臣,還想取代李鴻章,當然需要一個懂外交的人才,而當時懂外交,還會英文,還不是李鴻章的人的,也只有張蔭桓。

因此,張蔭桓同時得到光緒、李鴻章和翁同龢的重視就不奇怪了。

好了,張蔭桓發跡過程就介紹到這里,沒有意外的話,明天介紹張蔭桓為什么會和李鴻章交惡,據說這在晚清官場文化上有一個說法,叫“隔山拜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