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影視»正文

他将五子送上战场,壮烈牺牲后,全国降半旗三天,蒋介石送去挽联

中華從不缺英雄, 正是因為他們的出生入死, 才有了我們今天舒適溫暖的生活。 為了今天的中國, 他們犧牲了性命, 有些甚至連自己的孩子都親手送上戰場。 今天說的這個愛國將領就是其中一位。

1881年, 河北邯鄲的老范家迎來了一個新的生命, 這個男孩就是我們今天故事的主角范筑先。 范筑先從小聰明伶俐, 9歲那年到村里集資的義學上課。 每次考試都是班里的前幾名, 老師張文彬對他寄予厚望, 并在他的心中種下一顆愛國的種子。

23歲那年, 范筑先加入北洋軍, 隨后又被調到天津的北洋陸軍講武堂炮兵科深造。

此時民族危機四起, 清政府墮落, 范筑先在這樣的環境中深感富國強兵的重要, 從此萌生了擁護辛亥革命的念頭。 隨后的幾年里, 軍閥混戰, 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深覺自己的抱負無法得到施展, 范筑先決定放棄眼前的榮華富貴, 回歸山野。

1926年國民黨出師北伐, 范筑先心中的愛國之心有一次被喚醒。 他毅然決然加入到北伐的隊伍中。 1932年, 他被山東沂水縣的縣長, 在上任間深受百姓喜愛, 粗茶淡飯, 不接受特別的待遇, 哪怕上級來人視察, 他也不備煙酒好席。 為了讓百姓知道鴉片的危害, 他讓人繪制漫畫, 編歌曲宣傳鴉片的危害。 他嚴懲惡坤, 修建醫院, 幫助傷殘。 離任時, 百姓在沿路擺了明鏡一面, 清水一盆,

稱贊他明鏡高懸, 清廉如水。

國民黨下令南撤, 范筑向拒絕南撤, 并表示自己要與日軍血戰到最后一課, 他向全國發出電報 “誓率我游擊健兒及武裝民眾, 以與倭奴相周旋。 成敗利鈍, 在所不計, 鞠躬盡瘁, 亦所不惜”。 在我黨的協助下, 他開始了平原游擊戰。 雖然此時的他已經年過花甲, 可每次都不肯在后方留守, 一樣要與戰士們同進退。

他把兒子、女兒全部送上了戰場。 1938, 日軍準備增援武漢, 范筑先為了阻止日軍的前行組織了濟南戰役, 兒子范樹民正是在此次戰爭中犧牲。 范筑先沒有時間為兒子哭泣, 他依舊鎮定的慰問了部隊, 又任命自己20歲的女兒范樹琨擔任弟弟生前的隊長之位, 繼續帶著隊伍前行。 家里的其他三個孩子也被他送到延安上學,

之后都走上了抗日的戰場。

同年11月, 日軍進攻聊城, 范筑先帶著六百多人被包圍, 盡管他已拼盡全力, 卻還是在日軍得到支援后, 寡不敵眾, 沒能守住城門。 身受重傷的范筑先不愿意被日軍俘虜, 把槍接受了自己的生命。 那天離他兒子去世, 才將將三個月。

范筑先犧牲后, 舉國嘩然, 國共兩黨都為他召開了隆重的追悼會, 國民黨為他連降三天半旗, 以示哀悼。 蔣校長送去挽聯“碧血為山河, 百里危城留與社會樹模范;浩氣存天地, 千秋青史合為民族表英雄”。

如今, 范筑先將軍離開我們已經有70年了。 可這么些年來, 我們從未忘記過他的奉獻。 1988年, 聊城修建了范筑先紀念館。 2005年, 他的銅像在邯鄲建成。 2010年, 范筑先廣場正式開放。

那些為國犧牲的先烈們, 哪怕不曾被我們時時提起, 也從來不曾被我們忘記。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