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吳三桂反清若成功,歷史書如何描述他的經歷並為其洗白?來看看

歷史書應該是這樣洗白的:太祖高皇帝諱三桂, 字月所, 尊吳姓, 舊明大將, 據山海關而抵前清數年, 使清之太祖太宗二代望關而空歎, 後流寇李自成破京師崇禎帝死, 誓與李自成不共戴天之仇, 時遇李自成與清軍兩面合擊之危局, 太祖思以, 遂禦出以寇制寇之法, 放清軍入關而驅李自成, 後李自成潰不成軍再無東山再起, 清軍破南明, 敗張獻忠, 一時之勢大, 太祖遂隱忍不發, 暗中聯絡舊明忠領, 自請為先鋒征南方, 後據雲貴為龍興之地, 聞舊明永曆帝陷緬甸小邦而不得自由, 遂上奏清庭以斬草除根之由而率大軍征緬甸,

救永曆帝, 以就地處死計詐死永曆帝而護其周全, 太祖多行善, 雲貴之地百姓而稱道, 前清康熙十二年, 太祖以驅逐胡清為旗號聯絡其二王, 合三方之力起兵興複漢家江山, 再行明之北伐事, 人心所向, 一路勢如破竹, 連克數省, 終破北京城, 清國祚終, 殘餘勢力北清逃亡東北邊荒地。

偽清康熙十二年我太祖聯絡多路前明舊將盡起大軍伐無道、驅偽清, 複我漢家衣冠典章。 一路之上人心所向, 百姓無不簞食壺漿以迎王師, 乃終克北京城, 偽清殘部逃回山海關外。 我太祖乃于此時昭告天下曰:前明永曆帝尚在, 乃奉永曆帝為主興複大明皇朝, 無奈永曆帝屢遭亂離之苦, 早已看破紅塵, 乃固辭帝位。 我太祖親率滿朝文武百官恭請永曆帝復位,

無意再登大寶的永曆帝以遁入空門之舉佈告世人:自己再無眷戀皇位之意並親筆起草詔書言明將大明江山交于我太祖治理。 我太祖受永曆帝之詔命, 又得滿朝文武之推戴, 乃受天明命, 奄有中夏。 至此我太祖于亂世之中手提三尺之劍驅逐偽清胡虜, 興複漢室江山, 實乃亙古未有之雄才偉略之君, 千古第一之大丈夫也。

那麼吳三桂真的反清成功, 那不用說, 他的之前的種種劣跡必然會被抹去, 或者歌功頌德, 這是必然的, 因為史書是勝利者書寫的, 你見過由失敗者寫的嗎?正如我說, 吳三桂反清失敗後, 他的這番叛亂就被清廷認定為“三藩之亂”, 如果吳三桂成功, 他自己就會將這番舉動認定為“大義之舉”,

是為了恢復了漢人江山。 不過吳三桂這種劣跡斑斑的人必然不會成功的, 先是做了賣國賊, 放清軍入關, 後又發動叛亂, 欲反清取而代之, 此種行為可謂是反復, 不為人所稱讚, 反而為人諷刺恥笑。

其實, 吳三桂真沒有那麼大的能耐, 吳三桂的確有些本身, 亂世梟雄, 有勇有謀這些詞都可以用在吳三桂身上, 但是, 當時的環境需要的絕對不止於這個境界, 而是曠世奇才, 最起碼也得諸葛亮(三國演義裡面會奇門遁甲那樣的), 李靖(封神榜裡會托塔那樣的), 帶領天兵天將。

所以, 吳三桂的鍋背的確實有點大, 因為吳三桂在引清兵入關這個過程中, 起到的是促進作用, 絕對不會是決定作用。 以山海關的防禦力量,

未必會比寧錦防線要強, 以關寧軍加李自成的農民軍不會比洪承疇帶領的九邊精銳還要厲害。

名不正言不順, 起兵造反必須有一個能令人信服的藉口。 就像陳勝、吳廣的“天下苦秦久矣。 ”也就是《孫子兵法》中開篇提到的, 用兵五要之首的“道”。 “令民於上同意也, 故可與之生, 故可與之死, 而不畏危。 ”吳三桂起兵, 打的是反清複明的旗號。 但他手中不僅沒有大明皇之子, 而且南明永曆王還是死於其手。 吳三桂複明豈不是笑談, 所以他反清不會得到天下的回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