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中国网友为什么容易被暖新闻戳中泪点?

新聞故事

7月, 河北考生王心儀以707分成績考入北京大學, 因撰文《感謝貧窮》引發網絡熱議, 她本人畫像及文章瞬間“占領”了各大主流媒體及我們的朋友圈, 甚至還有人請她做廣告(王心儀果斷拒絕了, 廣告商該慚愧了)。 同樣的感動發生在浙江桐鄉, 8月4日, 桐鄉公安局“桐鄉金盾”公號發布一則“別具一格”的通報, 登上了熱搜, 幾乎贏得網友一致的怒贊并稱“太霸氣了”……

意氣簡評

諸如此類新聞, 網友無不怒贊、感動!

為什么呢?最筆直的回答莫過于“我們缺少感動, 缺少善良。 ”

這里所說的“缺少”, 并不是個人不善良,

而是我們需要集體的善良和正能量。 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發展中的國家, 人們日益豐富的精神和物質需求急需得到滿足;而與此同時, 我國的貧富差距、任何不公和失信都會讓人們之間的善良和信任日益缺失。 (根據國家統計局統計, 我國2017年基尼系數為0.4670, 較2016年上漲0.002個百分點, 自最高值2008年0.4910連續下滑以來又一次抬頭。 基尼系數是國際衡量各國社會收支分配指數, 0為“完全平等”、1為“極端不平等”, 0.3以下為“好”, 0.3-0.4之間為“正常”, 超0.4為“警戒”, 基尼系數一旦超0.6則極有可能引發社會動亂)

然, “日益缺失”不等于真的缺失。

我們每個人心里都存留著一絲善良、愿騰出正義的空間。 當我們看見、遇見不同的人和事之后, 總會以善良和正義的標準去衡量。

也即我們所說的“凡事要講個理度”, 好的行為, 必然會引發我們內心由衷的點贊和感動;惡的行為, 勢必遭到我們發自內心和情感外露的強烈譴責和唾罵。

既然如此, 我為什么又說“缺失”呢?

很簡單, 社會經濟變革之際, 必是紛繁復雜, 七嘴八舌話是;人與人之間缺乏彼此的信任, 即便是同層鄰居, 也未必認得一個彼此, 何況出門外在不見知己?何況是行集體之善良和正義呢?盡管如此, 我們還是會不約而同為網上一個個陌生人的善舉、堅強、懲惡而感動、欣喜、拍手稱快。 這恰恰說明我們內心是存在善良和正義的, 我們也是可以存在集體善良和正義的。

其實, 中國網友愛恨分明, 既可以輕易地為陌生人的善舉、堅強淚流滿面,

也可為黑勢力大爆粗口, 甚至恨不得拳打腳踢。 不少人把中國網友等同于或理解為野蠻、盲目、狹隘, 甚至無知, 卻未必理解中國網友這種“集體血性”;即便是我們表達的方式、言語存在粗魯、野蠻、盲目、狹隘, 但最初的出發點卻是善良和正義。 比如仇日、恨美、羨慕日耳曼、敬佩希伯來, 對臺灣同胞天生好感等等。 如果有人非說中國網友不理性, 那就大錯特錯, 莫斯科世界杯, 我們同樣為日本足球隊體面退場點贊;特朗普在全球逆行, 我們一樣破口大罵, ……

諸如此類, 枚不勝舉。

關于愛恨情仇, 自古又有誰說得清、擺得水平呢?但關于善良和正義, 中國網友從來不缺。

作者:吳大

意氣簡評:順著心意說順氣的話, 把正在發生的故事說得簡單明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