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生活常識»正文

最愛的一碗——蘇式湯麵

灰姐最近又飛了一次, 自然免不了開啟吃和遠方的模式。

前久托朋友萬里迢迢從德國帶回兩把菜刀, 不料國內所有快遞統統拒收。 可憐這對外國小盆友, 生生卡在蘇州, 不能繼續前往霞姐的廚房上崗, 開闢另一個吃和遠方。

雖說菜刀赴崗途中出了這個意外, 讓灰姐對快遞的這個限制頗有微詞, 其實內心卻在陣陣暗喜——畢竟, 吳儂軟語的蘇州, 有一碗讓灰姐魂牽夢繞的美食, 一直等在那裡。

為了及時制止這種不按時到崗的行為, 灰姐當然要乘出差週末的間隙, 自扮快遞小哥, 直奔蘇州取件。

而到達蘇州的第一件事,

就是趕緊來上一碗正宗的——蘇式湯麵。

據聞, 蘇州人吃面是有傳統的, 老蘇州們把喝茶, 吃面, 聽評彈當成了每日的必修課。 起個大早, 就為了每天最重要一碗的蘇式湯麵。

而一碗好的蘇面要做到“寬湯、硬面、重澆頭”這七字真言。

這次灰姐去的是“同得興”, 屬後起之秀的一家麵館。 點餐時長了很多見識, 比如:湯底有白湯和紅湯之分;“緊湯”和“寬湯”;“免青”(不放蔥蒜葉)和“重青”(多放蔥蒜葉);“硬面”和“爛面”;以及N多的澆頭可選。

恰逢因舌尖II的播出而爆紅的“楓鎮大肉面”上市季節, 每天限量供應三百碗, 自然要嘗一嘗。

不一會, 服務員送上一碗白湯麵條, 湯清無色, 麵條細白, 撈在碗中猶如“鯽魚之背”, 上面飄灑一些青青的蔥花和白白的酒釀米粒,

在麵條上橫著一塊入口即化的燜肉, 因用酒釀吊香過, 吃起來很清爽, 醇香撲鼻, 並不覺得油膩。

點餐時還有一個選項叫“過橋”, 問了服務員才知道, 就是有些澆頭可單獨用小碟盛放, 不與湯麵放在一起, 怕和麵搶了味道。

“湯是蘇面中最重要的一個步驟, 講究要清而不油, 色澤透亮, 猶如琥珀, 味鮮美而食後口不幹。 有白湯和紅湯可供選擇, 白湯麵一清見底, 紅湯麵傳說並不是在白湯基礎上加入普通醬油, 而是五花肉經過數小時的燒制燜熬出來的的醬汁。 ”

灰姐喜歡蘇式面的重要原因, 其實是在面本身, 尤其喜歡細細的龍鬚麵的口感, 入口滑又爽, 湯汁的味道能夠充分地滋潤麵條, 支撐起了整碗面的基調和風格。

澆頭, 即雲南人說的”帽子“, 其重要性, 略遜一點面和湯, 一碗只有湯和麵的蘇式湯麵, 其實一樣也是很好吃的, 不過, 有了澆頭, 生活才有更多豐富的選擇。

通常的麵館, 有單澆、雙澆甚至三澆的組合, 比較有代表性的有燜肉、爆魚、清炒河蝦仁, 鱔糊, 鹵鴨, 炒肉, 上海人喜歡的辣肉、大排等。 有些是預製的, 有些是現炒的。

根據四個時令還有些調整, 比如入夏要吃黃魚面, 入秋要吃鱸魚面, 春天要吃鮮筍面, 夏秋蝦鱔肥美時吃蝦鱔面、冬天吃蹄髈面等等。 當然還有些既時令又高大上的, 如:三蝦面、禿黃油面等等。

去年灰姐曾嘗試過三蝦面, 其被稱為湯麵中的“愛馬仕”, 一般只有在端午前後的一個多月可以吃到。 三蝦是指蝦籽、蝦腦和蝦仁,

選用的都是太湖裡的優質白蝦, 手工剝皮。 當時看著店員一隻一隻剝皮、剔籽、挑腦, 真是實打實的功夫菜, 98元一份其實也不算過份。

還有一種一度被稱為“麵條中的皇帝”的兩面黃, 價格也不低。 兩面都炸成金黃色, 吃的時候利用澆頭的汁水入味, 再配一碗清湯。 不過平心而論, 灰姐並不推薦嘗試這款面。

林林總總寫了這麼多, 最後灰姐當然要貼一點乾貨表達誠意, 推薦幾家當地的麵館來感謝大家的閱讀和捧場:

奧灶面:蘇州昆山玉山北路上的偉記奧灶館

爆魚面:美味齋(蘇州平江區西北街111號) 陸長興(蘇州滄浪區葑門路安利橋496號)

燜肉面:朱鴻興(蘇州平江區宮巷108號) 同得興(有很多店面)

五香排骨面:五芳齋

兩面黃:裕興記(有很多店面)

楓鎮大肉面:同得興、裕興記(有很多店面)

三蝦面:裕興記(有很多店面)

現在, 灰姐越寫越憂傷, 肚子也鬧起了饑荒, 不知明天在上海, 哪裡可以覓到一碗正宗的蘇式面, 再飽口福呢?

注:最後兩張照片為自拍, 其餘圖片來自網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