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教育»正文

长平之战后,为什么白起宁死也不肯再出战赵国?原因其实很简单

公元前261年, 秦國和趙國之間爆發了長平之戰, 兩軍打了三年之久, 最后以秦國慘勝結束。 公元前257年, 秦王下令再次出征趙國, 可是白起卻遲遲不肯奉命, 哪怕落下殺身之禍。 那么, 白起為什么寧死也不肯出戰趙國呢?

不得不說, 白起有超乎常人的戰略眼光。 長平之戰后, 趙國雖然慘敗, 對外卻非常積極, 以六座城池賄賂齊國, 交好燕國和韓國, 聯合魏國和楚國共同抗秦。 對內則積極備戰, 趙國多悲歌之士, 此時全國百姓同仇敵愾。 如果這時候秦國再次發動進攻, 無路可退的趙國, 必然會背水一戰。

可是, 秦國這時候也疲憊不堪,

在兵力上、外交上、內政上并沒有壓倒性的優勢, 最正確的辦法應該是“伺機徐圖之”。 白起也說過不宜出戰的理由, 《史記》有記載:邯鄲實未易攻也。 且諸侯救日至, 彼諸侯怨秦之日久矣。 今秦雖破長平軍, 而秦卒死者過半, 國內空。 遠絕河山而爭人國都, 趙應其內, 諸侯攻其外, 破秦軍必矣。 不可。

這便是白起最厲害的地方, 知道什么時候該進攻, 什么時候該撤兵。 長平之戰后, 原本可以趁著趙國恐慌之時一舉攻破邯鄲, 可是被秦王召回, 已經貽誤最佳戰機。 再想滅趙國, 只能等待新的機會。 之后的軍事行動也驗證了白起的遠見, 不論是王陵, 還是王龁, 都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可是依然攻破不了邯鄲城, 最后還慘敗收場。

戰國兩百多年, 因戰爭戰死的人數約為200萬, 其中白起一人就斬首96萬, 長平之戰, 更是開創了中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殲滅戰。 毛主席評價說:論打殲滅戰, 千載之下, 無人出其右。

參考文獻:《史記·白起王翦列傳》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