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早立秋冷飕飕,晚立秋热死牛?做好“贴秋膘”的准备了吗?

熱文.美食.策劃.推廣.活動.品牌

找房子、找工作、找二手、找服務、找電話、找優惠, 就上【故城掌圈】小程序!

風吹一片葉, 萬物已驚秋

《中國天文年歷》顯示

今晚21時31分迎來“立秋”節氣

隨著立秋的到來

整個秋季漸次拉開序幕


難道

故城人的夏天要結束了

涼爽的日子要來啦?


先別激動太早!

民間有句諺語:

早立秋涼颼颼, 晚立秋熱死牛

今年立秋是在晚上9點

注定是要“熱死牛”的節奏


就說說今天吧

高溫已經達到35℃

然而體感溫度絕對不止這些


“早立秋, 冷颼颼;晚立秋, 熱死牛。 ”

秋日將至, 怎么就和熱扯上了關系?

讓我們從頭講起。

如何區分早立秋和晚立秋?

當我們想通過數據驗證這句民諺究竟是否“靈驗”時, 首先要搞清楚, 如何區分早立秋和晚立秋。 一直以來, 這件看似簡單的事就有爭議。

一種說法認為, 立秋當天的農歷日期是確定早晚的依據。 如果在農歷六月, 就是早立秋;如果在七月, 就是晚立秋。 這么說來, 今年立秋從農歷六月廿七開始, 是毫無疑問的早立秋。

但另一種說法, 以進入立秋的具體時間點來區分。 在上午進入就是早立秋, 在下午進入就是晚立秋。 更嚴格的說法認為, 只有日出前和日落后這兩個區間, 才能分別對應“早/晚立秋”。 而今年進入立秋的具體時間點是8月7日21時30分34秒, 按這兩種算法, 今年屬晚立秋無疑。

表面上看, 用于指導農事的二十四節氣對應農歷,

似乎更有道理;時點法似乎過于復雜, 本身內部還有矛盾。 但仔細探究起來, 卻沒這么簡單。

剛才我們提到了今年進入立秋的具體時間點, 那么你有沒有好奇, 這么精確的時間點是如何計算出來的?

其實, 農歷本身是“陰陽合歷”。 二十四節氣以太陽在黃道上運行的位置確定, 每15°設置1個節氣。 這樣一來, 太陽何時運動到哪個位置, 就可以算出精確的時間點。

而農歷的月份, 以月相為依據, 朔日(太陽直射月球背面的時候, 也就是月亮幾乎看不見的時候)為初一, 望日(太陽直射月球正面的時候, 即滿月)為十五, 再到下一個朔日, 一個月就過去了。

因此, 由太陽位置決定的節氣和由太陽與月亮相對位置決定的農歷月,

并沒有嚴格的對應關系, 也很難總結出什么規律。 倒是時間點法, 還有一些“科學規律”可以比較。

立秋早晚和天氣熱不熱到底啥關系?

是時候上科學數據了。 先說結論, 早立秋≠冷颼颼, 晚立秋≠熱死牛, 數據告訴我們, 立秋早晚和天氣熱不熱之間沒有明顯對應關系。


(圖源科普中國)

這組數據來自國家氣候中心, 將年份分為早立秋和晚立秋兩組, 統計了2009至2017年從立秋到8月底的平均氣溫。 對比數據則是這段時間的常年全國平均氣溫20.4℃。

2009年至2017年的統計資料顯示, 2009年、2010年、2013年、2014年、2017年出現了“晚立秋”;2011年、2012年、2015年、2016年為“早立秋”。 而從對應的全國平均氣溫數據來看, 從立秋到8月底的平均氣溫顯示, 2009年、2010年、2013年、2014年、2017年的平均溫度分別為20.8℃、21.2℃、21.6℃、20.2℃和20.9℃;2011年、2012年、2015年、2016年分別為21.3℃、21.1℃、20.6℃和21.8℃。

在這9年中, 只有2014年(晚立秋年)氣溫偏低0.2℃。 其他年為接近常年到偏高, 其中2016年(早立秋年)偏高達到1.4℃。

看來, 早立秋不但沒有冷颼颼, 有時氣溫還更勝一籌, 而且數據似乎只能證明氣候整體偏暖, 不能體現早晚立秋的差別。

有人說, 全國平均范圍太大, 隱藏了真相, 但分城市統計早晚立秋的結果, 仍沒有明顯差距, 特別是平均氣溫和極端高溫兩個重要數據, 各個城市早晚立秋的差異都很小。


(圖源科普中國)

這足以證明, 早晚立秋對氣溫的指示意義有限。 因此, 公眾也不必對這句民諺太當真。 立秋雖然象征著天氣的轉折, 但在這個時節, 我國大部分地區仍處在盛夏的尾巴, 真正能夠決定立秋時節氣溫如何的,

還要看具體的天氣形勢。

譬如, 如今異常偏北的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 就讓東北人民好好體驗了一次酷暑的感覺。

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的位置在哪, 恐怕也不是進入立秋的時間可以決定的。


(圖源新華社)

今晚立秋后

是不是就能涼快些啦?

先看看一周的天氣預報吧


涼不涼快小編沒感覺到

但是預報的雨已經在路上

開水了解一下?


這還沒出伏呢!

現在正處于中伏

距離伏天結束還有18天


故城人, 別急

雖然立秋后氣溫不會一下子降下來

但晝夜溫差將會變大

至少早晚能涼快點啦!


立秋之后天氣轉干

大家要注意養生

▼▼▼

一、立秋習俗

1

貼秋膘

貼秋膘, 民間流行在立秋這天吃肉, “以肉貼膘”, 寓意好口福, 身體健康, 但“貼秋膘”要適度。

伏天人們胃口普遍較差,食欲不振,不少人會瘦一些,因此有了“貼秋膘”的習俗。

專家提醒,適當的“貼秋膘”有益于恢復體力,但是若貼補過分,相對運動不足,消耗熱量過低,則易導致“秋胖”。

2

吃西瓜

立秋這天吃西瓜或香瓜,據說可以不生秋痱子。北方吃餃子,時逢立秋,寓意圓圓滿滿。

“啃秋”,也稱“咬秋”,在立秋這天吃西瓜、香瓜或桃,寓意炎炎夏日酷熱難熬,時逢立秋,將其咬住。

立秋當日買個西瓜回家,全家圍著啃,就是啃秋了。“啃秋”在有些地方也稱為“咬秋”。

3

喝秋水

由于夏季流汗較多,人們會在立秋這一天全家人喝一杯立秋水,寓意消積暑,免秋來腹瀉、鬧肚子。

4

曬秋

立秋時節,田間地頭處處可見人們“秋忙”的身影,農家小院曬滿了玉米、辣椒、大豆等農作物,呈現出詩一般的“曬秋”景象。

二、立秋養生“四字訣”

01

防燥潤肺

秋季干燥,多吃水果蔬菜消除秋燥癥,多吃水果生津解渴、止咳化痰、清熱降火,養血生肌、潤肺去燥。

養肺的蔬菜包括山藥、胡蘿卜、蓮藕、百合、銀耳、木耳、豆腐等。

要盡量少食或不食辣椒、蔥、姜、蒜、胡椒等燥熱之品,少吃油炸、肥膩食物,以防加重秋燥癥狀。

02

解暑養胃

雖然夏天的炎熱已經過去了,但是還未出伏天,解暑一類的食物不能直接從餐桌上去掉。

所以喝綠豆湯和薄荷粥能夠補充人體內所需的水分,以及減少人體汗液的流出。

03

祛濕滋陰

立秋之后,晝夜溫差加大,在飲食上應堅持祛暑清熱,多食用一些滋陰潤肺的食物。

薏米對我們的身體起到祛濕消腫、清熱排毒的功效,對女性來說也是非常好的美容養顏食物。

04

護腰護頸

立秋之后,早晚較涼,稍不注意,就會出現腹痛、吐瀉、傷風感冒、腰肩疼痛等癥狀。處在空調環境中的人們經常喝點姜湯。

生姜具有發汗解表、溫胃止嘔、解毒三大功效,可有效防治“空調病”。

05

改善便秘

早上起床先喝一杯溫水,秋季干燥,經過一夜的睡眠和休息,因為排尿、呼吸等原因,水分排泄的比較多。

所以,早上起來喝一杯溫水既可以恢復身體水分,還有助于腸道蠕動,可防止便秘或改善便秘。

三、立秋日常“三注意”

1

注意早睡早起

2

注意預防感冒

3

注意食品、衣物霉變


四 、立秋吃什么

①立秋“四大名補”

②立秋“四大水果”

③立秋“食物搭配”

立秋養生重點—艾灸、按摩

(一)大椎穴:保健要穴、主宰全身

取穴:人體的頸部下端,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處。若突起骨不太明顯,讓患者活動頸部,不動的骨節為第一胸椎,約與肩平齊。

(二)太白穴:補充氣血、美容養顏

取穴:在足內側緣,當足大趾本節(第1跖趾關節)后下方赤白肉際凹陷處。

(三)關元穴:理氣和血,補虛益損

取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下3寸,是元氣出入的關卡。

立秋時節涼風至,

余熱未消要注意:

一日三餐配仔細,

適當鍛煉是第一,

肺部健康莫忘記,

早睡早起有道理!

今天你貼秋膘、吃西瓜、

喝秋水、曬秋了嗎?

你健康我快樂!

快快zhuan發讓更多的人

健康過秋天!

伏天人們胃口普遍較差,食欲不振,不少人會瘦一些,因此有了“貼秋膘”的習俗。

專家提醒,適當的“貼秋膘”有益于恢復體力,但是若貼補過分,相對運動不足,消耗熱量過低,則易導致“秋胖”。

2

吃西瓜

立秋這天吃西瓜或香瓜,據說可以不生秋痱子。北方吃餃子,時逢立秋,寓意圓圓滿滿。

“啃秋”,也稱“咬秋”,在立秋這天吃西瓜、香瓜或桃,寓意炎炎夏日酷熱難熬,時逢立秋,將其咬住。

立秋當日買個西瓜回家,全家圍著啃,就是啃秋了。“啃秋”在有些地方也稱為“咬秋”。

3

喝秋水

由于夏季流汗較多,人們會在立秋這一天全家人喝一杯立秋水,寓意消積暑,免秋來腹瀉、鬧肚子。

4

曬秋

立秋時節,田間地頭處處可見人們“秋忙”的身影,農家小院曬滿了玉米、辣椒、大豆等農作物,呈現出詩一般的“曬秋”景象。

二、立秋養生“四字訣”

01

防燥潤肺

秋季干燥,多吃水果蔬菜消除秋燥癥,多吃水果生津解渴、止咳化痰、清熱降火,養血生肌、潤肺去燥。

養肺的蔬菜包括山藥、胡蘿卜、蓮藕、百合、銀耳、木耳、豆腐等。

要盡量少食或不食辣椒、蔥、姜、蒜、胡椒等燥熱之品,少吃油炸、肥膩食物,以防加重秋燥癥狀。

02

解暑養胃

雖然夏天的炎熱已經過去了,但是還未出伏天,解暑一類的食物不能直接從餐桌上去掉。

所以喝綠豆湯和薄荷粥能夠補充人體內所需的水分,以及減少人體汗液的流出。

03

祛濕滋陰

立秋之后,晝夜溫差加大,在飲食上應堅持祛暑清熱,多食用一些滋陰潤肺的食物。

薏米對我們的身體起到祛濕消腫、清熱排毒的功效,對女性來說也是非常好的美容養顏食物。

04

護腰護頸

立秋之后,早晚較涼,稍不注意,就會出現腹痛、吐瀉、傷風感冒、腰肩疼痛等癥狀。處在空調環境中的人們經常喝點姜湯。

生姜具有發汗解表、溫胃止嘔、解毒三大功效,可有效防治“空調病”。

05

改善便秘

早上起床先喝一杯溫水,秋季干燥,經過一夜的睡眠和休息,因為排尿、呼吸等原因,水分排泄的比較多。

所以,早上起來喝一杯溫水既可以恢復身體水分,還有助于腸道蠕動,可防止便秘或改善便秘。

三、立秋日常“三注意”

1

注意早睡早起

2

注意預防感冒

3

注意食品、衣物霉變


四 、立秋吃什么

①立秋“四大名補”

②立秋“四大水果”

③立秋“食物搭配”

立秋養生重點—艾灸、按摩

(一)大椎穴:保健要穴、主宰全身

取穴:人體的頸部下端,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處。若突起骨不太明顯,讓患者活動頸部,不動的骨節為第一胸椎,約與肩平齊。

(二)太白穴:補充氣血、美容養顏

取穴:在足內側緣,當足大趾本節(第1跖趾關節)后下方赤白肉際凹陷處。

(三)關元穴:理氣和血,補虛益損

取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下3寸,是元氣出入的關卡。

立秋時節涼風至,

余熱未消要注意:

一日三餐配仔細,

適當鍛煉是第一,

肺部健康莫忘記,

早睡早起有道理!

今天你貼秋膘、吃西瓜、

喝秋水、曬秋了嗎?

你健康我快樂!

快快zhuan發讓更多的人

健康過秋天!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