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立秋贴秋膘,你家立秋吃什么?

從唐宋時起, 我國人民就有在立秋用秋水服食小赤豆的風俗。 取7粒至14粒小赤豆, 以井水吞服, 服時要面朝西, 據說可以一秋防痢疾。 到了清朝, 民間流行在立秋這天以懸秤稱人, 將體重與立夏時對比來檢驗肥瘦, 體重減輕叫“苦夏”。 那時人們對健康的評判, 往往只以胖瘦做標準。 瘦了當然需要“補”, 彌補的辦法就是“貼秋膘”。 吃味厚的美食佳肴, 當然首選吃肉, “以肉貼膘”。 所以逐漸有了立秋貼秋膘的說法。

但是各個地方貼秋膘的方式不同, 吃的也大相徑庭, 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下, 立秋到底要吃些什么?

北京

據汪曾祺考證, 北京的立秋貼秋膘專指吃烤肉, 而北京的所謂烤肉就是炙子烤肉。 “炙子”是一根一根鐵條釘成的圓板, 下面燒著大塊的劈材, 松木或果木。 羊肉切成薄片(也有烤牛肉的, 少), 由堂倌在大碗里拌好佐料——醬油, 香油, 料酒, 大量的香菜, 加一點水, 交給顧客, 由顧客用長筷子平攤在炙子上烤。 “炙子”的鐵條之間有小縫, 下面的柴煙火氣可以從縫隙中透上來, 不但整個“炙子”受火均勻, 而且使烤著的肉帶柴木清香;上面的湯鹵肉屑又可填入縫中, 增加了烤炙的焦香。 但是現在的人已經不太講究到底吃什么肉, 反正家家戶戶都會準備各種各樣的肉食來吃。 每到這個節氣, 京城的大小商販都會提前準備好肉食, 回民買牛羊肉、漢民買豬肉,

習俗大同小異。

天津河北一帶

在天津一帶, 流行“咬秋”。 “ 立秋之時食瓜, 曰 咬秋, 可免腹瀉。 ”(清·張燾《津門雜記·歲時風俗》)人們相信, 立秋時節吃瓜可免除冬天和來春的腹瀉。 南方部分地區稱之為“啃秋”, 名字雖然不同, 但都是吃瓜。

山東

而在山東半島, 人們在立秋則會選擇吃一種叫做“渣”的食物, “渣”有三種, “肉渣”、“豆渣”、和“菜渣”。

山東也有一些地區在立秋時會報餃子, 立秋當天, 年紀稍大的人會在堂屋正中, 供一只盛滿五谷雜糧的碗, 上面插上三炷香, 祈求“立秋”過后五谷豐登。 而大多數人家會在立秋時刻過后, 剁肉餡包餃子, 全家人圍在一起“咬秋”。

廣東

廣東有句諺語:秋風起, 食臘味。 何為臘味?臘味就是在肉類以鹽漬經風干或熏干制成品。

一般廣東比較多的是, 臘肉, 臘腸, 臘鴨。 它們的共通點是咸, 甘, 香。 但其口感各有不同。

臘味不是廣東獨有, 四川湖北等地區也有。

秋季進補不要過多地食用溫熱食物或者藥物, 如羊肉、狗肉、人參、鹿茸、肉桂等, 否則極易加重秋燥。 但陽虛體質者如果一味清熱, 反而會適得其反。 而身體虛弱、患有慢性疾病的朋友, 最好在醫生的指導下辨證進補, 以達事半功倍之效。 所以, 秋季進補要因人而異。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