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日本的文明差点就在二战中被摧毁,一美国人力争让其逃过一劫

1945年8月6日美國在日本廣島和長崎率先使用核武器, 這開創了人類戰爭歷史的一個新紀元。 1945年5月, 美國總統哈里·杜魯門獲得了幾個日本城市的名單, 而美軍將對這些城市進行核打擊。

作為主要目標, 杜魯門選了四個城市。 京都作為日本工業的主要中心, 廣島是擁有大量彈藥庫的最大軍事港口;由于是瀕臨日本海的重要工業城市, 新潟也成為目標, 而小倉作為日本軍事工業最強大的地區之一而落入攻擊名單。

請注意, 長崎最初不在此列表中;根據美國軍方的說法, 核轟炸目標地區的重要性越高,

對日本的震懾效果就越好。 而長崎在當時只能算是第二類目標, 被核打擊只是一系列巧合。

京都從一開始就是核轟炸的主要目標, 這個城市不僅具有最有價值、最重大的軍事目標;而且在這里聚集了日本科學家, 各種技術人才和文化知識分子及其大量的文物古跡, 可以說核轟炸后將摧毀日本的文明。

然而, 這正是美國軍隊所需要的;美國高級將領甚至堅定認為京都坐落在盆地中, 將會加強核爆炸的力量, 大大增加了受害者的數量, 從而加速結束戰爭避免美國軍人的傷亡。

令人驚訝的是, 由于美國陸軍部長亨利·史汀生的多愁善感, 京都避免了可怕的命運。 亨利·史汀生年輕時曾在這座城市生活過, 他了解和欣賞京都的美麗和文化,

因此表示希望不要破壞他年輕時的美好回憶。

美國陸軍部長亨利·史汀生同時也指出京都對日本人的心理來說有著重要的意義, 如果將其毀滅會造成日本其他地區人民的憤慨, 從而給以后的管理帶來很大的困難。

由于“曼哈頓工程”負責人萊斯利·格羅夫斯等一直堅持要對日本京都進行核轟炸, 美國陸軍部長亨利·史汀生不得不上書總統強調京都的歷史和文化意義以求獲得同意。

經過種種考慮, 當時的美國的總統杜魯門同意了亨利·史汀生的要求;雖然萊斯利·格羅夫斯等很不高興, 但還是同意了用長崎來代替京都。 1945年8月9日11點02分原子彈在長崎落下, 瞬間21千噸的爆炸讓數萬人失去了生命。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