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立秋啦!你准备好贴秋膘了吗?防凉防“老虎”,还有这些可别忘了!

自打進入二伏, 北京的氣溫直線飆升,

大家伙兒肯定都受夠了夏日的炎熱。

不急, 秋天馬上就要到了。

告別炎熱, 迎接涼爽吧!

立秋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 標志著孟秋時節的正式開始。 這一天太陽達到了黃經135度, 氣溫開始逐漸下降, 谷物成熟, 農民迎來豐收的季節。

當然并不是說秋天一到, 氣溫就馬上下降。 俗話說“秋后一伏, 汗死老牛”, 所以一定要謹防“秋老虎”。

2018年8月7日21:30

農歷:六月 廿六

戊戌【狗】年

庚申月 辛未日

立秋

中文名稱:立秋

外文名稱:Beginning of Autumn

代表寓意:秋季開始, 暑去涼來

氣候特點:天氣逐漸涼爽, 秋老虎

風俗活動:曬秋節、秋忙會、貼秋膘

風俗食物:西瓜、四季豆、辣椒

三 候:涼風至;白露生;寒蟬鳴

養 生:以養收為原則

農事活動:做好整地、施肥的準備、曬秋

古語有云:“雷打秋, 冬半收”, 每年的立秋時間都有變化有所不同。 “秋”就是指暑去涼來, 意味著秋天的開始。 到了立秋, 梧桐樹必定開始落葉, 因此才有“落一葉而知秋”的成語。 秋季包括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6個節氣, 是由熱轉涼, 再由涼轉寒的過渡性季節。

秋季是收獲的季節, 所以從宮廷到民間對這個節氣都非常重視, 發展了很多有趣的風俗活動, 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下。

秋天祭祀

立秋祭祀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朝, 《禮記·月令》記載, 周天子每到立秋都要去當時的王都西郊舉行迎秋活動。

宋代時, 立秋就要在皇宮殿內移栽梧桐樹。

曬秋

在江西一些山區, 農民害怕收獲的作物發霉, 逐漸形成了“曬秋”的習俗。 雖然這種習俗在逐漸淡化, 但在江西婺源的篁嶺古村, 依然存在。 篁嶺曬秋已被文化部評為“最美中國符號”, 每年都有數十萬人去這里拍照。

貼秋膘

因為夏天天氣太熱, 人們沒什么胃口, 體重會下降。 等秋風一起, 胃口就好了, 這時候一定要吃點好的, 把夏天的損失補回來, 這就是“貼秋膘”。 立秋這天就開始吃各種肉!燉肉、烤肉、紅燒肉......

啃秋

“啃秋”又叫“咬秋”, 天津講究在立秋這天吃西瓜或香瓜。 江蘇等地也在這天吃西瓜, 據說可以不生秋痱子。

立秋如何“貼秋膘”?

貼秋膘也是很講究的,

許多人認為, 多吃肉就可以了嘛~

其實這是一個誤區。

秋季雖然為人體最適宜進補的季節,

但也要適宜。

這時候就要用到“防燥不膩”的平補之品。

如有茭白、南瓜、蓮子、桂圓、黑芝麻、紅棗、核桃等。

患有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的人, 可以服食具有健脾補胃的蓮子、山藥、扁豆等。

健脾補胃組合

秋季出現口感唇焦等“秋燥癥”的氣候, 應選用滋養潤燥、益中補氣的食品, 這類食品有銀耳、百合等, 可起到滋陰、潤肺、養胃、生津的補益作用。

滋養潤燥組合

立秋重點養肺

立秋之后一定要注意養肺。 在飲食上要“增酸”, 以增加肝臟的功能, 抵御過盛肺氣之侵入。 如山楂、蘋果、柚子、葡萄、檸檬、楊桃等。

《黃帝內經》中說:“秋冬養陰”, 也就是說, 還要多吃些滋陰潤燥的食物, 以防秋燥傷陰。 如黑芝麻、銀耳、梨、鮮藕、菠菜、豆漿、鴨蛋等。

再次強調:

立秋一定要注意養肺!

大家可以嘗試以下食譜

生地粥

配料:生地黃25克, 大米75克, 白糖少許。

做法:生地黃(鮮品洗凈細切后, 用適量清水在火上煮沸約30分鐘后, 潷出藥汁, 再復箭煮一次, 兩次藥液合并后濃縮至100毫升, 備用。 將大米洗凈煮成白粥, 趁熱加入生地汁, 攪勻食用時加入適量白糖調味即可。

功效:滋陰益胃, 涼血生津。 本方還可做肺結核, 糖尿病患者之膳食。

黃精煨肘

配料:黃精9克, 黨參9克, 大棗5枚, 豬肘750克, 生姜15克, 蔥適量。

做法:黃精切薄片, 黨參切短節, 裝紗布袋內, 扎口;大棗洗凈待用。 豬肘刮洗干凈入沸水鍋內焯去血水, 撈出待用。 姜、蔥洗凈拍破待用。

以上食物同放入沙鍋中, 注入適量清水,

置武火上燒沸, 撇盡浮沫, 改文火繼續煨至汁濃肘粘, 去除藥包, 肘、湯、大棗同時裝入碗內即成。

功效:補脾潤肺, 對脾胃虛弱, 飲食不振, 肺虛咳嗽, 病后體弱者由為適宜。

立秋忌悲傷

秋是肅殺的季節, 秋內應于肺, 肺在志為悲(憂), 悲憂易傷肺, 肺氣虛則機體對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 易生悲憂之情緒, 所以在進行自我調養時切不可背離自然規律, 循其古人之綱要“使志安寧, 以緩秋刑, 收斂神氣, 使秋氣平;無外其志, 使肺氣清, 此秋氣之應, 養收之道也”。

也就是說大家要時刻調好自己的心情

精神調養

要做到內心寧靜, 神志安寧, 心情舒暢, 切忌悲憂傷感, 即使遇到傷感的事, 也應主動予以排解, 以避肅殺之氣, 同時還應收斂神氣, 以適應秋天容平之氣。

起居調養

立秋之季已是天高氣爽之時,應開始“早臥早起,與雞具興”早臥以順應陽氣之收斂,早起為使肺氣得以舒展,且防收斂之太過。立秋乃初秋之季,暑熱未盡,雖有涼風時至,但天氣變化無常,因而著衣不宜太多,否則會影響機體對氣候轉冷的適應能力,易受涼感冒。

運動調養

進入秋季,是開展各種運動鍛煉的大好時機,每人可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選擇不同的鍛煉項目,這里給大家介紹一種秋季養生功,即《道臧·玉軸經》所載“秋季吐納健身法”。

具體做法:清晨洗漱后,于室內閉目靜坐,先叩齒36次,再用舌在口中攪動,待口里液滿,漱練幾遍,分三次咽下,并意送至丹田,捎停片刻,緩緩做腹式深呼吸。吸氣時,舌舔上腭,用鼻吸氣,用意送至丹田。再將氣慢慢從口中呼出,呼氣時要默念哂字,但不要出聲。如此反復30次。秋季堅持此功,有保肺健身之功效。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

都說冬病夏治,而最佳時間點就在三伏天兒內,這就包括立秋前后了。

秋天是艾灸的好時節。每到寒冷時候,人體消耗的陽氣也增多,所以這時候要補充足夠的陽氣,以備過冬。

大椎穴:保健要穴、主宰全身

《甲乙經》說過“大椎,三陽,督脈之會”,大椎穴又稱“督陽之海”,能主宰全身,更是保健要穴。所以按摩、艾灸等可以起到提高人體免疫力,改善肺功能的作用。

取穴:人體的頸部下端,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處。若突起骨不太明顯,讓患者活動頸部,不動的骨節為第一胸椎,約與肩平齊。

太白穴:補充氣血、美容養顏

太白是脾經的原穴,健脾補脾效果比其他穴位都強。脾經為少氣多血之經,氣不足、血有余,所以脾經常出現脾氣虛的癥狀,我們常說的黃臉婆就是脾虛的象,每天按摩這個穴位能較好地充補脾經經氣的不足,為脾經經氣的供養之源。

取穴:在足內側緣,當足大趾本節(第1跖趾關節)后下方赤白肉際凹陷處。

關元穴:理氣和血,補虛益損

關元是小腸的募穴。意味著它是小腸的氣積聚在腹部的穴位。《扁鵲心書》里面的,“每夏秋之交,即灼關元千柱,久久不畏寒暑”,艾灸關元,不但可以疏通脈絡、強壯腰脊,還可以很好地理氣和血,補虛益損。不方便艾灸的可以每日圍繞關元穴順時針方向按摩。

取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下3寸,是元氣出入的關卡。

氣海穴:扶正固本,培補元氣

中醫認為此處是人體之中央,是生氣之源,人身真氣由此而生,所以對于陽氣不足,生氣乏源所導致的虛寒性疾患,按摩氣海穴往往具有溫養益氣,扶正固本,培元補虛之功效。

取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下1.5寸,是陰中之陽、元氣之海。

最后再次提醒大家

早睡早起!

切勿悲傷!

多吃水果!

美美的度過這個秋天!

以適應秋天容平之氣。

起居調養

立秋之季已是天高氣爽之時,應開始“早臥早起,與雞具興”早臥以順應陽氣之收斂,早起為使肺氣得以舒展,且防收斂之太過。立秋乃初秋之季,暑熱未盡,雖有涼風時至,但天氣變化無常,因而著衣不宜太多,否則會影響機體對氣候轉冷的適應能力,易受涼感冒。

運動調養

進入秋季,是開展各種運動鍛煉的大好時機,每人可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選擇不同的鍛煉項目,這里給大家介紹一種秋季養生功,即《道臧·玉軸經》所載“秋季吐納健身法”。

具體做法:清晨洗漱后,于室內閉目靜坐,先叩齒36次,再用舌在口中攪動,待口里液滿,漱練幾遍,分三次咽下,并意送至丹田,捎停片刻,緩緩做腹式深呼吸。吸氣時,舌舔上腭,用鼻吸氣,用意送至丹田。再將氣慢慢從口中呼出,呼氣時要默念哂字,但不要出聲。如此反復30次。秋季堅持此功,有保肺健身之功效。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

都說冬病夏治,而最佳時間點就在三伏天兒內,這就包括立秋前后了。

秋天是艾灸的好時節。每到寒冷時候,人體消耗的陽氣也增多,所以這時候要補充足夠的陽氣,以備過冬。

大椎穴:保健要穴、主宰全身

《甲乙經》說過“大椎,三陽,督脈之會”,大椎穴又稱“督陽之海”,能主宰全身,更是保健要穴。所以按摩、艾灸等可以起到提高人體免疫力,改善肺功能的作用。

取穴:人體的頸部下端,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處。若突起骨不太明顯,讓患者活動頸部,不動的骨節為第一胸椎,約與肩平齊。

太白穴:補充氣血、美容養顏

太白是脾經的原穴,健脾補脾效果比其他穴位都強。脾經為少氣多血之經,氣不足、血有余,所以脾經常出現脾氣虛的癥狀,我們常說的黃臉婆就是脾虛的象,每天按摩這個穴位能較好地充補脾經經氣的不足,為脾經經氣的供養之源。

取穴:在足內側緣,當足大趾本節(第1跖趾關節)后下方赤白肉際凹陷處。

關元穴:理氣和血,補虛益損

關元是小腸的募穴。意味著它是小腸的氣積聚在腹部的穴位。《扁鵲心書》里面的,“每夏秋之交,即灼關元千柱,久久不畏寒暑”,艾灸關元,不但可以疏通脈絡、強壯腰脊,還可以很好地理氣和血,補虛益損。不方便艾灸的可以每日圍繞關元穴順時針方向按摩。

取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下3寸,是元氣出入的關卡。

氣海穴:扶正固本,培補元氣

中醫認為此處是人體之中央,是生氣之源,人身真氣由此而生,所以對于陽氣不足,生氣乏源所導致的虛寒性疾患,按摩氣海穴往往具有溫養益氣,扶正固本,培元補虛之功效。

取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下1.5寸,是陰中之陽、元氣之海。

最后再次提醒大家

早睡早起!

切勿悲傷!

多吃水果!

美美的度過這個秋天!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