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熱點»正文

你所不知道的河北114獨特的民俗物產

在波瀾壯闊的渤海之濱, 奔騰不息的中華母親河黃河下游以北, 是中國北方的重要省份——河北。 在中華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 河北有著許多鮮為人知的故事。 為此, e觀滄海正式推出特別欄目《你所不知道的河北》, 每週三、週六更新。

510

槐茂醬菜

保定傳統的佐餐食品, 迄今有400多年的歷史。 明末清初當地有很多製作醬菜的作坊, 其中一家醬菜坊於清康熙十年開業, 店址在原西大街, 門口有一棵枝繁葉茂的老槐樹, 取名槐茂醬菜園。 所做醬菜選料考究、製作精細、色澤鮮豔、鹹甜適度、清香可口, 為佐餐之佳品。

有醬五香疙瘩頭、疙瘩絲、醬象牙蘿蔔、醬芥蘭絲、醬地露、醬子蘿、醬銀條、醬包瓜、醬黃瓜、醬萵筍、醬藕片等20餘個品種。 形狀有條、絲、丁、角、塊、片, 顏色呈醬黃色或金黃色。 尤其是將醬菜配之以花生仁、杏仁、核桃仁、薑絲、石花菜等製成的各種簍裝、瓶裝、散裝的什錦醬菜, 具有鮮、甜、脆、嫩, 色、香、味、形具佳的特點。 清代慈禧太后到保定品嘗到槐茂醬菜, 連聲稱好, 賜名為“太平菜”。

511

大名二毛燒雞

邯鄲的中華老字型大小食品。 當地人王德興于清嘉慶十四年在直隸大名府、即今大名縣城內所創, 因王的乳名叫“二毛”及他在煮燒雞的鍋裡放有兩個石貓, 故其燒雞被稱為“二毛燒雞”。 清道光年間, 新任府尹上任路過店前, 聞香落轎, 品雞後吟詩:“誇官逍遙道,

聞香品佳餚。 適逢設盛宴, 吾必備‘二毛’”結果其燒雞越賣越火, 享有“一鍋燒雞滿城香”的美譽。 第二代傳人王國珍嫌“二毛”名號不雅, 便以自己名字中的“珍”字為首, 更名為“珍積成燒雞”, 但人們仍習慣地稱其為“二毛燒雞”。 精選活雞, 用多種名貴中藥材及百年老湯慢火煮熟, 再用果木熏烤, 色、香、味、形俱佳, 嫩爛醇香, 肥而不膩, 有補鈣、消痰、利氣、強身、健胃等功效。

512

邢臺鍋貼

邢臺的一道美食。 鍋貼即將面擀成皮, 包上肉餡放到餅鐺中烙熟, 在北方這種吃法很普遍。 邢臺飯莊的鍋貼頗有特色, 是人們必點的一道飯食, 烙出來呈虎皮色, 底面焦黃, 兩頭留著口, 露出裡面鮮嫩的肉餡, 冒著絲絲熱氣, 吃起來外焦裡嫩。 這道吃食之所以有名氣,

是因為1934年馮玉祥的廚師、南宮人張漢英隨軍來到邢臺, 在邢臺南關市場院開設了“六合居”飯莊, 專做鍋貼, 吸引了牛城的大批食客。 所做的鍋貼面軟硬適度, 餡兒精選豬肉剁爛, 用蔥姜水調稀, 加入作料, 根據季節配以不同的鮮蔬, 放上油, 加些水, 掌握好火候, 焦而不糊, 味道好極了。

513

馬家鹵煮雞

保定著名的清真美食, 迄今已有200餘年的歷史。 1796年滄州河間果子窪村馬姓回民在保定馬號真武廟胡同開設了制賣熟雞的家廚式作坊, 清咸豐年間, 第三代傳人馬耀輝在府衙大街南開設了“耀蘭齋馬家老雞鋪”, 即今馬家老雞鋪的前身。 選用散養的柴公雞, 按照“宰鮮、煮鮮、賣鮮”的習俗, 經過精心的清洗、醃制, 輔之以多種調料, 用陳年老湯慢火蒸煮,

出鍋後的雞色豔、芳香、味醇、形美、肉嫩、骨脆、軟而不爛, 口感極佳, 其中老湯是烹製的關鍵;將雞的一翼插入口腔, 一翼窩向後方, 兩爪插入膛內, 整個雞呈琵琶狀, 豐滿美觀。 店鋪始終堅持品質過硬、誠信經營、服務熱情的宗旨, 使其鹵煮雞成為保定一絕, 是聚會及饋贈親友的上佳食品。

514

永年驢肉灌腸

邯鄲永年的地方風味食品, 也稱驢肉香腸。 始於清朝末年, 有近百年的歷史。 永年從很早就有吃驢肉的習慣, 當地有“天上龍肉, 地上驢肉”的俗語。 精選鮮嫩驢肉, 剁成肉沫, 加以綠豆粉芡、小磨香油、多味名貴佐料, 用老湯調製成糊狀, 灌入驢腸衣內, 紮成小捆, 經高溫蒸煮滅菌, 最後用果木薰制而成, 因此稱為驢肉灌腸。 營養豐富,

鮮美可口, 回味悠長, 深受消費者的歡迎, 著名的“臨洺關”牌驢肉灌腸在永年及周邊市縣享有盛譽, 連續獲河北省消費者信得過產品, 中國烹飪協會授予“中華名小吃”稱號, 河北省著名商標, 邯鄲市十大名小吃。

515

威縣酥魚

邢臺威縣的美食, 亦稱“紹氏酥魚”。 將普通的草魚經過秘門的刀工、油炸和調料烹製, 出鍋後色澤黃亮、骨酥肉嫩、溢香爽口、甜鹹兼有、久吃不膩。 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維生素、核酸和鉀、鈉、鎂、鋅、硒、碘等微量元素, 湯料中有多種滋補調料, 有抗衰老、抗癌等作用;既是一道下酒菜, 又是一種休閒小吃, 可做成鹹、甜、鮮、麻、辣等多種口味, 適合各種人的口味。 相傳當年乾隆皇帝到上虞白馬湖曾品嘗過“紹氏酥魚”, 吃後讚不絕口,使其名聲鵲起,後經不斷改進,成為一道著名的美食。

製作團隊

編審丨宋鵬飛

校對丨張瑞晨、馬健恒

編輯丨何京

吃後讚不絕口,使其名聲鵲起,後經不斷改進,成為一道著名的美食。

製作團隊

編審丨宋鵬飛

校對丨張瑞晨、馬健恒

編輯丨何京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