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立秋习俗各不同,时创教你过立秋

立秋, 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 更是干支歷未月的結束以及申月的起始;時間在農歷每年七月初一前后(公歷8月7-9日之間)。

“秋”就是指暑去涼來, 意味著秋天的開始。 到了立秋, 梧桐樹開始落葉, 因此有“落葉知秋”的成語。 從文字角度來看, “秋”字由禾與火字組成, 是禾谷成熟的意思。 秋季是天氣由熱轉涼, 再由涼轉寒的過渡性季節, 立秋是秋季的第一個節氣。

作為秋天的開端, 民間流傳著很多習俗, 今天就為您介紹立秋的各類有趣習俗。

咬秋

有些地方在立秋這天吃西瓜或者香瓜, 一家人一起啃西瓜,

大家認為這樣既可以預防秋痱子又可避免冬天和來年春天的腹瀉, 這就是“咬秋”。

食秋桃

立秋時大人孩子都要吃秋桃, 每人一個, 吃完把核留起來。 等到除夕這天, 把桃核丟進火爐中燒成灰燼, 人們認為這樣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吃清涼糕

在浙江省金華市, 立秋吃西瓜、吃清涼糕是必不可少的傳統習俗。 何為清涼糕?就是用番薯淀粉熬成羹狀, 倒在碗里。 待第二天早上, 結成一整塊。 遠看似一塊圓潤剔透的白玉, 然后切成小塊, 撒上白糖、醋、薄荷, 清涼爽口、酸甜開胃。

吃“福圓”

立秋節氣是臺灣龍眼的盛產期。 人們相信吃了龍眼肉, 子孫會做大官, 而且龍眼又稱為“福圓”, 所以有俗諺:食福圓生子生孫中狀元。

食小赤豆

從唐宋時起,

還有在立秋, 必須用井水服食小赤豆的風俗。 取七粒至十四粒小赤豆, 以井水吞服, 服時要面朝西, 這樣據說可以一秋不犯痢疾。

吃“渣”

山東省萊西地區流行立秋吃“渣”, 一種用豆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 并有“吃了立秋的渣, 大人孩子不嘔也不拉”的俗語。

貼秋膘

民間有句俗語:立秋到, 貼秋膘, 冬去春來身體好。 說的是天涼以后, 人們應該多吃些肉食, 補充一下因伏天食欲差、加上流汗而帶來的虧虛, 提高免疫力。

吃雞蛋

此外, 立秋這天, 在我國其他地區還有吃雞蛋、桃子等習俗。 雞蛋, 性平, 補氣虛, 有安神養心的功能。

稱水

以前, 江蘇省宿遷市老百姓要在立秋前后用容器裝滿水, 容器的大小要一樣, 然后稱重。 如果裝的立秋前的水重,

就表明伏水重, 那么秋天雨水就少。 如果立秋后的水重, 那么秋天雨水就多, 有可能形成秋澇。

祈福

在江蘇省常州市的武進地區, 立秋會舉辦秋會紀念猛將菩薩, 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如此多的立秋小習俗

今天你們那里是怎么過呢?

文章來源于網絡, 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