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暑去凉来,明天就是立秋,大家的习俗都吃什么?

立秋

“秋”就是指暑去涼來, 意味著秋天的開始。 秋季是天氣由熱轉涼, 再由涼轉寒的過渡性季節, 立秋是秋季的第一個節氣。

那么, 立秋習俗都吃什么呢?

秋社、咬秋、貼秋膘五花八門各地立秋習俗大比拼, 作為夏天最重要的節氣, “立秋貼秋膘”可是老習俗了。

01

江蘇各地都有立秋日吃西瓜的習俗, 稱為啃秋。 而立秋這天, 也往往是這一年最后一次吃西瓜——人們覺得立秋后, 早晚天氣變涼, 吃涼的東西會對腸胃產生影響, 因此立秋后就不再吃西瓜。

02

立秋時大人孩子都要吃秋桃, 每人一個, 吃完把核留起來。 等到除夕這天,

把桃核丟進火爐中燒成灰燼, 人們認為這樣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03

在金華市民的心里, 立秋吃西瓜、吃清涼糕是必不可少的傳統習俗。 何為清涼糕?就是用番薯淀粉熬成羹狀, 倒在碗里。 待第二天早上, 結成一整塊。 遠看似一塊圓潤剔透的白玉, 然后切成小塊, 撒上白糖、醋、薄荷, 清涼爽口、酸甜開胃。

04

立秋節氣是臺灣龍眼的盛產期。 人們相信吃了龍眼肉, 子孫會做大官, 而且龍眼又稱為“福圓”, 所以有俗諺:食福圓生子生孫中狀元。

05

立秋吃茄子的民俗出自明朝的一個傳說。 傳說明朝大將徐達打下元大都北平府之后, 大將常遇春手下有個兵, 偷了農民的一個香瓜。 常遇春治兵非常嚴格, 要把偷瓜的那個兵處以死刑。

這時, 農民出來了, 說元大都有習俗, 立秋拾瓜不算偷。 常玉春聽到這話, 就赦免了那個兵。 沒料到, 一說立秋拾瓜者無罪, 其他士兵都開始搶瓜。 為了犒勞士兵, 常遇春找到了貼秋膘的替代品——蔬菜之中唯一有肉感和肉味的茄子。 于是, 立秋吃茄子的民俗也就流傳了下來。

06

山東萊西地區流行立秋吃“渣”, 一種用豆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 并有“吃了立秋的渣, 大人孩子不嘔也不拉”的俗語。 秋天是胃腸道疾病的高發期, 很多地區的民俗帶有治病和祈求一年健康的寓意。 四川、山東是這一類民俗的典型代表。

07

每年立秋, 按照老北京的習俗要吃肉食, 即“貼秋膘”。 京城一些老字號肉食柜臺前, 選購肉食制品的顧客就會排起了長隊。

一旦立秋, 雖仍然很熱, 而人們的身上再無濕粘不適之感, 畢竟涼爽的秋天快要到了。 于是就開始萌發了要做點好吃的想法, 以補償入夏以來的虧空, 吃什么呢?最解饞的是燉肉!用吃燉肉的辦法把夏天身上掉的膘重新補回來, 所以叫“貼秋膘”。

08

此外, 立秋這天, 在我國其他地區還有吃雞蛋、桃子等習俗。 雞蛋, 性平, 補氣虛, 有安神養心的功能。 雞蛋不傷脾胃, 嬰幼兒、孕婦、產婦、病人等都適合, 但不宜多吃, 每天1~2個比較合適。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