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名人背后见不得人的事,他是初唐四杰之一,为了隐瞒罪行杀害好友

在中國歷史上, 除了不少的“神童”, 都是小小年紀就能寫出華美的文章或是詩句, 可謂是年少成名, 不過在這些名人的背后, 卻有著許多見不得人的事。


劇照

如鑿壁借光的匡衡, 他從小鑿壁借光讀書而聞名, 長大后也官至宰相, 卻是一個貪官, 還有寫出《憫農》這首詩的作者李紳, 卻是一個人品官品極差的人。

除了上述等人之外, 還有一個叫王勃的大名人也是如此, 這個王勃就是世人熟悉的《滕王閣序》的作者, “落霞與孤鶩齊飛, 秋水共長天一色”就是出自他的筆下, 被譽為初唐四杰之一。

王勃是山西河津人,

出生在一個儒學世家, 據《舊唐書》記載, 他在6歲時就能寫文章, 而且詞句流暢, 在當時被譽為“神童”, 到了9歲時他就寫了一本書為《指瑕》。

這本書是對《漢書》中一些內容的糾正, 由此可見王勃的天才和天賦, 16歲的參加考試當了一個叫朝散郎的官, 王勃少年得志, 憑借詩文備受世人稱贊, 可惜他官運不順。

公元671年, 王勃返回長安參加科舉, 當時他有一個朋友在虢州當司法官, 于是就為王勃謀了一個參軍的小官, 憑著王勃的才能和名氣, 慢慢升官也不是難事。


劇照

在他當參軍期間, 有一個叫曹達的官奴犯了事被通緝, 王勃出于好心幫助收留了此人, 兩人自然也就成了朋友, 可是王勃靜下來思考時, 感到藏匿罪犯是大罪。

于是他為了隱瞞藏匿罪犯的罪名,

索性動手把這個曹達給殺了, 自以為此事神不知鬼不覺, 可萬萬沒想到最后還是敗露了, 殺人是死罪, 按理王勃是要殺頭的。

還好他的運氣非常好, 遇上了朝廷大赦他被免除了死罪, 不過他殺人的事還是連累他的父親, 他的父親被貶到了南邊蠻荒地交趾縣當縣令, 王勃也終結了他的仕途。

許多人無法理解, 為什么王勃要殺人, 至今把人送走或是放了不就可以了, 何必多此一舉去殺人呢?以至于留下了一個殺人犯的惡名, 不過《唐書》上認為王勃是被人陷害。

至于究竟真相如何已經無從查實了, 王勃無法做官之后, 他就去看望父親, 在路過南昌時遇到都督閻公設宴, 王勃在宴席上一揮而就寫下了《滕王閣序》。


滕王閣

從此王勃青史留名, 在他從交趾縣看望父親回來時, 死在了海上, 至于王勃的死, 有的說是意外, 有的說是出于令人父親失望而羞愧自殺, 真相無人得知。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