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熱點»正文

农民:稻草捆秧父抱子,大臣对不出下联羞愧回家,妻子说出千古绝对

古代人以對對子顯示出自己的文化水平, 特別是文人都以能對對子為榮, 但并不是文化低的人就對不出好對子。 有一位大臣本以為有文采, 沒有想到有一次卻被一位老農給難住了, 留下一千古絕對。

這是發生在清朝時期的故事, 在江南桐城, 也就是現在的安徽省桐城縣, 曾經出過一個大臣名叫“張英”, 他的兒子更出名, 叫張廷玉。 張英是康熙六年進士, 選庶吉士, 累官至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

張英在朝中為官時, 曾經給老家寫過一首詩:一紙書來只為墻, 讓他三尺又何妨。 長城萬里今猶在, 不見當年秦始皇。

這首詩讓張英出名, 也成就了“六尺巷”的故事。 不過, 這么有才的張英也曾被難倒過。

有一次, 張英打扮成農夫模樣, 去鄉下體察民情, 了解百姓民生疾苦, 看到一位正在勞作的老農, 張英走上去與他打招呼, 問老農的農事農活情況, 兩人談的比較投機。

這位老農也發現張英不像是個農村人, 說話有些文鄒鄒的。 老農有意想考考他, 便說:先生氣質不凡, 肯定不是一個簡單的農夫。 我這里有一個上聯, 一直對不出合適的下聯, 不知您是否能幫我解決。

張英笑道:老人家請說。 老農說出了上聯:稻草捆秧父抱子。 當時老農正在田里插秧, 這個上聯和他干農活的場景十分貼切, 稻草捆著稻秧, 就像是父親抱著孩子, 這個樸實的上聯,

卻蘊含著很深的道理。

張英想了半天, 也沒有想出頭緒, 只好說才疏學淺, 對不上來, 爽快地認輸。 張英羞愧地回到家中, 仍然悶悶不樂, 他的妻子王氏是個農村大戶人家的女兒, 問出他不高興的原因后, 想了一會兒, 笑著答出下聯:竹籃裝筍母懷兒。

張英一聽, 豎起大拇指, 這個下聯對得真好呀。 竹籃是竹子編成的, 竹籃提著竹筍, 就好象母親懷著兒子。 張英感嘆地說, 這句下聯和上聯不僅對仗工整, 喻意也十分的貼切, 堪稱天作之合, 是一個千古絕對。 張英對妻子王氏的文采連聲稱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