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传说中别人家的孩子:5娃4人考入清华北大

01

在生活中, 誰家出一個清華北大的孩子, 相信各位家長都會連連稱贊、羨慕不已, 孩子優秀, 真的是讓父母再驕傲不過的事情了。

就在這個暑假, 各種高考喜訊傳來之時, 一條新聞特別顯眼:5個娃4人考入清華北大 安塞這家庭獲獎30萬!

“耕讀家庭”吳治保交上了“5個孩子4個考入清華北大”的教育好成績, 相信每個人對此豎起大拇指, 表示佩服的!

在7月16日, 當地政府給這個“一門四清華(北大), 五子皆才俊”的家庭頒發了30萬元獎勵資金。

“太激動了!從沒想過會獲得這么高的獎勵!區委、區政府這么重視教育, 對我們是莫大的鼓舞!”領完獎的吳治保和妻子難掩內心的激動。

吳治保是安塞區白坪街道辦五里灣村村民, 他和妻子胡治愛育有5個孩子(三子兩女)。

2015年6月, 大兒子吳云峰(老大)順利考入清華大學軟件工程學院, 攻讀博士學位;

同年, 小兒子吳天峰(老五)也被保送到清華大學精密儀器系, 攻讀碩士學位;

2017年6月27日, 吳大燕(老二)和吳青峰(老四)分別收到清華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專業的博士研究生及北京大學電子通信工程專業碩士研究生的錄取通知書;

小女兒吳改燕(老三)從西安醫學院畢業后, 進入陜西省婦幼保健院工作, 2017年7月, 她辭去工作, 開始備考, 準備邁進清華或北大的校園, 將一家人的夢畫圓。

這個普通的農民家庭走出了這么多高材生,

寒門出才子的勵志故事令人敬佩, 也開創了安塞教育史上的“一門四清華(北大), 五子皆才俊”的育人典范。

那么他們在生活中是如何教育孩子的呢?

02

夫妻倆說——我們吃了沒文化的虧再苦也要供孩子上學!

因為生在農村, 家境貧寒, 吳治保年幼時早早便輟學回家務農, 妻子胡治愛更是沒有上過一天學。

夫妻兩人嘗盡了沒文化的苦果, 立志要讓孩子們讀書, 上大學。

“再苦再累也要把孩子們供上大學, 通過知識改變命運。 ”這是吳治保夫婦對子女教育鍥而不舍的堅持。

十幾年如一日, 夫妻倆省吃儉用, 在日常生活中可謂是“摳”到極點, 就是為了攢錢讓孩子們安心上學。

不同于很多家長教育孩子說:爸爸媽媽掙錢養你不容易,

你要好好讀書。

吳治保夫妻倆“遇到再大的困難, 即便是沒錢四處貸款, 我們也盡量不讓孩子知道, 目的就是要讓他們安心上學。 ”

03

吳治保說:“我和愛人都沒什么文化, 教育孩子們用的都是一些土辦法、笨辦法。 如果在學校不好好學習, 就領回家讓跟著我們一起下地干活, 讓他們體會父母沒有文化要受的苦頭。 ”

5個孩子從小就很懂事, 也都很聽話, 每天早上, 只要聽到父母起床了, 他們也都趕緊起床, 摸著黑, 拿著各自的課本到院子或學校的燈下背書, 假期、周末都會抽出至少半天的時間和父母一起勞動, 深刻感知到父母的不容易。

正是吳治保夫婦的言傳身教, 讓孩子在揮灑汗水的過程中, 相信知識改變命運, 深知讀書機會來之不易,

在成長期間收獲的, 受用一生。

04

“爸媽從來不說到學校要好好學習的話, 說得最多的一句是在外面要照顧好自己。 ”說起父母的教育, 老大說了這樣一句話。 他表示父母對他最大的影響就是讓他懂得感恩。 “他們用行動讓我學會了堅強、堅持與堅定。 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 我始終不會放棄自己的夢想。 ”

而質樸的吳治保夫婦認為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 “孩子們能有今天的出息, 都是他們自己努力的結果。 ”確實, 學習的主體是孩子, 好好學習, 受益的也是他們。 就像張小嫻曾說過:這世上有三樣東西是別人搶不走的, 一是吃進胃里的食物;二是藏在心中的夢想;三是讀進大腦的書。

希望每個看到這篇文章的人,

都能擁有聰明優秀的孩子!

琳姐將不定時更新內容, 先關注了再說!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