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慈禧太后究竟是不是个大才女?

【本文為騰訊獨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作者:筠英

關于慈禧的各種野史、研究層見疊出, 人們多關注她的宮廷權術與統治能力上, 卻較少注意到慈禧的文化修養這個鮮為人知的方面。 最近看到一些人大夸慈禧的“才華”, 稱她為才女!

這話怎么說呢?

據有關統計, 清代皇帝、后妃流傳后世的書畫作品達兩萬余件。 其中乾隆皇帝獨占鰲頭, 計有萬件;而位居第二的就是慈禧太后, 共有五百余件, 且技藝精湛。 你想想, 慈禧的書畫作品數量能超越許多飽讀詩書的皇帝, 確實不簡單。

但有這么多的書畫作品就能說明慈禧是才女了?

我們正經說歷史, 拒絕搞笑。

慈禧, 即孝欽顯皇后, 葉赫那拉氏。 咸豐元年以秀女入宮, 為穆宗同治皇帝生母。 自1861年辛酉政變成功后到1908年因病去世, 三度臨朝稱制, 統治中國達47年。

01 才女之名因何而來?

在許多中外人士的回憶錄、筆記小說中, 慈禧太后不僅具有高超的政治智慧, 還具有非凡的文學和書畫才能。

慈禧的內侄曾孫葉赫那拉·根正, 根據族人的口述回憶, 在《我所知道的慈禧太后》一書中寫到:

據說慈禧6歲的時候, 就可以流利地用滿文、漢文來背誦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和唐詩、宋詞;平常最喜攻讀文學作品, 其為詩詞, “出筆清新, 非同凡響”, 其為古文辭, “得大宗氣派”;入宮后, 慈禧不僅能滔滔背誦古詩文辭,

還能“為曼聲以歌之, 每當妙處, 輒為擊節稱賞, 歷一二小時不止”, 在寢宮休息時, 慈禧必隨帶能誦詩文的一二名宮監, 為她誦讀名家詩詞, “其聲瑯瑯然達戶外”。

乍一看還以為這說的是李清照呢!這里描繪的慈禧一看就是在拍馬屁。

前面非常隱晦地說慈禧6歲的時候就能背誦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和唐詩宋詞, 但這些都是啟蒙讀物, 類似于今天的小學課本, 真沒什么號夸耀的。 但慈禧6歲后, 是繼續攻讀難點的文章呢, 還是就此輟學?回避了。

接下來就開始不著邊兒地拍馬屁了。 什么“出筆清新, 非同凡響”, “得大宗氣派”都是虛頭巴腦的東西, 沒一句實話, 根本沒法判斷慈禧的真實文化素養。


相對于歷代后妃, 慈禧具有較高的文學才調,

這使她成為人們心目中的“文學太后”。

慈禧善書畫?

夸慈禧有才華最引人注目的是慈禧的書畫才能。

根據葉赫那拉·根正的記載, 慈禧在8歲后練習書法、繪畫, 小有成就, 被同族人認為是才華橫溢的女孩。

曾在宮中教慈禧作畫的女畫家繆素筠回憶說:慈禧太后對作畫很是熱衷, 大半天的功夫都傾注在畫畫上, 要么是學習繪畫史、臨摹書里的木刻畫, 要么是在畫廊中觀賞歷代名作, 至于太后自己的繪畫, 其“用筆有力, 干凈利索, 只有那些有天分的人經過專門的訓練后才能做到這一點”

曾由美國駐華公使夫人引薦, 為慈禧太后繪畫肖像的女畫家卡爾(清譯“柯爾樂”)在《清宮見聞雜記》中, 稱贊這位太后“尤擅善書法, 能作擘窠大字……太后之書法,

雖翰苑中人, 亦不過是, 殊非阿諛之談”;此外, 太后兼能為畫, “其所畫之著色花草, 神采如生, 不減名家”。

徐珂輯錄清人筆記, 在《清稗類鈔·藝術類》記載慈禧擅長書畫。 在書法方面, “孝欽喜作大字, 用丈余庫臘箋, 書龍虎松鶴等字, 歲多至數百幅。 宮中及西苑、頤和園, 均喜以大圓寶鏡四字為匾額”;在作畫方面, 慈禧太后“尤喜繪古松, 筆頗蒼老, 每畫一幅, 輒為近侍乞取”。

慈禧鈐有璽印的部分傳世書畫。 這些作品的題材主要表現吉祥如意, 創作時間大多在20世紀之初的幾年, 是慈禧用來賞賜王公大臣的。

02 才女之名是否屬實?

由上觀之, 如果這些印有“慈禧皇太后御筆之寶”的書畫作品, 好像確實是慈禧太后的真跡, 那么她不難給人們留下多才多藝、書畫造詣精妙的印象。

但問題是這些作品是否全部出自慈禧之手呢?

先說文字書法。 實際上, 慈禧的書法水平并不算高, 她的大字要么并非親筆所題, 要么是依靠拉拽紙張的手法。

美國女畫家卡爾在1903年奉命進宮后, 曾親見慈禧“持如椽之筆, 瀕濡其毫端于一大硯臺中。 既見墨色已濃淡得中, 遂振筆疾書, 一揮而就”, 書寫的字橫寬可達四英尺, 為福、壽等字樣, 她揮毫時, “腕力之強, 用筆之速, 令人嗟嘆無及”。

清末太監信修明在回憶錄中也提到, 太后書寫的大字長度能夠達到“六尺、八尺, 極有氣魄”。 若是按照清代的木尺來計算, 八尺大字可以達到2.488米見方。


慈禧墨筆行書“福”、“壽”字, 縱分別為181、182厘米, 橫93.5厘米, 現收藏于沈陽故宮博物院。

然而,從時人筆記和清宮流傳下來的老照片來看,慈禧太后的身量并不是很高,最多不超過165厘米;而且,1903年的慈禧已經是位60多歲的老人了。試想這樣一位瘦小的老人是如何振筆疾書,寫出八尺大字的呢?

老太監信修明是這樣解釋的:

原來每當慈禧寫大字的時候,身邊都有一位負責拉紙的人,根據書寫需要“乘勢一拉”或者“乘勢一提”來完成“橫”、“豎”、“撇”、“捺”的筆畫,這樣即可完成大字的書寫。

此外,慈禧的書法作品也多由他人代筆,其代筆者在當時出名的就有繆嘉蕙(字素筠)、王韶、阮玉芬等宮掖女畫師。


頤和園玉瀾堂“復殿留景”匾額,鈐有慈禧璽印,實為他人代筆之作。

那么慈禧書法的真實水平如何?故宮博物院現藏有一件慈禧用朱筆抄寫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落款為光緒三十年(1904年)。因為抄寫佛經須本人親力親為、認真書寫才有誠意,故慈禧應該不會讓人代筆;而且此時慈禧已值晚年,其書寫的綜合水平應該處于高峰。


慈禧太后朱筆抄本《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慈禧太后的這篇經文,書寫雖然工整,但是筆力稚嫩,字體結構松散呆滯,毫無生氣,不像“復殿留景”那樣既沉實端方,又筋骨內藏、靈巧飛動。可見其書法水平未必像時人所吹噓的那樣高明。 如果將慈禧太后的書法與康熙、乾隆二帝相比,更能見出其水平遠不及書法家的程度。


康熙皇帝御筆拓本《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乾隆皇帝手抄本《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再說繪畫水平。

實際上,慈禧太后雖然具備一定的繪畫天賦,但她只能算是一個業余愛好者,而不是專業畫家。現今流傳的慈禧畫作,亦多為他人代筆,甚至是這些代筆作品的贗品。

慈禧太后雖然對書畫抱有濃厚的興趣,但她也知自身的水平難以登上大雅之堂,于是,為了抬高自己,賞賜群臣以示恩寵,她在全國范圍內揀選合適的人為自己代筆。

為慈禧代筆作畫的有兩類人:一類是宮廷如意館的專業男性畫師,如屈兆麟等;一類是在慈禧身邊教她作畫的女性畫師,也稱她們為宮掖畫家,如繆素筠、王韶、阮玉芬等。

光緒年間,慈禧下令重建如意館,將其地點移到北五所之一的西所。慈禧征集的畫師就是每日清晨步行至如意館的畫室作畫的。

據美國人赫德蘭與宮廷畫師的談話,慈禧太后共有18位畫師,都是從全中國最好的畫家中挑選出來,并由她親自任命的。他們惟一的職責就是為慈禧作畫,這些畫師被分為三組,每組每月為她作畫十天。

一位姓關的畫師透露說:每年他至少要為太后畫六十幅畫,她才恩準自己休息。慈禧最后只需要在這些畫上蓋上自己的名章,再請翰林院的翰林們附上幾句相關的詩,每當宮里舉行宴會時,她就把這些畫贈送與人,好像這些畫都是她自己畫的。

繆素筠是一位官眷,在丈夫去世之后,靠賣畫彈琴為生。她善于書畫,尤精小楷、行書,擅畫翎毛、花卉等,有“女紅藝杰”之稱。經過四川督撫的推薦和慈禧的面試后,便入宮為慈禧代筆書畫。她深受慈禧的寵愛,很快便封為“御廷女官“,每年俸銀兩千八百兩,免除跪拜大禮。

繆素筠主要為慈禧代畫花鳥蟲魚條屏和山水、人物扇面,亦代書“福”、“壽”等斗方大字。繆素筠這樣評價慈禧太后的書畫水平:“作為一個畫家,她只能算是個業余愛好者,不是專業畫家的水平。”


慈禧《魚藻圖》,收藏于故宮博物院,應為繆素筠代筆

據繆素筠的重侄孫李昌沅介紹,當年繆入宮作畫,多為代慈禧而作。慈禧要么是在書畫上開個頭,讓繆素筠接著畫;要么是在書畫將近完成時,描繪一兩筆,再蓋上自己的印章。

慈禧絹本設色牡丹圖軸,縱222厘米、橫79厘米,作于1905年,畫上部正中鈐“慈禧皇太后之寶”朱文方印,現收藏于沈陽故宮博物院。

03 盛名之后的跪舔心態

既然慈禧太后的書畫水平無法達到登上大雅之堂的地步,那為什么人們對她文化修養的評價如此之高呢?這不外乎出于四種心理:

1.首先是出于感激,如繆素筠,因為深受老佛爺的厚遇,與慈禧有著特殊的親近關系,于是不免將慈禧美化。

2.其次是出于崇拜,如葉赫那拉·根正,其家族本身就與慈禧同根同源,他所利用的族人回憶常常帶有個人感情色彩,因崇敬先輩而多溢美之詞。

3.再次是出于取寵心理,如美國女畫家卡爾,她可能是故意夸大慈禧的生活細節,來顯示自己與大清帝國最高領導者的親密關系,以此嘩眾取寵。

4.最后是出于編纂著作時力求兼收并蓄的史學家心理,如徐珂,對有關慈禧“善書畫”的史料未詳細辨別,只求網羅無疑。

總之一句話,這些拍領導馬屁的話,古人都不相信,你還真就相信了?笑話。

參考資料:

[1]葉赫那拉·根正:《我所知道的慈禧太后:慈禧曾孫口述實錄》,北京:中國書店出版社,2008年。

[2]徐珂編:《清稗類鈔》,北京:中華書局,2010年。

[3]信修明:《老太監的回憶》,方彪等點校,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2年。

[4]【美】赫德蘭:《一個美國人眼中的晚清宮廷》,吳自選、李欣譯,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2年。

[5]【美】卡爾:《清宮見聞雜記》,《歷代筆記小說集成·清代小說(第12冊)》,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

[6]王開璽:《略論慈禧太后的文化學養》,《北京社會科學》,2013年第5期。

[7]楊立新:《慈禧書法的真實水平究竟如何?》,人民網(文史版),2016年。

[8]劉曉晨:《“聽政之暇”丹青癖——沈陽故宮博物院藏慈禧書畫作品》,《藝術品》,2016年第7期。

[9]杜恒偉:《競夸天下無雙絕,獨立人間第一香:沈陽故宮博物院藏慈禧書畫作品賞析》,《收藏家》,2016年第3期

然而,從時人筆記和清宮流傳下來的老照片來看,慈禧太后的身量并不是很高,最多不超過165厘米;而且,1903年的慈禧已經是位60多歲的老人了。試想這樣一位瘦小的老人是如何振筆疾書,寫出八尺大字的呢?

老太監信修明是這樣解釋的:

原來每當慈禧寫大字的時候,身邊都有一位負責拉紙的人,根據書寫需要“乘勢一拉”或者“乘勢一提”來完成“橫”、“豎”、“撇”、“捺”的筆畫,這樣即可完成大字的書寫。

此外,慈禧的書法作品也多由他人代筆,其代筆者在當時出名的就有繆嘉蕙(字素筠)、王韶、阮玉芬等宮掖女畫師。


頤和園玉瀾堂“復殿留景”匾額,鈐有慈禧璽印,實為他人代筆之作。

那么慈禧書法的真實水平如何?故宮博物院現藏有一件慈禧用朱筆抄寫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落款為光緒三十年(1904年)。因為抄寫佛經須本人親力親為、認真書寫才有誠意,故慈禧應該不會讓人代筆;而且此時慈禧已值晚年,其書寫的綜合水平應該處于高峰。


慈禧太后朱筆抄本《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慈禧太后的這篇經文,書寫雖然工整,但是筆力稚嫩,字體結構松散呆滯,毫無生氣,不像“復殿留景”那樣既沉實端方,又筋骨內藏、靈巧飛動。可見其書法水平未必像時人所吹噓的那樣高明。 如果將慈禧太后的書法與康熙、乾隆二帝相比,更能見出其水平遠不及書法家的程度。


康熙皇帝御筆拓本《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乾隆皇帝手抄本《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再說繪畫水平。

實際上,慈禧太后雖然具備一定的繪畫天賦,但她只能算是一個業余愛好者,而不是專業畫家。現今流傳的慈禧畫作,亦多為他人代筆,甚至是這些代筆作品的贗品。

慈禧太后雖然對書畫抱有濃厚的興趣,但她也知自身的水平難以登上大雅之堂,于是,為了抬高自己,賞賜群臣以示恩寵,她在全國范圍內揀選合適的人為自己代筆。

為慈禧代筆作畫的有兩類人:一類是宮廷如意館的專業男性畫師,如屈兆麟等;一類是在慈禧身邊教她作畫的女性畫師,也稱她們為宮掖畫家,如繆素筠、王韶、阮玉芬等。

光緒年間,慈禧下令重建如意館,將其地點移到北五所之一的西所。慈禧征集的畫師就是每日清晨步行至如意館的畫室作畫的。

據美國人赫德蘭與宮廷畫師的談話,慈禧太后共有18位畫師,都是從全中國最好的畫家中挑選出來,并由她親自任命的。他們惟一的職責就是為慈禧作畫,這些畫師被分為三組,每組每月為她作畫十天。

一位姓關的畫師透露說:每年他至少要為太后畫六十幅畫,她才恩準自己休息。慈禧最后只需要在這些畫上蓋上自己的名章,再請翰林院的翰林們附上幾句相關的詩,每當宮里舉行宴會時,她就把這些畫贈送與人,好像這些畫都是她自己畫的。

繆素筠是一位官眷,在丈夫去世之后,靠賣畫彈琴為生。她善于書畫,尤精小楷、行書,擅畫翎毛、花卉等,有“女紅藝杰”之稱。經過四川督撫的推薦和慈禧的面試后,便入宮為慈禧代筆書畫。她深受慈禧的寵愛,很快便封為“御廷女官“,每年俸銀兩千八百兩,免除跪拜大禮。

繆素筠主要為慈禧代畫花鳥蟲魚條屏和山水、人物扇面,亦代書“福”、“壽”等斗方大字。繆素筠這樣評價慈禧太后的書畫水平:“作為一個畫家,她只能算是個業余愛好者,不是專業畫家的水平。”


慈禧《魚藻圖》,收藏于故宮博物院,應為繆素筠代筆

據繆素筠的重侄孫李昌沅介紹,當年繆入宮作畫,多為代慈禧而作。慈禧要么是在書畫上開個頭,讓繆素筠接著畫;要么是在書畫將近完成時,描繪一兩筆,再蓋上自己的印章。

慈禧絹本設色牡丹圖軸,縱222厘米、橫79厘米,作于1905年,畫上部正中鈐“慈禧皇太后之寶”朱文方印,現收藏于沈陽故宮博物院。

03 盛名之后的跪舔心態

既然慈禧太后的書畫水平無法達到登上大雅之堂的地步,那為什么人們對她文化修養的評價如此之高呢?這不外乎出于四種心理:

1.首先是出于感激,如繆素筠,因為深受老佛爺的厚遇,與慈禧有著特殊的親近關系,于是不免將慈禧美化。

2.其次是出于崇拜,如葉赫那拉·根正,其家族本身就與慈禧同根同源,他所利用的族人回憶常常帶有個人感情色彩,因崇敬先輩而多溢美之詞。

3.再次是出于取寵心理,如美國女畫家卡爾,她可能是故意夸大慈禧的生活細節,來顯示自己與大清帝國最高領導者的親密關系,以此嘩眾取寵。

4.最后是出于編纂著作時力求兼收并蓄的史學家心理,如徐珂,對有關慈禧“善書畫”的史料未詳細辨別,只求網羅無疑。

總之一句話,這些拍領導馬屁的話,古人都不相信,你還真就相信了?笑話。

參考資料:

[1]葉赫那拉·根正:《我所知道的慈禧太后:慈禧曾孫口述實錄》,北京:中國書店出版社,2008年。

[2]徐珂編:《清稗類鈔》,北京:中華書局,2010年。

[3]信修明:《老太監的回憶》,方彪等點校,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2年。

[4]【美】赫德蘭:《一個美國人眼中的晚清宮廷》,吳自選、李欣譯,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2年。

[5]【美】卡爾:《清宮見聞雜記》,《歷代筆記小說集成·清代小說(第12冊)》,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

[6]王開璽:《略論慈禧太后的文化學養》,《北京社會科學》,2013年第5期。

[7]楊立新:《慈禧書法的真實水平究竟如何?》,人民網(文史版),2016年。

[8]劉曉晨:《“聽政之暇”丹青癖——沈陽故宮博物院藏慈禧書畫作品》,《藝術品》,2016年第7期。

[9]杜恒偉:《競夸天下無雙絕,獨立人間第一香:沈陽故宮博物院藏慈禧書畫作品賞析》,《收藏家》,2016年第3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