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千百年來,司馬懿之墓為何從未被盜?只因他臨終時留下6個字

提起司馬懿, 大多數人都不陌生, 少有大才而聞名, 年僅二十歲便得到了曹操的徵召。 鷹視狼顧的他, 最終果如曹操所料, 架空了魏室, 他的孫子司馬炎更是以晉代魏, 也就是說, 他成為了三國最大的贏家, 畢竟彼時所有成大事者, 只有他並非一方霸主。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 他在人們心目中, 一直是老謀深算的形象。

司馬懿一生最大勁敵就是諸葛亮了, 龍爭虎鬥, 虎嘯龍吟。 以至於在諸葛亮死後, 司馬懿也學習諸葛亮的做法安葬。

諸葛亮比司馬懿先離開人世, 諸葛亮當時離開人世後, 他說要讓四個士兵抬著他的一直走,

等到抬棺材的繩子斷掉後, 就地埋葬, 四個士兵並沒有等繩子斷掉就將諸葛亮埋葬了。 這四個士兵回到蜀國後, 劉禪很是生氣, 就下令殺死了他們。 從此, 就再也沒有人知道諸葛亮具體的埋葬地點。

諸葛亮到底被藏在哪裡, 成了一個謎團。 後來司馬懿也想著模仿諸葛亮。

歷朝歷代的皇陵, 晉陵最為神秘?原因在司馬懿身上, 司馬懿曾立下了“三不”遺囑——“不墳、不樹、不謁”。 這份事實上的“反盜墓祖訓”, 不只給盜墓者設了難題, 給後世考古專家也帶來了莫大的難度。

司馬懿不愧為一個思慮周全之人, 在他死前還特地交待子孫不要去拜祭他, 他把自己埋得很深。 司馬懿的明智之舉讓他還安靜地躺了一千多年。

不准給自己上墳, 也不准告訴別人祖先的墓址。 這就是古人的智慧, 司馬懿墓藏得深, 能歷經幾千年而不被發現的墓絕無僅有的。 活著的時候藏得深, 死了把自己埋得更深。 不禁令人驚歎他的智慧。

那千年後, 司馬懿的墓是如何被發現的呢?

據說他的墓是在一個不起眼的地方被發現的, 而且還是一個農民下地的時候碰到地裡硬物。 農民不敢相信自己挖到古墓, 但是挖到的石碑上面刻著手持戰斧的武將栩栩如生, 出於本能對文物的保護意識, 農民幾經考慮放棄了發死人財的想法, 及時的把這個發現通知縣裡。

洛陽蔡莊這個墓的剛開始發現的石碑上的人物形象, 被懷疑沒有什麼大的價值。 但是隨著挖掘的深入,

墓的規模之宏大, 毫不遜色於帝王墓。 消息傳出, 由剛開始的幾個專家發展到一群知名的考古專家都過來探究墓的主人是誰。

墓內有大量的防盜設施, 這也是該墓歷經千年沒人敢盜的原因之一。 墓中的陪葬品與墓碑上刻著的主人的名字一點都不匹配。 至今仍未弄清為什麼司馬仲達中會被雕刻成這個武將的形象。 武將跟文官的差別實在太大了, 不過所幸的是墓完好, 裡面的文物也完好。

可是司馬懿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首先是因為三國瘋狂的盜墓行為讓司馬懿有所顧忌。 東漢末年打仗可是需要大量財力啊, 幹啥來錢快呢?這邊董卓挖皇陵的先例一開, 曹操就敢設立“摸金校尉”把它發揚光大。 這點連司馬懿的主子曹丕都看破了,

聰明的司馬懿會看不破死後的這點事?隨之便引領了魏晉時期薄葬的潮流, “不封不樹”;

其次是怕重蹈曹魏的覆轍。 我們都知道司馬懿正是趁著權臣曹爽帶著小皇帝出去祭拜高平陵的時候才在洛陽動手搞了政變, 一股腦清算了曹魏親貴, 獨掌大權;而他怎麼會允許這種伎倆再次作用在自己的子孫身上, 讓曹魏親貴借機反攻倒算呢?

所以司馬懿死前立下遺囑, "子弟群官皆不得謁陵", 一直到西晉他的子孫們都不敢違背祖訓祭拜他的高原陵。 而且“不封不樹不謁”的墓上面啥標記都沒有, 久而久之就模糊了, 連他的子孫都不太清楚具體的位置, 更別說外人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