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熱點»正文

事物最微小的细节也被描述出来

20世紀20年代, 在美國與德國, 同時出現了一批攝影師, 他們強調并實踐作為一個獨立的表達語言的特性, 即攝影是一項用于記錄并忠實復制周遭世界的不偏不倚的工具, 展現事物原本的形態。 在美國, 從保羅·斯特蘭德所開辟的直接攝影迅速擴散出不同的分支, 從沃克·伊文斯的紀實攝影, 到安塞爾·亞當斯與愛德華·韋斯頓領導的F64小組。 而在德國, 則由卡爾·布洛斯菲爾特、奧古斯特·桑德和阿爾伯特·倫格-帕奇為代表。 這恰恰也貼合了當時德國極具爭議的藝術運動——新客觀主義運動。 之前的畫意派攝影則成為文人與業余攝影師們采用的拍攝風格。


阿爾伯特·倫格-帕奇(Albert Renger-Patzsch)

阿爾伯特·倫格-帕奇(Albert Renger-Patzsch)在t德國的三人當中最為年輕, 也最活躍。 他積極參與各種形式的辯論, 在各種場合宣稱他使用相機的興趣在于攝影的特定屬性:準確性(事物最微小的細節也被描述出來)、聚焦前景和干凈背景的能力以及它具有的民主色彩。


Albert Renger-Patzsch

阿爾伯特·倫格 - 帕奇(Albert Renger-Patzsch, 1897-1966)十幾歲時開始嘗試攝影。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服役后, 他在德累斯技術學院學習化學。 1920年, 他成為Folkwang出版社的圖片檔案部主任。

1925年, 倫格-帕奇成為自由攝影師, 拍攝新聞照片及紀錄片。 他準確地記錄物體詳細的外觀, 他于1928年出版的《Die Welt istsch?n》(《世界是如此美麗》), 可謂是一本通用地圖, 他以清晰精準的風格拍攝了大量自然與工業影像,

包括植物、石頭、建筑及各種工業產品。


Albert Renger-Patzsch


Albert Renger-Patzsch


Albert Renger-Patzsch


Albert Renger-Patzsch

1927年, 他在《Das deutsche Lichtbild》上發表文章寫道:“正如一件藝術作品要包含審美的品質, 一幅好照片的秘訣在于它的寫實性……所以, 我們把藝術留給藝術家, 全力以赴去創造因為攝影的品質而長存的攝影吧, 因為它獨一無二的攝影屬性并非從其他藝術借用而來。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