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绿林好汉们为何不自己打天下,却要跟着刘玄、刘秀等汉朝宗室混?

光榮與艱辛——努力中興漢光武(11)

主筆:江湖閑樂生

新莽地黃三年(公元22年), 舂陵劉漢宗室在劉縯劉秀兄弟的領導下起兵反莽, 聯合綠林農民軍, 接連攻下唐子鄉和棘陽縣, 卻因冒進, 在攻打宛城的半路遭到莽軍伏擊, 損失慘重, 劉氏宗族子弟與眷屬數百人也慘死在荒野之中。

這大概就是命吧, 這些死去的皇親國戚, 如果沒死, 捱到東漢開國, 必定是王侯將相、公主命婦, 但現在, 他們塵歸塵、土歸土, 只能于地下與宗廟中獲取光榮。

而漢軍遭此慘敗, 只得退守棘陽, 南陽太守甄阜趁勢引十萬大軍, 進逼棘陽城。

于是棘陽城內, 人心惶惶, 現如今十萬官軍, 兵臨城下, 棘陽風雨飄搖, 危如累卵, 怎么辦?

綠林好漢們的辦法是:兄弟本為同林鳥, 大難臨頭各自飛。 何況我們與劉氏本來就不是兄弟, 他們是前朝貴胄, 想的是攻城略地光復大漢, 我們是江湖好漢, 想的是嘯聚山林劫富濟貧, 總之地位身份目標皆迥異, 沒有共同語言, 且各看各的不順眼, 不如就此散伙, 扔經書, 分行禮, 你尋你的雷音寺, 他去他的高老莊, 我回我的綠林山, 繼續從事山賊這一有前途的職業。

劉縯聽了這些話, 不由大感頭疼:果然是流民軍, 一點政治高度都沒有, 本來兵力就少, 還要再分, 豈不是等著被人各個擊破么?但他剛打了場敗仗, 威信一落千丈, 說話更沒分量,

只能是干著急。

就在此緊急關頭, 一人橫空出世, 力挽狂瀾, 拉了劉氏兄弟一把。

這個人就是綠林軍三大系統之一下江兵的首領, 日后的東漢開國名將與平羌名將, 王常。

半年前, 由于突發瘟疫, 綠林軍在荊州散伙, 王匡、王鳳等人的新市兵北入南陽, 與劉氏結盟。 而王常、張卬率領的另一支下江兵, 則西入南郡, 與王莽中央軍嚴尤所部連場大戰, 互有勝負, 此時其軍約五千人, 正轉戰至南陽郡內宜秋聚(今河南唐河西)一帶, 此地離棘陽不過百里, 劉縯若能前去說服他們來入伙, 必能增強漢軍實力, 鞏固聯軍的團結, 得與甄阜決一死戰。

會開完, 劉縯便與劉秀立刻動身, 一同來到宜秋。 下江首領們便公推王常前來洽談, 王常是潁川舞陽人,

早年間為了給弟弟報仇, 才亡命江湖, 成了一個江洋大盜, 他性情慷慨豪爽, 與劉縯正是意氣相投, 所以很快就被說動, 當即愿意托付終身:“王莽篡弒, 殘虐天下, 百姓思漢, 故豪杰并起。 今劉氏復興, 即真主也。 誠思出身為用, 輔成大功。 ”

受夠了王匡王鳳等人鳥氣的劉縯, 終于碰上個“皇權主義思想”比較濃厚的綠林好漢, 他真是太感動太開心了, 遂與王常深相交結, 言大事若成, 必與之共富貴、無相忘。 而下江兵另外幾個首領卻覺得大丈夫還是單干比較屌, 走自己的路, 當自己的王, 何故受制于人呢?

王常于是苦口婆心跟大家做工作:

“往者我大漢成、哀二帝衰微無嗣, 故王莽得承間篡位。 既有天下, 而政令苛酷, 積失百姓之心。

民之謳吟思漢, 非一日也, 故使吾屬因此得起。 夫民所怨者, 天所去也;民所思者, 天所與也。 舉大事, 必當下順民心, 上合天意, 功乃可成。 若負強恃勇, 觸情恣欲, 雖得天下, 必復失之。 以秦、項之勢, 尚至夷覆, 況今布衣相聚草澤?以此行之, 滅亡之道也。 今南陽諸劉舉宗起兵, 觀其來議事者, 皆有深計大慮, 王公之才, 與之并合, 必成大功, 此天所以祐吾屬也。 ”

由于王常在下江軍中素有威望, 大家總歸是信任他, 所以最終還是同意了合作, 紛紛表示:“無王將軍, 吾等幾錯失良機, 陷于不義也!愿敬受教。 ”

王常這段話, 很能代表當時天下百姓的主流思潮, 莽末農民軍與后世農民軍的主要不同之處就在這里, 他們普遍以恢復前朝統治為目標, 少有自己另辟江山的想法。

事實上, 在這場歷時十幾年的大動亂中, 先后有十一人自立或被擁立為帝, 其中真劉氏六人, 冒牌劉氏二人, 共八人, 占總數三分之二以上。 如農民軍中最強大的綠林軍, 最先支持劉縯, 后來又支持劉玄, 劉玄敗亡后他們又大多投靠了劉秀, 總之一定要跟著姓劉的混、別人都不行。 這說明劉漢宗室在當時還是極具政治號召力的。 即使西漢王朝都已滅亡十幾年了, 擁護劉氏繼續坐江山的還是大有人在, 這里面主要包括三類人。

第一類人當然就是劉氏宗室自己。 劉邦、劉仲、劉交三兄弟的子孫都特別能生, 西漢不過兩百年的時間便已繁衍至十幾萬人(清朝兩百多年間至清末也不過繁衍出宗室兩萬人罷了)。 從王侯將相、到地方豪族,劉氏在全國各地的勢力都根深蒂固,占有的土地和控制的人口占全國總量的四分之一以上,王莽稱帝后,雖然已將劉漢宗室子弟都降爵為民,并悉罷其宗廟,但短時間之內絕無可能清除其影響力,事實上,王莽改革失敗后,劉氏的社會影響力反在日益提高。

第二類人,就是世受漢祿的官吏及其家人。劉邦稱帝后,大封功臣,光列侯就封了一百四十多個,再加上廣大的官吏系統,可以想象,西漢兩百年間,曾享受朝廷食邑和俸祿的,該是一支何等龐大的隊伍!這些世受漢祿的貴族與官吏,他們對劉氏江山既有正統的認同,也有強烈的感恩,一旦新朝衰敗天下大亂,他們自然會選擇站在劉氏宗族這一邊。

第三類是懷念天下強漢的多數農民。廣大農民本來無所謂坐天下的是誰,但當他們對新莽改革從寄望到失望以至絕望、怨恨的時候,他們就不由得轉過頭去回望那個漸行漸遠的大漢帝國,懷念起祖祖輩輩傳說中的文景之治、雖遠必誅與昭宣中興。畢竟,西漢的皇帝之中,大多數干的還是不錯的,混蛋也有,但比其他朝代少多了。

因而不妨說,新莽末年的群雄逐鹿,實際上就是劉氏宗室內部的大競選,劉玄,劉永,劉歆,劉望、劉縯以及其他的冒牌劉統統不如劉秀,所以最后是劉秀坐了天下。不可否認,每一個歷史事件都有偶然因素,但偶然的背后我們還是可以看到千千萬萬人的意愿。或許這就是所謂“天命”吧,它不以任何人的意志為轉移,而是一種歷史的選擇。

從王侯將相、到地方豪族,劉氏在全國各地的勢力都根深蒂固,占有的土地和控制的人口占全國總量的四分之一以上,王莽稱帝后,雖然已將劉漢宗室子弟都降爵為民,并悉罷其宗廟,但短時間之內絕無可能清除其影響力,事實上,王莽改革失敗后,劉氏的社會影響力反在日益提高。

第二類人,就是世受漢祿的官吏及其家人。劉邦稱帝后,大封功臣,光列侯就封了一百四十多個,再加上廣大的官吏系統,可以想象,西漢兩百年間,曾享受朝廷食邑和俸祿的,該是一支何等龐大的隊伍!這些世受漢祿的貴族與官吏,他們對劉氏江山既有正統的認同,也有強烈的感恩,一旦新朝衰敗天下大亂,他們自然會選擇站在劉氏宗族這一邊。

第三類是懷念天下強漢的多數農民。廣大農民本來無所謂坐天下的是誰,但當他們對新莽改革從寄望到失望以至絕望、怨恨的時候,他們就不由得轉過頭去回望那個漸行漸遠的大漢帝國,懷念起祖祖輩輩傳說中的文景之治、雖遠必誅與昭宣中興。畢竟,西漢的皇帝之中,大多數干的還是不錯的,混蛋也有,但比其他朝代少多了。

因而不妨說,新莽末年的群雄逐鹿,實際上就是劉氏宗室內部的大競選,劉玄,劉永,劉歆,劉望、劉縯以及其他的冒牌劉統統不如劉秀,所以最后是劉秀坐了天下。不可否認,每一個歷史事件都有偶然因素,但偶然的背后我們還是可以看到千千萬萬人的意愿。或許這就是所謂“天命”吧,它不以任何人的意志為轉移,而是一種歷史的選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