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杭州成为南宋都城之前的发展史:两位文坛巨匠和一位国王相继治理

杭州以西湖之美而聞名于世界。 《馬可·波羅游記》中說, 杭州是世界上最高貴、最美麗的城市。 其實, 馬可·波羅來到杭州時, 杭州早在十幾年前就已經作為南宋的都城而淪陷于元軍只之手。

攻城與滅國之戰, 給杭州帶來的毀壞可想而知, 即使如此, 還是馬可·波羅眼中的最美城市, 那么, 南宋極盛時的國都繁華情景可想而知了。

在很古的時候, 杭州只是一個淺水灣, 相傳大禹治水后, 大會諸侯于會稽山(今浙江紹興南), 曾在杭州地區舍杭登陸。 “杭”古代指兩船相并的方舟, 舍杭即離開方舟之意。 后來人們就把這里統稱為禹杭,

禹與余同音, 又漸漸地叫余杭了。

杭州古代稱錢唐。 據《史記》記載:公元前210年(秦始皇37年), 秦始皇巡視會稽郡, “過丹陽, 至錢唐, 臨浙水, 水波惡, 乃西百二十里, 從狹中渡。 ”

錢唐縣在西漢漢武帝元狩年間(公元前122年-公元前117年)一度成為會稽郡的治所, 漢以后, 改稱錢塘, 錢塘是海防大堤, 據史書記載原在錢唐縣東一里, 漢郡議曹華信招募人筑海防大堤, 以防潮汐侵蝕。 塘修成后, 改錢唐為錢塘, 浙江也改稱錢塘江。

隋文帝在開皇九年(公元589年)滅了陳國, 廢錢塘郡另設置杭州, 治于余杭(今杭州西), 這是杭州最早見于史書的記載, 而錢塘縣則稱為杭州的一個屬縣。 不久, 杭州遷治錢塘 縣, 并逐漸擴大范圍, 越來越接近今杭州市。

開皇十一年(591年), 隋朝開國重臣楊素發動軍民依鳳凰山筑州城。 周長三十六公里, 這是杭州史上第一次筑城的明確記載。

之后的隋煬帝又開鑿大運河, 南自余杭(即杭州), 北大涿郡(今北京), 全長四千多里, 大大促進了南北經濟文化的交流。 杭州并由原來一個普通縣一躍而為“川澤沃衍, 有海陸之饒, 珍異所聚, 故商賈并湊”(《隋書·地理志下》)的大郡治。

因此, 杭州真正的繁榮是從唐代開始的。 唐代宗時, 李沁任杭州刺史, 由于居民逐漸增多, 他決定利用西湖的水源解決全城的飲水。 于是在涌金門到錢塘門之間開鑿了六口大井, 用“開陰竇”的辦法, 即在井與湖之間埋瓦管或竹管, 引西湖的淡水入杭州城內。


白居易治杭

唐穆宗長慶二年(822年),

大詩人白居易任杭州刺史。 當時城北一帶經常鬧旱災, 嚴重地影響了人民的生活。 當時的白居易已年過半百, 早就完成了《長恨歌》、《琵琶行》等作品, 已經無可置疑地成了我國古代文學史上極少數的巨匠之一, 但白居易在杭州所展現的完全是一個水利專家和城建專家的風姿。

白居易遇到的問題是, 西湖邊上有很多農田等待西湖灌溉, 而西湖中間已出現大片葦草地, 蓄水量已大為減少。 白居易認真研究“蓄”和“泄”之間的關系后, 發動居民先是挖深湖底, 然后在武林門、錢塘門外修筑了一條高于原來湖面的長堤, 把西湖水攔截起來, 大大增加了西湖的蓄水量。 然后再根據灌溉的需要而定量泄水。

從此杭州近郊的幾萬畝肥田免受旱災,

還保護了西湖, 對杭州的經濟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 人們為了紀念白居易, 把原來杭州西城外的白沙堤改稱白堤, 又在白堤的盡頭西湖最幽美的風景區孤山筑白公祠來紀念他。


吳越國王錢镠

而真正把杭州當成永恒的家, 卻是五代十國時的吳越國王錢镠[liú]。 907年, 錢镠建國, 并定都于杭州, 從此杭州由東南的一個經濟中心一躍而成為政治中心。

當時, 中原正是割據政權戰亂紛爭之際, 而錢镠奉行示弱, 他為了保證自己的屬地安全, 以“保境安民”為宗旨, 不與強權開戰, 先后尊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和北宋等中原王朝為正朔, 并且接受其冊封。 直到后來的北宋已氣勢如虹地統一天下時, 錢镠的孫子錢俶[chù]于公元978年“納土歸宋”,

使得杭州避開了戰爭的破壞, 很多名勝古跡一直保存到今天。

錢镠定都杭州后, 共在位四十一年, 在這較長的統治時間里, 他即治水又治城, 對杭州的建設貢獻巨大, 稱他為古代歷史上少有的城市建筑大師也不為過。 錢镠在鳳凰山下筑“子城”, 此城在唐州治的基礎上進行擴展, 周長五十余里, 后來又在外圍筑羅城, 周長達七十余里。 他還開通慈云嶺, 在錢塘江和西湖之間打開了一條通道。

由于政治穩定, 經濟繁榮, 中外文化交流頻繁, 佛教極盛, 當時的杭州有“佛國”之稱, 許多寺院與名塔大都建于這個時期, 保存至今的有六和塔、保俶塔等。


杭州市錢王祠

北宋熙寧十年(公元1077年), 人們為了紀念錢镠的功績而建造了一座錢王祠, 此后900多年,歷經滄桑,幾經毀建。2001年,杭州市政府在錢王祠舊址———西湖南線柳浪聞鶯公園又重建這座古祠。

杭州實在是太幸運了,它在成為南宋國都之前,居然又迎來了一個重要的人物,他就是大文豪蘇東坡。蘇東坡曾兩度為官杭州,第一次是三十多歲時任杭州通判,第二次是五十多歲時任杭州知州。

宋初以來,西湖年久失修。熙寧五年(1072年),蘇東坡第一次任職杭州時,西湖草塞水涸,葑草已占湖面三分之一。元祐四年(1089年),蘇東坡再任職于杭州時,西湖的葑草面積已達二分之一。杭州居民痛惜地說,再過二十年,就沒有西湖了。

沒有西湖,杭州也將不復存在,因為湖水枯竭,西湖與運河的水資源平衡將失去,咸潮必將順著錢塘江倒灌,咸潮帶來的泥沙將會淤塞運河,而城市用水的“六井”也將失效,居民受不了咸水之苦,必將逃離......那么,杭州也將成為一座廢城!


西湖蘇堤

杭州成為廢城,周圍的農田也將無從灌溉,而其它依附在杭州的淡水養殖業、手工業等也都將消失。國家重要的稅收來源之地,也將隨之消失。

面對如此嚴重的前景,蘇東坡第二次來杭州后也顧不上飲酒賦詩、瀟灑人生了,他也同白居易一樣,變成一個徹底的水利工程師了。

蘇東坡經過認真研究后,上奏朝廷,并多方籌集工程款項,制定周密的方案后,開始了大規模的搶救工程。他發動二十萬民工,把面積達二十五萬畝葑田全部打撈干凈。。

蘇東坡還用挖出的葑泥在湖中修筑了一條橫貫南北的長堤,堤中建造六座石橋使湖水流通,并在堤上植樹,使之成為一條美麗的湖上通道,這就是著名的“蘇堤”。


西湖三潭映月

蘇堤建成后,蘇東坡還在湖中立了三座石塔,作為分界的標記,石塔以內,不準種植菱芡,以防淤塞。這三座石塔就是今天西湖十景之一三潭印月。

蘇東坡之后的杭州和西湖,容光煥發,仿佛只等著做國都了。幾十年之后,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滅亡北宋,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趙構繼位成為宋高宗。宋高宗在經過一番顛簸流離后,最終落腳在杭州。

宋高宗為感念錢镠對杭州的歷史貢獻,以其故里“臨安”為府名升杭州為“臨安府”。南宋紹興八年(1138年),正式定都于臨安府(杭州)。

本文參考文獻:《中國古代史常識》、《文化苦旅》

此后900多年,歷經滄桑,幾經毀建。2001年,杭州市政府在錢王祠舊址———西湖南線柳浪聞鶯公園又重建這座古祠。

杭州實在是太幸運了,它在成為南宋國都之前,居然又迎來了一個重要的人物,他就是大文豪蘇東坡。蘇東坡曾兩度為官杭州,第一次是三十多歲時任杭州通判,第二次是五十多歲時任杭州知州。

宋初以來,西湖年久失修。熙寧五年(1072年),蘇東坡第一次任職杭州時,西湖草塞水涸,葑草已占湖面三分之一。元祐四年(1089年),蘇東坡再任職于杭州時,西湖的葑草面積已達二分之一。杭州居民痛惜地說,再過二十年,就沒有西湖了。

沒有西湖,杭州也將不復存在,因為湖水枯竭,西湖與運河的水資源平衡將失去,咸潮必將順著錢塘江倒灌,咸潮帶來的泥沙將會淤塞運河,而城市用水的“六井”也將失效,居民受不了咸水之苦,必將逃離......那么,杭州也將成為一座廢城!


西湖蘇堤

杭州成為廢城,周圍的農田也將無從灌溉,而其它依附在杭州的淡水養殖業、手工業等也都將消失。國家重要的稅收來源之地,也將隨之消失。

面對如此嚴重的前景,蘇東坡第二次來杭州后也顧不上飲酒賦詩、瀟灑人生了,他也同白居易一樣,變成一個徹底的水利工程師了。

蘇東坡經過認真研究后,上奏朝廷,并多方籌集工程款項,制定周密的方案后,開始了大規模的搶救工程。他發動二十萬民工,把面積達二十五萬畝葑田全部打撈干凈。。

蘇東坡還用挖出的葑泥在湖中修筑了一條橫貫南北的長堤,堤中建造六座石橋使湖水流通,并在堤上植樹,使之成為一條美麗的湖上通道,這就是著名的“蘇堤”。


西湖三潭映月

蘇堤建成后,蘇東坡還在湖中立了三座石塔,作為分界的標記,石塔以內,不準種植菱芡,以防淤塞。這三座石塔就是今天西湖十景之一三潭印月。

蘇東坡之后的杭州和西湖,容光煥發,仿佛只等著做國都了。幾十年之后,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滅亡北宋,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趙構繼位成為宋高宗。宋高宗在經過一番顛簸流離后,最終落腳在杭州。

宋高宗為感念錢镠對杭州的歷史貢獻,以其故里“臨安”為府名升杭州為“臨安府”。南宋紹興八年(1138年),正式定都于臨安府(杭州)。

本文參考文獻:《中國古代史常識》、《文化苦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