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數碼科技»正文

法国通过校园“手机禁令”,在课堂上玩手机将成违法

法國國民議會于當地時間7月30日通過一項法案, 禁止3至15歲學生在校使用可聯網的電子設備, 包括智能手機、智能手表、平板電腦等等。 這一項禁令將從今年9月的新學期開始生效。 根據禁令, 除正常教學安排和殘障學生特殊需求外, 所有可聯網的通信設備一律無法進入校園;若已經帶入, 則需要保證設備在校期間處于關機狀態。 全國高校可自愿全部或部分實施這一禁令。 私自帶手機入校或成違法, 這樣就能拯救青少年了?

馬克龍兌現競選承諾, 反對派直言“無用功”

此次頒布的新法案履行了法國總統馬克龍在競選時許下的承諾。

法國教育部部長讓-米歇爾·布朗凱(Jean-Michel Blanquer)在接受新聞頻道BFMTV采訪時表示, 如今少年兒童沉迷手機、“屏幕成癮”的現象愈發明顯, 必須出臺相關法律法規來保護孩子們的健康成長, 作為教育者肩負著義不容辭的責任。

根據CNN報道, 該法案以62票贊成, 1票反對的票數最終通過。 “共和國前進運動”黨(La République En Marche !)的大部分中立派議員認可此項決議, 而一些來自右翼和左翼的議員投了棄權票。 反對派批評這一切不過是馬克龍的政治作秀, 聲稱這項法律并不會有實質性的解決方案。 來自法國極左政黨“不屈法國黨”(France Unbowed)的阿萊克西·科比埃(Alexis Corbière)是反對聲音中的一員, 他曾經是一名中學老師。 他表示:“類似的禁令早在2010年就已經出臺,

老師們不允許學生們在課堂上使用手機, 但從目前看來, 這種方法并不奏效。 ”而且, 對于伴隨著電子設備長大的一代, 這樣的禁令必然會引起家庭的矛盾, 讓實施更加艱難。

有手機在身邊, 誰還想要學習啊?

從法國電子通信與郵政管制局(ARCEP)提供的數據來看, 2016年, 12至17歲的法國青少年群體中90%的人擁有手機, 這個數據遠遠高于2005年的72%。 雖然只有短短幾年, 但現代人對智能手機的愈發依賴, 一刻離開手機, “無手機恐懼癥”便接踵產生。 成年人尚且無法控制自己, 更何況青春期的孩子們, 對他們而言, 手機究竟是好幫手還是絆腳石呢?

“常識媒體”(Common Sense Media)是一家致力于幫助家庭應對深受媒體和技術影響的世界性的非營利機構, 去年它與CNN Health合作,

總結出了以下的數據:50%的青少年認為自己對電子設備“上癮”;72%的青少年習慣于“秒回”社交網絡上的信息, 即時查看彈窗提示;78%的青少年在每過一小時便會查看他們的手機;66%的父母認為他們的孩子每天花費大量時間在手機上。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的一項研究進而表明, 對電腦和手機上癮的青少年大腦中含有高于常人的神經網絡, 它會減慢神經元的速度, 導致控制力和注意力的降低, 相較而言更容易分心, 禁止在學校使用智能手機會明顯提高學生的考試成績。

各國學校幫助學生“戒手機”, 不止為了學業

不僅在法國, 許多國家的學校都有相關規定來控制學生們在校使用手機和其他智能設備。

英國雖沒有頒布全國性的法令,

但是無論是公辦學校還是私立學校都設置了較為嚴格的“禁手機令”。 比如在牛津郡的亨利鎮, 斯普林科學院(Shiplake College)的校長表示:“從早上8點15分到下午5點45分之間, 校園督導會在學校里巡視攜帶手機的學生, 一旦被發現將面臨處分。 ”而學生們一般都會乖乖地將他們的電子設備鎖進儲物柜里, 以此抵抗手機對他們的強大誘惑力。 阿森納一所名為Fortismere的公立中學有著更加嚴苛的規定, 7至11年級的學生如果在校內使用手機, 老師有權沒收并請家長來校談話。

在瑞典的一些學校中, “帶手機上學”被認為是和“未成年吸煙”一樣嚴重的行為。 學生們在上課之前統一上交電子設備并由老師保管, 保證在校期間不會接觸到手機。

瑞典兒童健康專家補充認為, 孩子們在學校用手機一方面會影響學業進程, 另一方面還會損害他們的健康和人際關系, 相比而言, 后者更為重要。 “當你直勾勾地盯著電子屏幕, 自然就少了和他人交流的機會。 而溝通交流的過程可以培養人的共情心, 建立自尊意識。 人類之間如果缺乏這樣的交流, 那又和行尸走肉有什么區別呢?”

iWeekly周末畫報獨家稿件, 未經許可, 請勿轉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