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上海科学家在国际上首次人工创建单染色体真核细胞

上海科學家在國際上首次人工創建單染色體真核細胞( 2018年8月2日 10 : 58 )來源:市科學技術委員會

北京時間今天凌晨1時, 英國《自然》雜志在線發表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合成生物學重點實驗室覃重軍研究團隊與合作者的論文“創建有功能的單染色體酵母”。

這是國際上首次人工創建了單條染色體的真核細胞, 是合成生物學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令科學家驚訝的是, 當他們刪繁就簡地將釀酒酵母的16條天然染色體合并成一條人造染色體后, 其生長、繁殖等性狀竟與天然酵母無甚差別。

這為人類認識生命進化開辟了一條全新道路。

真核生物的生長與繁殖的遺傳信息分散在多條染色體上, 而且染色體數量因物種而異。 對它們來個“刪繁撮要”會怎樣?覃重軍團隊使用了大名鼎鼎的“基因魔剪”CRISPR-Cas9技術, 編輯釀酒酵母的基因組, 創建了一系列染色體逐漸減少的酵母菌株。 最終, 研究團隊將16條天然染色體合并成了一條。

《自然》雜志在配發的“新聞與觀點”中提到, 盡管這種人工的染色體融合, 顯著改變了三維染色體結構, 但除了刪除了少數非必需基因外, 新菌株所含的遺傳物質與正常釀酒酵母相同。

有意思的是, 經實驗證實, 人工改造的酵母細胞出乎意料地穩健, 在不同的培養條件下,

沒有表現出明顯的生長缺陷。 這說明生物對于基因組的改變具有非常強的容忍度。

然而, 融合染色體菌株確實表現出微小的適應性限制和有性生殖缺陷——人工菌株所產生的孢子存活率比天然孢子低了約十幾個百分點, 它們可能會快速地被天然菌株淘汰。 這些發現或有助于解釋擁有較多染色體的優勢。 【收藏】【打印本頁】【關閉窗口】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