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生活常識»正文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为何没得诺贝尔奖?爱因斯坦:实验精度太差,怪我咯

愛因斯坦的成就不僅僅局限于相對論。 當然, 他最偉大也是最為人所知的成就就是他以個人之力建立并發展了相對論。 這些成就取得于1905年到1916年期間(1905年發表了狹義相對論, 1916年發表了廣義相對論)。 其它成就, 比如光電效應、受激輻射的理論基礎、EPR佯謬、宇宙學常數等等, 這些都是了不起的成就, 其中任何一項都足以使愛因斯坦名流千古。

事實雖然是愛因斯坦獲得了諾貝爾獎, 但是他的獲獎理由是“對光電效應的理論解釋”。 我們便會有這樣的疑問, 相對論沒能獲得諾貝爾獎, 有可能是愛因斯坦獲過一次獎了,

再獲第二次比較難。 光電效應的理論愛因斯坦是于1905年提出的, 并因此于1921年獲得了諾獎。 按理說, 同時提出的相對論也是有可能獲諾獎的, 事實卻是沒有獲。

某個人的某項成就要想獲得諾獎, 需要滿足以下幾個條件:

1.獲得了相關人士的推薦,

2. 該成就對物理學或自然科學做出了突出貢獻。

我們再來看一看相對論當時的處境:愛因斯坦提出相對論之處, 就像許多重大的理論成功那樣遭到了排擠和不理解。 因此獲得推薦就變得尤為困難。 那么考慮第二點, 當時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有沒有發揮出它應有的威力呢?其實愛因斯坦早于1915年的一篇論文中解釋了水星近日點的進動。 這個結果解釋了牛頓力學所帶來的偏差,

可以說是廣義相對論的一次成功驗證。 即使如此, 反相對論的人還是有很多, 以致于相對論的諾獎之路越是艱難。

直到1921年, 愛因斯坦在物理學界的地位已經使得諾獎委員會不能再忽略它, 于是就給他頒發了諾獎, 只不過不是給相對論, 而是給了他的另一項成就“光電效應的解釋”。

當年的諾貝爾獎政治、宗教、文化影響較小, 有獨立的思考。 面對科學, 保持著必要的審慎客觀唯物的態度。 面對科學, 唯物是基礎。 相對論的發表, 并非一帆風順, 起初也不被認可, 后來被一位當時物理界的一位權威看中, 成了愛因斯坦的伯樂。

而對理論的驗證, 第一個驗證是理論性的。 水星動進問題, 比牛頓的方法誤差小。 第二個驗證陰差陽錯,

十年之后的一次日食, 才驗證了光線在巨大引力場下產生彎曲。 其余大部分驗證, 都是哈勃望遠鏡上天以后的事情了。 也就是當時, 相對論的大部分內容未被物理驗證, 當時的諾貝爾獎沒有給愛因斯坦這個獎, 是慎重的表現, 值得尊敬。

對于愛因斯坦波粒兩重性的表達, 諾貝爾獎給予頒獎, 這屬于對理論創新的鼓勵。 有物理證據。 這促生了愛因斯坦堅決反對的量子理論的產生。

狹義相對論在當時雖然有實驗檢驗, 但檢驗的精度很差——就是看電子的速度與質量的關系, 依靠的是磁場拐彎來看質量的變化, 精度太差。 諾貝爾獎委員會怕實驗有錯誤, 所以不敢給他寫上是因為狹義相對論得獎。 當時原子彈還沒有爆炸,

誰也不敢說狹義相對論一定是對的。 廣義相對論也是同樣道理, 雖然1919年已經有愛丁頓在日全食的時候通過星光偏折實驗證明說廣義相對論是對的——但這個實驗室靠拍照片來做的, 精度更差——當時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剛結束, 英國為了修復與德國的關系, 大家才宣傳英國物理學家愛丁頓幫德國科學家愛因斯坦做了實驗驗證廣義相對論的事情, 其實那個實驗精度很差, 諾貝爾獎委員會也不敢說廣義相對論一定是對的。

PS:未經同意不得轉載(圖片來源網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