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熱點»正文

1.32萬億居民存款消失,錢都去哪兒了?

值得注意的是, 居民存款的大幅下降引發市場對於存款脫媒以及儲蓄率下滑的關注。 資料顯示, 4月新增存款5352億元, 從存款結構看, 新增存款主要來自政府、企業和非銀金融機構, 住戶存款則大降1.32萬億元, 為歷史單月最大降幅。 雖然新增存款整體保持較快增長, 但居民部門的存款的大幅流出依然引發了市場的關注。 居民存款增長放緩並非短期現象。 “存款立行”是過去大多數銀行經營的首要戰略之一, 因為存款的多寡直接決定銀行在規模、客戶、中收、管道等各方面競爭力的強弱。 但資管時代加速了居民存款的脫媒速度,

2015年, 存貸比的取消更是在一定程度上減弱了存款的必要性, 疊加實體去杠杆對貨幣增速的影響, 近年來居民新增存款一直保持相對平穩, 增速則顯著放緩。 2018年一季度, 居民累計新增存款4.27萬億元, 同比多增3100億元, 較2017年全年僅少增3300億元。 因此, 4月居民存款的大幅下降並非短期現象, 而是金融環境變化的結果。

當前, 中國居民收入與存款增速相對較為匹配。 2018年一季度, 城鎮居民人均累計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8%, 增速同比提高0.1個百分點, 居民存款餘額同比增長7.6%, 增速同比下滑2.4個百分點。 從中長期角度看, 考慮到銀行攬存的季節性因素, 居民收入與存款的增長趨勢基本一致, 並未出現大幅的背離。 因此,

存款增速的下降更多在於居民金融資產配置的比例發生了變化。 利率市場化與互聯網金融加速存款分流。 金融市場的創新發展和資管產品體系的豐富, 以及利率市場化的推進對傳統和單一形式的儲蓄形成了一定衝擊和分流。 銀行理財、信託、券商資管計畫、公募基金等規模都出現了較快發展。 另一方面, 互聯網金融的出現大幅降低了居民財富管理的門檻, 為金融脫媒和利率市場化提供了更便利的土壤。 其中, 互聯網金融的典型代表貨幣基金2017年餘額為6.73萬億元, 當年增長2.45萬億元, 而居民存款餘額同期僅增長4.55萬億元, 儲蓄存款被顯著分流。

居民杠杆率的提高使得存款增長壓力較大。 從2015年起, 居民部門進入了一輪快速的加杠杆進程,

貸款增速保持較快增長, 新增貸款量也在2016年和2017年連續超過存款新增量, 居民部門資金需求快速提升也使得存款的增長存在較大壓力。 實際上, 存款的分流和利率市場化對近年來銀行息差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長江證券認為, 在資管新規打破剛性兌付, 以及居民杠杆快速上升的背景下, 存款進一步分流的速度將有所放緩, 淨息差受衝擊最大的階段或已經接近尾聲, 但中小銀行仍面臨較大壓力。 據銀保監會統計, 2018年一季度商業銀行淨息差2.08%, 較2017年全年小幅收窄2BP, 較2017年同期提升5BP(2017年較2016年下降12BP), 息差對淨利潤貢獻由負轉正, 仍處於向好通道。 分類型看, 國有大行較2017年繼續回升3BP至2.10%, 股份制銀行、城商行、農商行較2017年分別收窄7BP、5BP、10BP。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