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教育»正文

渐行渐远的长衫 闻一多甩掉洋装

本文作者黃強

中國的文人一向重視雅, 追求雅文化, 以優雅、文雅著稱, 古代文人如此, 民國文人也如此。 民國文化是多彩的, 民國文人的情調是優雅的, 因此他們在穿著上并不追求奢華, 卻講究個性, 堅持他們的思想觀點, 以獨特的穿著來彰顯他們的風雅與文人氣質。

【圖1, 民國長衫】

民國時期, 長袍(衫)、中山裝、西裝三足鼎立, 代表著不同身份的人群。 一般來說, 本土的老先生、老夫子依然穿長袍馬褂, 喝過洋墨水的海歸, 穿西裝;而那些在政府任職, 信奉三民主義的官員們, 則穿中山裝, 這與他們受教育背景,

所處工作崗位有關系。 這樣的穿戴, 仿佛一種身份的標貼, 看他們穿什么款式的服裝, 就大致了解了他們的職業背景。

【圖2, 穿西裝的聞一多】

1925年5月14日, 聞一多、余上沅等從美國西海岸登上去上海的海輪。 一望無際的大海, 波濤滾滾, 思緒也隨著滔滔翻滾的海水, 回到讓聞一多等海外赤子魂牽夢縈的故土……

寂寞的海上生活, 耳邊回響著輪機的轟鳴聲, 偶爾看到飛翔在大海上的海鷗, 不畏風浪勇敢地搏擊。 茫茫的大海, 白浪滔天, 看不到陸地, 可是聞一多心里知道, 輪船一天天地接近闊別多年的祖國。

當船駛入上海吳淞口, 遠遠看到一片陸地, 那就是自己的祖國呀。 站在甲板上的聞一多興奮起來, 歡呼雀躍, 突然他脫下身上的西裝,

“嗖”的扔進了大海。 1922年聞一多去美國留學, 在美國喝了多年的洋墨水, 穿了多年的西裝。 不是因為喜歡西洋面包, 也不是數典忘祖, 而是環境的逼迫。 正如多年以后一首流行的歌曲所云“洋裝穿在身, 我心里依然是中國心。 ”一旦回到中華大地, 壓抑在心中的民族本性就被激發了, 西裝不再是一種必須的服飾。 聞一多扔掉了西裝, 讓滔滔的江水洗滌他在美國留學幾年的洋氣。

【圖3, 聞一多穿長衫】

聞一多說過:我15歲以前, 受的是舊家庭的束縛, 考入清華以后, 又到美國留學, 回來以后在學院里當教授, 一直過的是假洋鬼子的生活。 對于中國的認識, 其實很膚淺;過去飄揚過海, 領略了海的遼闊, 可在今天, 我要用我的腳板、腳跟和腳趾,

去撫摸祖先的滄桑, 領略山的雄偉。 國難當頭, 我們這些掉書袋的人, 應該重新認識中國了。

扔掉西裝并非是聞一多一時的沖動, 而是他內心深處的一種民族精神的體現。 回國后的聞一多, 實踐著他的諾言, 不再穿西裝, 戴領帶, 而是穿上了具有民族個性的服飾——長衫。

1946年7月11日, 在云南大學紀念李公樸追悼大會上, 聞一多慷慨激揚演講, 痛斥暗殺李公樸的兇手。 當晚聞一多也與李公樸一樣, 倒在了國民黨特務的槍下。 聞一多與長衫, 化成了中國知識分子追求民主, 反對獨裁的精神雕像。 毛澤東在《別了, 司徒雷登》中說道:“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 許多曾經是自由主義者或民主個人主義者的人們, 在美國帝國主義者及其走狗國民黨反動派面前站起來了。

聞一多拍案而起, 橫眉憤怒對國民黨的手槍, 寧可倒下去, 不愿屈服……表現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 ”

聞一多甩掉西裝, 穿上長衫, 服飾形式的改變, 則是思想的蛻變, 文化的交鋒, 對民族文化的反思, 也是對中華文化的眷念。 在一批喝過洋墨水的知識分子中, 聞一多的表現是很有代表性的。

說明:本文系企鵝號簽約作者黃強原創作品, 未經作者同意, 不得轉載。 授權微信njhuangqiang。

黃強, 字不息。 服飾史學家、金學家。 研究涉及中國服飾史、置業經濟史、民國史、南京地方史、明清小說等方面研究, 均有著作出版。 已出版《南京歷代服飾》《消失的南京舊景》《趣民國》等著作15本。

新著《金瓶梅風物志》, 已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

獲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7年年度好書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