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生活常識»正文

守護從未散開的味道30年,想要問問你敢不敢

食物是我們回憶過去的方式,

曾經的味道不在味蕾卻在心頭。

隨著記憶的腳步,

探訪防城街頭賣了30年的古早味糖餅攤,

找回物質匱乏的年代裡,

對美味堅持的那份初衷。

30年來這街上的店鋪換了又換, 很多味道還沒來得及嘗, 很多人還沒準備好去忘, 一切就都變了。 很多老字型大小的門店喜歡以“古法炮製”、“百年傳統”為噱頭, 卻鮮有人明白, 真正重要的不是多麼久遠的歷史, 而只是一種味道, 是舌尖上怦然炸開味蕾的味道, 是記憶中用心做出來的味道。

地址:防城區振興街路口(中國黃金旁邊)

花生糖

不記得小時候上什麼課, 老師讓我們在家裡自己做這個糖, 還親手熬過糖漿。 現在經濟條件都好了, 很少人在家裡做這個糖吃, 偶爾見到小時候這款物以稀貴的零食, 吃小半塊也夠了。 選用飽滿大粒花生米, 用文火炒制。 小火熬糖, 香濃不膩。 花生和糖的比例剛剛好, 酥脆化渣不粘牙。 還是香, 跟記憶裡的一樣。

雞仔餅

外脆內軟, 有嚼頭。 用《水滸》的“五味瓶”之喻用於雞仔餅, 都顯得單調乏味。 蒜茸的辛香、南乳的鮮香、芝麻的油香、肥肉的甘香, 耐人尋味。 吃完後隱藏在牙縫裡、舌底下、嘴角邊的美味餘香仍在不斷輻射, 久久縈繞。 吃多了會膩, 配茶很好。

蓮藕蜜餞

少吃糖, 少油膩, 健康生活沒樂趣。 蓮藕糖, 甜到膩, 童年記憶在嘴裡。 零食種類沒有那麼豐富的時候,

大人給買一點蜜餞吃就跟過年一樣高興。 兩廣地區養孩子就怕吃東西上火, 吃兩個雞仔餅就要灌涼茶, 吃點蓮藕糖, 大人倒是說是涼性的, 還能開胃。 甜甜蜜蜜節節高升的意頭, 過年過節家裡都愛稱上一些。

沙琪瑪

最喜歡吃這種本地的沙琪瑪, 外表糖衣薄脆, 一口咬下去既鬆軟又綿綢。 雞蛋的餘味在嘴裡劃開來, 久久不能散去。 但小時候, 大人是不允許小孩子多吃沙琪瑪的, 原因是太甜要長蛀牙, 吃完就不吃飯, 長不高。 但對於固執的我來說, 那個裝著沙琪瑪的袋子簡直太有誘惑力了。 仿佛散發著誘人的金色光芒, 沖我揮著手。 母親只要一不注意, 我就會搬一把小凳子把手伸進袋子裡拿一塊沙琪瑪躲進房間裡偷偷慢慢的品味。

椰塔

濃香椰子味, 高中的時很常買了做早餐, 喝的是“酸酸甜甜就是我”, 吃了一年都沒有吃怕。

薄餅

這個餅在現在來說也算是很洋氣的零食!一點都沒有過時, 白芝麻脆餅放之海內外皆准。

角仔

中間包裹的是花生芝麻糖, 一個角仔有兩個吃法, 又有餅又有糖, 小時候覺得很有趣。

貓耳朵

層層分明的口感, 脆脆的, 很是香, 嚼起來嘎巴嘎巴的, 味道鹹甜, 一片一片, 很是扛吃, 只有買這個分給同學才不心疼。

脆片

形容古舊味道愛用“古早味”這個詞, “古”是年代久遠, “早”指早年, 童年。 古早味是一種懷舊的味道, 也是記憶中的味道, 更是根據傳統的簡單的製作方法得到的味道。 早年間沒有那麼多加工品,

沒有那麼多大機器批量生產, 面都是細細和、用勁擀, 味道都是慢慢嘗、用心品, 現如今, 這許多味道都歸了記憶, 舌頭姓了笨拙。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