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174创意的背后,更要有扎实的学习与练习

Part 4釋放學習的真自由

在學習方法與價值觀念也如潮流般迅速改變的今天,只有心情穩定的家長才能幫助孩子成就知識的內涵、領悟如何透過學習紀律豐富自己的快樂。 不要忙著為孩子找尋“輕鬆易就”的學習快捷方式,不要只忙著顛覆過去的經驗。 先解開自己對“要求”“模仿”與“因循”的迷思,瞭解這些過程中有益於學習的部分,只要不是受“無理要求”“不瞭解的模仿”或“苟且的因循”所捆綁,孩子就不會成為呆板的學習者。

創意的背後,更要有扎實的學習與練習

只要孩子跳脫規則、與眾不同,就是有創意嗎?

Bubu老師

我所看到很有創意的孩子似乎都有一種特質,他們視許多規範為自然,因為心中感到真自由,所以並不覺得學習的要求是難以忍受的捆綁,這些孩子往往能創造出讓人驚喜的作品。 刻意汞反、一定要顛覆標準的想法實際上卻阻礙了學習,形成另一種刻板,影響個人觀察與判斷眼前事物的能力。

洪蘭老師

反對別人的看法不是創意,提出更好的看法才是創意。 所有的大師都是先下苦功,點一滴如學徒般開始學習、累積經驗,再熟能生巧,從舊有之中變化出新的創作。 即使再好的點子,也是要做出來才算數,而執行的過程,沒有紀律和毅力是不可能成功的。

請問洪蘭老師

過度“以創意為名”,反而模糊了行事的標準

跟“興趣”一樣,“創意”在近十年深受家長的重視。 洪蘭老師在演講中也經常提到創意的重要,所以,我想請您更仔細地就今日的教育現況,來討論提倡“創意”在學程中所產生的影響。

我跟孩子一起工作雖然只有短短的六年,但經常從他們對指定工作的回應中,看到強調“創意”對新一代小朋友所產生的影響。 每當我指定一份工作時,班上一定有幾個孩子會問我:“我可以不要嗎?”他們所謂的“可以不要如何”,就是不想按照指定的工法或遵循一樣的形式。

有趣的是,有些孩子甚至連我“要”的是什麼都還沒聽完,就已經在忙著問“可以不要”了嗎?孩子們似乎有一種迷思:只要與眾不同,就會得到“有創意”的稱讚。 這種刻意求反、一定要顛覆標準的想法實際上卻阻礙了學習,形成另一種刻板,影響個人觀察與判斷眼前事物的能力。

孩子有這些反應並不奇怪,因為今天多數的父母也經常很簡單地認為:紀律是捆綁,創意是開放。 他們為了讓孩子擁有所謂有創意的啟發式教育,而不敢給任何規定。 父母認為,孩子無論何時何地都要擁有如天馬行空般的自由,才能使天性得到發展,洪蘭老師同意這樣的看法嗎?

我經常在指出小朋友工作上的某些錯誤時,他們不只不以為然,還會理直氣壯地回答說:“有什麼關係!如果是我們的老師,他就會說,這樣也很有創意啊!”小小的腦袋因為接受太多“以創意為名”的鼓勵,幾乎覺得事事並無標準可言,也無事不能以創意了結。

老師對此又有什麼樣的意見?

學習陳腔不是錯,把陳腔唱成濫調就是問題

有一次,有位朋友請我看一下她兒子的作文,雖然是語文資優班的高中生,但寫作詞不達意。 我針對他給我看的文章,從老師簡單批改的部分討論起,再從遣詞用句與思考結構的角度建議他如何重寫。 那天,我用的是紅筆,談論時在句行之間寫了一些要點,離開前,我叮嚀他也把重寫要交出的文章用電郵寄一份給我。

一星期後,讀到他寄來的文章,我真是嚇了一大跳,因為他只是把自己原來的文章加上我用紅筆寫下的要點,直接相連成新的一篇,這篇文章不只沒有完整的意義,更無文法可言。

我問他,老師看了之後怎麼說,本以為大概是要挨一頓罵的,沒想到孩子卻告訴我,老師的評語是:“文章短則短矣,但頗有創意。

我覺得淺釋創意已對學習造成危害。 當指導者把學生的“不正確”“不精彩”或“不夠用心”等等是膚淺的表現都解釋為“創意”時,孩子就更不瞭解該下功夫的意義了。 家長是否要先解開自己對“模仿”與“因循”的迷思,瞭解這兩種過程對學習有益的部分,只要不是不瞭解的模仿”或“苟且的因循”,孩子就不會成為呆板的學習者。 學習陳腔不是錯,把陳腔唱成濫調就是問題。

教育家杜威曾對創意有一段很好的說明,家長如果瞭解,對於輔導孩子應該會有幫助:

思想是有創造性的,是涉入新的事物。 思想包含發明的意思。 引動的聯想當然一定在某些脈絡關係上是熟悉的。 ……牛頓的原創性在於應用這些熟知事物的方法,把它們放進不熟知的架構裡。每次不凡的科學發現、每項偉大的發明、每件了不起的藝術創作,也都是如此。只有沒有常識的傻瓜會認為奇怪的、幻想的東西才是有原創性的。

想像力不是無中生有,創意也不是反對規則

有些人認為創意的指標就是顛覆傳統,只要反對多數人的看法就是創意,做別人不敢做的事就有創意。孩子受此影響,養成了不明所以就先反對的習慣,但他們反對的背後其實是沒有真正的看法或主張的,請問洪蘭老師怎麼看待這些情況?

有一次,我看到一位教導創意的老師整個人坐到講桌上開場,他挑戰地對學生說:“為什麼桌子不能用來坐?如果你們覺得我的舉動很奇怪,就是沒有創意。”我覺得這位講者不只缺乏真正的創意,對傢俱與人類生活的沿革也沒有常識。

在我的理解中,創造需要技術,而技術需要學習與練習。所以,我很同意朱光潛先生說的一句話:“創作是奠基於舊經驗的新綜合。”洪蘭老師以研究大腦的專業來檢視這句話,是否也成立?創造力是可以直接學習的一種能力嗎?還是需要很多基礎能力來激發串聯的心智展現?

我看到很有創意的孩子似乎都有一種特質,他們視許多規範為自然,因為心中感到真自由,所以並不覺得學習的要求是難以忍受的捆綁,這些孩子往往能做出讓人驚喜的作品。比如說,有一次我請小朋友用毛線設計並做出他們記憶中媽媽的髮型,當我建議縫線用白色,這樣針腳可以表現出髮際的分線,有幾個孩子一聽完就問,可不可以不要用白色的線,可不可以不要……當他們還在苦思著如何反對,另一些小朋友已開始動手嘗試其中種種可變動的條件,在大方向下完成真正有創意的成品。我最記得的是,有個孩子用了四五種同色系但深淺不一的毛線,把媽媽的頭髮縫得好生動。他的作品無須多加解釋,就使我相信他是一個很有創意的孩子。

杜威曾提醒大家,想像力不是無中生有,家長也應該瞭解,創意的意思並不是反對規則。

給Bubu的回應

創意是思想上的自由,更需要紀律來執行

啟發式教育是引導孩子透過歸納和演繹,自己去找出答案,它跟紀律一樣是學習的要件。紀律絕對不是捆綁,紀律是明瞭自己的責任,自動自發去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捆綁是 against free will(違反自由意志),把外力強行加諸到身上,強迫其就範服從,它跟紀律有很大的不同。通常我們講到紀律,是指這孩子已經把規矩內化成他行為的準則,是已經誠於中,才會形於外,在他的行為中自動地表現出來。

創意是思想上的自由,不是行為上的放蕩。或許有些人受到藝術家不修邊幅的錯誤觀念影響,以為去買個法國扁帽來戴一戴,鬍子三天不刮,衣服一周不換,就是藝術家。其實真正的藝術家是很有紀律的,米開朗基羅仰躺在西斯廷禮拜堂的高架上,畫了四年才完成《創世紀》這幅名畫,沒有紀律怎麼受得了這種苦?紀律是所有成功的要件,即使再好的點子,也是要做出來才算數,而執行的過程,沒有紀律,沒有毅力是不可能成功的。

想要標新立異,也要標得有道理、有美感

現在也有人把創意和標新立異畫上等號,但創意不只是標新立異而已,它還得標得有道理,有美感,很多時候還要有實用價值,這項創意才會流傳下去,不然時尚的風潮一過就會不見蹤影。美雖然是主觀的,它仍有客觀成分在內,所謂英雄所見略同,每次藝術評比,評審雖然各自打分數,但是最後結果揭曉,其實八九不離十,大家的結論都很相近。也就是說,好的東西大家還是會看到,會喜歡。

雖然美感是直覺的,無法訴諸文字,但至少大多數人對美都有同樣的觀感,因此影視明星的內衣外穿是標新立異,的確與眾不同,但內衣不穿在內,就違反了內衣的定義,於是流行不久。王爾德( Oscar Wilde)說:“時尚就是一種醜,醜得我們無法忍受,以致每不到六個月就必須換一次。”這雖然有點刻薄,可是想想,真正好的東西是持久不變的。

創意並非只是破壞舊事物,更要有積極的新建設

我對年輕人把叛逆視為創意有點憂心,或許是很多孩子的想法不被大人接受,因此他們反抗現實,故意跟父母唱反調,就好像越戰時的嬉皮。嬉皮文化的確改變了美國社會,把人們從很多不合理的桎梏中解放出來,但是破壞容易建設難,不可諱言地,在舊的價值觀被唾棄又沒有新的出現得以取代之際,美國人經歷了很長一段時間的空虛狀態,心靈找不到寄託。於是很多人去東方尋找智慧,因為舊的破了,新的未起人們不知何去何從。

反對別人的看法不是創意,你要提出比別人更好的看法,才是創意。所有的大師都是先下苦功,一點一滴如學徒般開始學習、累積經驗,再熟能生巧,從舊有之中變化出新的創作。所以畢卡索、張大千都曾臨摹別人的畫,這並不羞恥,人本來就不是生而知之,必須要學,妄想不下苦功、一步登天是不可能的。勞動是教育孩子品德很好的方式,不流汗、不懂得吃苦就不懂得珍惜,空有動機,沒有紀律,沒有毅力去完成,也是枉然。

我不曉得什麼叫“真正的創意”,但一般來說,能從不同的角度來看事情,能在同一件事情上看到別人沒有看到的層面,都叫“創意”。父母只要平日不把孩子限制得太死,創意就會無時無刻不從孩子的大腦中飛出。幾米說得好:“一顆蘋果被蟲咬了一口,人會說:真可惜,好蘋果變成爛蘋果了;一顆蘋果被人咬了一口,蟲會說:它還是一顆好蘋果。”所以不要用你四十歲的世故去看他五歲的天真,只要克制你自己,不去常常給他潑冷水,孩子的創意是你攔不住的,因為好奇是動物的本性,而人是動物。

……牛頓的原創性在於應用這些熟知事物的方法,把它們放進不熟知的架構裡。每次不凡的科學發現、每項偉大的發明、每件了不起的藝術創作,也都是如此。只有沒有常識的傻瓜會認為奇怪的、幻想的東西才是有原創性的。

想像力不是無中生有,創意也不是反對規則

有些人認為創意的指標就是顛覆傳統,只要反對多數人的看法就是創意,做別人不敢做的事就有創意。孩子受此影響,養成了不明所以就先反對的習慣,但他們反對的背後其實是沒有真正的看法或主張的,請問洪蘭老師怎麼看待這些情況?

有一次,我看到一位教導創意的老師整個人坐到講桌上開場,他挑戰地對學生說:“為什麼桌子不能用來坐?如果你們覺得我的舉動很奇怪,就是沒有創意。”我覺得這位講者不只缺乏真正的創意,對傢俱與人類生活的沿革也沒有常識。

在我的理解中,創造需要技術,而技術需要學習與練習。所以,我很同意朱光潛先生說的一句話:“創作是奠基於舊經驗的新綜合。”洪蘭老師以研究大腦的專業來檢視這句話,是否也成立?創造力是可以直接學習的一種能力嗎?還是需要很多基礎能力來激發串聯的心智展現?

我看到很有創意的孩子似乎都有一種特質,他們視許多規範為自然,因為心中感到真自由,所以並不覺得學習的要求是難以忍受的捆綁,這些孩子往往能做出讓人驚喜的作品。比如說,有一次我請小朋友用毛線設計並做出他們記憶中媽媽的髮型,當我建議縫線用白色,這樣針腳可以表現出髮際的分線,有幾個孩子一聽完就問,可不可以不要用白色的線,可不可以不要……當他們還在苦思著如何反對,另一些小朋友已開始動手嘗試其中種種可變動的條件,在大方向下完成真正有創意的成品。我最記得的是,有個孩子用了四五種同色系但深淺不一的毛線,把媽媽的頭髮縫得好生動。他的作品無須多加解釋,就使我相信他是一個很有創意的孩子。

杜威曾提醒大家,想像力不是無中生有,家長也應該瞭解,創意的意思並不是反對規則。

給Bubu的回應

創意是思想上的自由,更需要紀律來執行

啟發式教育是引導孩子透過歸納和演繹,自己去找出答案,它跟紀律一樣是學習的要件。紀律絕對不是捆綁,紀律是明瞭自己的責任,自動自發去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捆綁是 against free will(違反自由意志),把外力強行加諸到身上,強迫其就範服從,它跟紀律有很大的不同。通常我們講到紀律,是指這孩子已經把規矩內化成他行為的準則,是已經誠於中,才會形於外,在他的行為中自動地表現出來。

創意是思想上的自由,不是行為上的放蕩。或許有些人受到藝術家不修邊幅的錯誤觀念影響,以為去買個法國扁帽來戴一戴,鬍子三天不刮,衣服一周不換,就是藝術家。其實真正的藝術家是很有紀律的,米開朗基羅仰躺在西斯廷禮拜堂的高架上,畫了四年才完成《創世紀》這幅名畫,沒有紀律怎麼受得了這種苦?紀律是所有成功的要件,即使再好的點子,也是要做出來才算數,而執行的過程,沒有紀律,沒有毅力是不可能成功的。

想要標新立異,也要標得有道理、有美感

現在也有人把創意和標新立異畫上等號,但創意不只是標新立異而已,它還得標得有道理,有美感,很多時候還要有實用價值,這項創意才會流傳下去,不然時尚的風潮一過就會不見蹤影。美雖然是主觀的,它仍有客觀成分在內,所謂英雄所見略同,每次藝術評比,評審雖然各自打分數,但是最後結果揭曉,其實八九不離十,大家的結論都很相近。也就是說,好的東西大家還是會看到,會喜歡。

雖然美感是直覺的,無法訴諸文字,但至少大多數人對美都有同樣的觀感,因此影視明星的內衣外穿是標新立異,的確與眾不同,但內衣不穿在內,就違反了內衣的定義,於是流行不久。王爾德( Oscar Wilde)說:“時尚就是一種醜,醜得我們無法忍受,以致每不到六個月就必須換一次。”這雖然有點刻薄,可是想想,真正好的東西是持久不變的。

創意並非只是破壞舊事物,更要有積極的新建設

我對年輕人把叛逆視為創意有點憂心,或許是很多孩子的想法不被大人接受,因此他們反抗現實,故意跟父母唱反調,就好像越戰時的嬉皮。嬉皮文化的確改變了美國社會,把人們從很多不合理的桎梏中解放出來,但是破壞容易建設難,不可諱言地,在舊的價值觀被唾棄又沒有新的出現得以取代之際,美國人經歷了很長一段時間的空虛狀態,心靈找不到寄託。於是很多人去東方尋找智慧,因為舊的破了,新的未起人們不知何去何從。

反對別人的看法不是創意,你要提出比別人更好的看法,才是創意。所有的大師都是先下苦功,一點一滴如學徒般開始學習、累積經驗,再熟能生巧,從舊有之中變化出新的創作。所以畢卡索、張大千都曾臨摹別人的畫,這並不羞恥,人本來就不是生而知之,必須要學,妄想不下苦功、一步登天是不可能的。勞動是教育孩子品德很好的方式,不流汗、不懂得吃苦就不懂得珍惜,空有動機,沒有紀律,沒有毅力去完成,也是枉然。

我不曉得什麼叫“真正的創意”,但一般來說,能從不同的角度來看事情,能在同一件事情上看到別人沒有看到的層面,都叫“創意”。父母只要平日不把孩子限制得太死,創意就會無時無刻不從孩子的大腦中飛出。幾米說得好:“一顆蘋果被蟲咬了一口,人會說:真可惜,好蘋果變成爛蘋果了;一顆蘋果被人咬了一口,蟲會說:它還是一顆好蘋果。”所以不要用你四十歲的世故去看他五歲的天真,只要克制你自己,不去常常給他潑冷水,孩子的創意是你攔不住的,因為好奇是動物的本性,而人是動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