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159勿以善意之名,教孩子学会取巧与功利

勿以善意之名,教孩子學會取巧與功利

為了考試停擺生活、包裝成績,對孩子有何影響?

Bubu老師

在考試前停止一切活動,可能讓孩子養成不管責任所在,

任意要求他人支持配合的自我中心,

同時以為凡事都能用短跑衝刺來應付。

請人“包裝”申請學校的送審數據,

不只會造成誤判,立孩子于尷尬之地,

也是一種以善意強迫孩子作偽的教育,有失成人的責任。

洪蘭老師

父母要瞭解:讓孩子學會管理自己才是長久的,

不要為了一時的考試而讓例行事務停擺,那會得不償失

而代辦甄試檔這種不誠實的行徑,反而會害了孩子,

他如果上了能力不足以因應的學校,

學習起來會很痛苦,比甄試不上還更糟。

因為他作假,老師看不起他,他也看不起自己。

請問洪蘭老師

考試也是生活的一環,不該被視為例外而停擺一切

我經常聽到家長們為了孩子要月考而寸步不離地陪伴或監督,甚至全家總動員為孩子複習功課。 孩子們平常活動太多,考試那一周的全面警備,更突顯出前後生活的步調都脫離了應有的穩定。

家長為了孩子考試所做的生活調整,也許自己並未覺察到其中的不妥,如果小學就要為了月考停止所有的活動,初中、高中又該怎麼辦?也難怪我們身邊有些孩子從醫學院畢業後,為了考執照需要整整休息年來準備,不但什麼事都不能做,全家還要無微不至、從早餐到宵夜照顧著這些家中的寶貝,這是我們這一代未曾聽聞的生活。

我自己在聯考前一晚還是一樣在飯後幫母親洗碗,我的女兒也樣在各種考試前正常生活,但這並不代表我們沒有盡全力準備測驗。 所以,我想起洪蘭老師在《起居有時,養成正確的生活價值觀》這篇文章中曾提到的一段:

在我考大學時,父親告訴我:“ Familiarity breeds contempt!"(親昵生狎侮。 )大腦不喜歡一直讀同樣的東西,同樣的事情經歷久了會生厭也會疲勞,不是只有身體。 他特別跟我母親商量,凡是要考聯考的孩子,家事雖不能不做,但可以挑項目。 所以他叫我挑掃院子、擦地板、擦榻榻米這種可以分段做的工作,沒有聯考壓力的孩子則分配到洗碗、洗米這種有時間性的工作。

父親這個建議真的很好,我語文讀一讀,站起來去掃院子,回去換歷史讀一讀;覺得累了,又站起來擦地板,再換英文讀一讀。 每換一門科目時,就用冷水洗一次臉,在沒有提神劑的幫忙下,我果然考上了第一志願。

我很想勸父母親不要用功利的態度來面對考試,是因為看到了不好的結果。 孩子不只因此以為考試前要停止一切,更以為凡事都能用短跑衝刺來應付。 想請問洪蘭老師,小學生如果在考前緊密複習,他所倚賴的是否只是“強記”,這對學習來說是好的方法嗎?

此外,孩子在學生階段所面對的考試,成年後就轉型成責任重大的工作或是特別困難的問題,在多數的情境中,我們都不能停止生活的其他事務只面對一種狀況,所以,這種教育是否應從兒童時代就開始,以連接未來現實所需要的習慣?

我在老師的文字中,看到您的父母親有兩點很值得大家學習的觀念,一是對於“不能”的堅持,另一是對於“可以”的慈愛。 父母因為要進行對孩子的“責任教育”,必須不短視近利,清楚地辨別哪些是“不能不做的事”;但父母也都疼愛孩子,對於身頁壓力的孩子,也要提供不影響責任而“可以”通融的選擇,並為孩子說明其中的優點。

除了月考要全面戒備的家庭,我也遇過段考就要請假複習的初中高中生。 考試的規模越大,請假時間就越長,以致後來也就會有要暫停一年考執照的醫學生了。

我覺得,“全心全意”雖然是很好的心態,但這種狀況指的是自己的專注度,而非不管責任所在,或任意要求他人支持配合的自我中心,洪蘭老師同意這個看法嗎?

因為我的兩個孩子都是在新加坡美國學校就學時申請大學的,我對相關的程式與準備工作還算清楚。 記得在十一年級時,輔導升學的老師會和家長見一次面,那次的見面中有一個檔案是孩子截至談話日為止已經累積的送審資料,例如:之前的成績單、已經考過的必要測驗(PSAT或SAT)、修了哪些普通課程和進階課程,以及參與過哪些重要活動的記錄;然後親、師、生三方再針對接下來這一年還有哪些要準備的工作,逐一討論。

這場會面讓我覺得很有意義的是,我很瞭解任務的執行者是孩子自己,老師負責這一年的備詢指導,而家長是持續的關心者。 在往後的一年裡,孩子自己在課業與活動的正常進行中,同步準備申請大學所需的一切工作,承擔雙重的任務使她們在那段時間迅速成長。她們的人生中第一次要同時周到地管理好多事,而這些事都攸關著自己的未來。

申請學校要送交的散文,是慢慢從草稿一次次重寫而成的。這份工作在孩子做功課的間歇中成為另一種轉換的腦力激蕩,有時候她們念一段給我聽,問我一些想法,文章雖然謹慎地寫了又寫,但只給學校的老師看,並徵詢意見,絕不可能請專人來寫。但如今我卻在臺灣看到,有些父母覺得送交大學的文章非常重要,如果孩子寫不好,豈不誤了人生大事,所以他們希望讓專業公司來代勞。在我看來,這真是大錯特錯的一項決定。

我之所以非常反對這種做法的原因有二,不知是否有錯,再請洪蘭老師指正:

是,我覺得孩子應該去一個與他實力相當的學校,父母若請他人包裝能力,反而會造成誤判,立孩子于尷尬之地。二是,這樣的代勞不只剝奪孩子為自己負責的權利,而且是一種以善意強迫孩子作偽的教育,有失成人的責任。

給Bubu的回應

考前開夜車,無法將短期的記憶變成固化的資訊

考前開夜車的念書方法是“強記”,所謂現炒現賣,考完就忘記,這不是好的學習方式。我們的記憶需要經過“固化”( consolidation),訊息進來之後會先在短期記憶處理,這時的記憶是很不穩定的,一定要等到資訊從短期記憶轉為長期記憶,那個資訊才是你的。

很多人都有這種經驗,在車禍發生前一剎那的記憶是空白的,員警來做筆錄,都想不起最後是怎麼撞上的。英國戴安娜王妃出車禍時,坐在前座的保鏢並未死亡,醒來後卻無法回憶出當時的情況;桃園縣長劉邦友命案中也有一個鄧文昌議員腦部中彈卻未死,他被救活後也講不出命案是誰下的手。我們的記憶就好像手在石膏盆中壓了一個印子,假如石膏還沒有硬就把盆子拿起來搖動,手印子就不見了;但如果等石膏硬了,再怎麼搬動,手印都還在。這個固化的歷程是在睡眠時,尤其是做夢時進行的,所以臨時抱佛腳的東西是存不久的。

該做的事就要去做,養成紀律遠比考一百分重要

Bubu老師講的“該做的事就要去做”,這是責任、也是紀律。曾有個大學大三的學生休學在家準備公務員考試,他想的是考上公務員後就會分發,就有工作了,那時有沒有大學文憑已經不重要,既然有了工作,又何必浪費時間多讀一年書呢?我對他的觀念很是憂心,他讀書的目的只是為了換一張可以就業的文憑,假如他認為有了工作便不需要讀書,他以後也不會是個好的公務員,外面知識翻新得那麼快,不自己讀書進修,怎麼跟得上時代?

很多孩子對自己的人生一直沒什麼概念,隨波逐流,這個工作做做,不如意再換個工作做做,都是騎驢找馬、走走瞧瞧。有句英諺說:Rolling stone gathers no moss.”(滾石不生苔。)一直換工作累積不了經驗,而且企業家不喜歡雇用沒有定性、頻換工作的職員,這會浪費他們的人事成本。這問題是出在孩子小時候書看得太少,不足以形成他的人生觀。美國作家詹姆斯·米契納( James Michener)說:“孩子小時候所讀的書,會內化成他的國家民族觀念、對族群的認同、對人生的理想和對自己的抱負。”這是很正確的,天真柔軟的心很容易受感動,並且因感動而內化成自己的價值觀,所以小時候讀的書很重要。

父母一定要瞭解,考試只是一時的,讓孩子學會紀律、懂得管理自己才是永久的。父母不要為考試而讓生活例行事務停擺,那會得不償失,養成紀律所獲得的代價,遠大於暫時的考一百分。

請人代辦檔非但不會加分,反而可能害了孩子

我個人非常反對家長出錢找補習班代辦甄試的檔,包括自傳、生涯規劃、研究興趣等,因為這等於是教孩子作假。我曾看過兩份自傳幾乎一樣,只有學生的名字和地址不同,最妙的是我請這個學生說明一下他為什麼會對西洋劍感興趣,他竟然答不出來,因為他連西洋劍是什麼都不知道。原來補習班認為大家喜歡的運動都一樣,沒有區別,於是替他填了一個奧運項目,認為會使老師刮目相看,這果然有效,老師注意到了,但是也把學生給刷下來了。

有經驗的老師看到印得很漂亮的申請書,心中多半有些底,那些包裝過頭的資料不但不會加分,還會減分。例如有個學生附上小學一年級的獎狀,照理說十多年前的紙張應該會發黃,但它卻光亮如新。我問他小學校長叫什麼名字,他答不出來,原來那張獎狀是假的,是補習班自己做的,這種不誠實的行徑反而會害了學生。而且,他如果真的甄試上了能力不足以因應的學校,學習起來會很痛苦,比甄試不上還更糟。因為他作假,老師看不起他,他也看不起自己。

補習班代辦入學檔的歪風實不可長,不過只要審核老師用點心,應該不難抓出找人代辦的檔,只要不錄取這些學生,這個風氣就會自然平息。當然,這也是因為臺灣的大學沒有好好把關,只要進得去,定出得來,不像美國淘汰率很高,勉強蒙進去了也會讀不完,所以現在的父母根本不擔心孩子會讀不來、被當(注:被刷掉)(我聽說還有學校是只要去上課,就一定不會被當)。

我們也注意到,學生其實並不同意父母的做法,因為每次一問:這是你自己準備的嗎?學生的頭便低下來,表示他很內疚,所以父母真的不要幫倒忙。曾經有個風光進入名校就讀的中國學生,一學期以後,偷偷休學回家去念社區大學,他的父母從此不出來應酬,連家族聚會也不參加,我們只是很慶倖這個孩子沒有被父母逼成神經病。所以,父母不要為了自己的面子問題,害了孩子一生。

在往後的一年裡,孩子自己在課業與活動的正常進行中,同步準備申請大學所需的一切工作,承擔雙重的任務使她們在那段時間迅速成長。她們的人生中第一次要同時周到地管理好多事,而這些事都攸關著自己的未來。

申請學校要送交的散文,是慢慢從草稿一次次重寫而成的。這份工作在孩子做功課的間歇中成為另一種轉換的腦力激蕩,有時候她們念一段給我聽,問我一些想法,文章雖然謹慎地寫了又寫,但只給學校的老師看,並徵詢意見,絕不可能請專人來寫。但如今我卻在臺灣看到,有些父母覺得送交大學的文章非常重要,如果孩子寫不好,豈不誤了人生大事,所以他們希望讓專業公司來代勞。在我看來,這真是大錯特錯的一項決定。

我之所以非常反對這種做法的原因有二,不知是否有錯,再請洪蘭老師指正:

是,我覺得孩子應該去一個與他實力相當的學校,父母若請他人包裝能力,反而會造成誤判,立孩子于尷尬之地。二是,這樣的代勞不只剝奪孩子為自己負責的權利,而且是一種以善意強迫孩子作偽的教育,有失成人的責任。

給Bubu的回應

考前開夜車,無法將短期的記憶變成固化的資訊

考前開夜車的念書方法是“強記”,所謂現炒現賣,考完就忘記,這不是好的學習方式。我們的記憶需要經過“固化”( consolidation),訊息進來之後會先在短期記憶處理,這時的記憶是很不穩定的,一定要等到資訊從短期記憶轉為長期記憶,那個資訊才是你的。

很多人都有這種經驗,在車禍發生前一剎那的記憶是空白的,員警來做筆錄,都想不起最後是怎麼撞上的。英國戴安娜王妃出車禍時,坐在前座的保鏢並未死亡,醒來後卻無法回憶出當時的情況;桃園縣長劉邦友命案中也有一個鄧文昌議員腦部中彈卻未死,他被救活後也講不出命案是誰下的手。我們的記憶就好像手在石膏盆中壓了一個印子,假如石膏還沒有硬就把盆子拿起來搖動,手印子就不見了;但如果等石膏硬了,再怎麼搬動,手印都還在。這個固化的歷程是在睡眠時,尤其是做夢時進行的,所以臨時抱佛腳的東西是存不久的。

該做的事就要去做,養成紀律遠比考一百分重要

Bubu老師講的“該做的事就要去做”,這是責任、也是紀律。曾有個大學大三的學生休學在家準備公務員考試,他想的是考上公務員後就會分發,就有工作了,那時有沒有大學文憑已經不重要,既然有了工作,又何必浪費時間多讀一年書呢?我對他的觀念很是憂心,他讀書的目的只是為了換一張可以就業的文憑,假如他認為有了工作便不需要讀書,他以後也不會是個好的公務員,外面知識翻新得那麼快,不自己讀書進修,怎麼跟得上時代?

很多孩子對自己的人生一直沒什麼概念,隨波逐流,這個工作做做,不如意再換個工作做做,都是騎驢找馬、走走瞧瞧。有句英諺說:Rolling stone gathers no moss.”(滾石不生苔。)一直換工作累積不了經驗,而且企業家不喜歡雇用沒有定性、頻換工作的職員,這會浪費他們的人事成本。這問題是出在孩子小時候書看得太少,不足以形成他的人生觀。美國作家詹姆斯·米契納( James Michener)說:“孩子小時候所讀的書,會內化成他的國家民族觀念、對族群的認同、對人生的理想和對自己的抱負。”這是很正確的,天真柔軟的心很容易受感動,並且因感動而內化成自己的價值觀,所以小時候讀的書很重要。

父母一定要瞭解,考試只是一時的,讓孩子學會紀律、懂得管理自己才是永久的。父母不要為考試而讓生活例行事務停擺,那會得不償失,養成紀律所獲得的代價,遠大於暫時的考一百分。

請人代辦檔非但不會加分,反而可能害了孩子

我個人非常反對家長出錢找補習班代辦甄試的檔,包括自傳、生涯規劃、研究興趣等,因為這等於是教孩子作假。我曾看過兩份自傳幾乎一樣,只有學生的名字和地址不同,最妙的是我請這個學生說明一下他為什麼會對西洋劍感興趣,他竟然答不出來,因為他連西洋劍是什麼都不知道。原來補習班認為大家喜歡的運動都一樣,沒有區別,於是替他填了一個奧運項目,認為會使老師刮目相看,這果然有效,老師注意到了,但是也把學生給刷下來了。

有經驗的老師看到印得很漂亮的申請書,心中多半有些底,那些包裝過頭的資料不但不會加分,還會減分。例如有個學生附上小學一年級的獎狀,照理說十多年前的紙張應該會發黃,但它卻光亮如新。我問他小學校長叫什麼名字,他答不出來,原來那張獎狀是假的,是補習班自己做的,這種不誠實的行徑反而會害了學生。而且,他如果真的甄試上了能力不足以因應的學校,學習起來會很痛苦,比甄試不上還更糟。因為他作假,老師看不起他,他也看不起自己。

補習班代辦入學檔的歪風實不可長,不過只要審核老師用點心,應該不難抓出找人代辦的檔,只要不錄取這些學生,這個風氣就會自然平息。當然,這也是因為臺灣的大學沒有好好把關,只要進得去,定出得來,不像美國淘汰率很高,勉強蒙進去了也會讀不完,所以現在的父母根本不擔心孩子會讀不來、被當(注:被刷掉)(我聽說還有學校是只要去上課,就一定不會被當)。

我們也注意到,學生其實並不同意父母的做法,因為每次一問:這是你自己準備的嗎?學生的頭便低下來,表示他很內疚,所以父母真的不要幫倒忙。曾經有個風光進入名校就讀的中國學生,一學期以後,偷偷休學回家去念社區大學,他的父母從此不出來應酬,連家族聚會也不參加,我們只是很慶倖這個孩子沒有被父母逼成神經病。所以,父母不要為了自己的面子問題,害了孩子一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