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職場»正文

借壳方案,导致号称国内“第一名的IT产业”失败了,原因是这样的

2000年, 宋朝弟被美國《福布斯》評選為中國大陸50名富豪, 其中宋朝弟第十名, IT界第一名。

科利華, 這個曾經名噪一時的軟件企業, 把英文名稱定為“Clever(意譯為聰明)”, 無論是從音譯還是意譯的角度來看, 都是個很好的名字。 但在2005年, “聰明”的科利華卻不得不面對一個殘酷的事實——位于北京上地信息產業基地上地東路33號, 科利華網絡大廈很快將被拍賣掉。 拍賣原因是:科利華以現金和主要資產注入上市公司阿城鋼鐵, 成為阿城鋼鐵的控股股東并將其更名, 實現借殼上市。 隨后科利華在高位投資互聯網業務, 同時主營業務迅速衰退。

2001年主營業務收入下降, 2002年報表虧損, 2004年即已基本停業。 另一方面當初借殼方案設計不良, 使科利華背上沉重債務包袱, 主業經營失敗后無法翻身。 2005年科利華被終止上市, 截止2010年, 公司雖未破產注銷, 但已連續七年沒有經營。 這個占地5700多平方米、建筑面積12000多平方米、拍賣估價為7000多萬元的大廈, 可以說是科利華最后的“家底”了, 它的出售, 宣告了在中國科利華IT產業轟轟烈烈14年后, 就要正式落幕了。

1991年, 當剛進入而立之年的宋朝弟憑著一款定價為18000元的教育軟件“科利華校長辦公系統”闖進中國IT圈時, 沒有人會想到, 這個普通的清華大學物理系碩士畢業生能折騰出什么大動靜來。 當時, 更多中關村的成功者是像聯想柳傳志這樣來自中科院,

或者北大、清華等一流高校的計算機系的高才生, 賺的也是賣COMPAQ電腦這樣的硬件的錢。

宋朝弟提出的“量子理論”。 則認為, “這個世界不是漸進變化的, 而是跳躍的, 不是一點一點積累過來的”;“這個世界不是決定好了的, 是未來不可預測的, 這是對立的一種關系。 ”宋朝弟的幾次跳躍都成功了, 但最后一次跳躍卻沒有把握好, 這也應了他的“未來不可預測的”量子理論。 史玉柱亦然。

宋朝弟的這套理論, 當時激勵了許多人, 他們從宋朝弟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希望和未來。 與宋朝弟的量子理論不謀而合的是, 史主柱也是極不贊成靠一點點積累來起家。 1995年發動的三大戰役, 一下子推出12種保健品產品,

史玉柱的目的是一舉成為保健品行業巨頭, 從大型企業變成巨型企業, 三年實現一百個億的銷售計劃。

投資時既要膽大又要心細, 反復捶打, 終究會水到渠成。

你對科利華公司還有怎樣的了解?歡迎評論, 一起交流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