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对,你没看错,美国从1902年开始就在琢磨怎么打败日本了

在簡體漢字網絡上經常能看到一種莫名其妙的言論:在日本侵略中國時, 美國在一邊看熱鬧, 或者還不如說是在慫恿日本侵略中國。 后來日本人突然自己就發了瘋, 以為已經可以挑戰全世界了去進攻珍珠港, 這時美國人才覺得不妙, 開始支援中國抗擊日本侵略。

真實的歷史是這樣的嗎?

完全不是。

在中國抗擊日本侵略的斗爭中, 美國是唯一的支持中國最一貫, 最堅決的國家。 蘇聯雖然在中國全面抗戰之后的一段時間內支持過中國, 但在諾門罕事件之后確認了日本并無北上的計劃之后,

即和日本簽訂了《日蘇互不侵犯條約》, 互相承認偽“滿洲國”和外蒙古, 并且切斷了對中國抗日戰爭的援助。


《日蘇互不侵犯條約》簽約式

而太平洋戰爭之前美國和日本的關系完全不是這樣, 美國在一開始就把日本看作了結構性天敵, 制訂了要徹底消滅之的完整作戰計劃, 用美國人自己的話來說就是要打得日本人“跪下來”(bring Japan to her knees), 從日本人的角度來看, 美國的這種把戰爭強加在日本身上的態度是很蠻不講理的。

當然在遭受日本侵略的中國來看, 美國的對日態度代表了公理和正義。 在蘇聯斷絕對華援助之前, 國際援華軍事物資是通過四條被稱為“援蔣通道”的途徑運進中國的, 一條從香港, 一條從蘇聯, 一條從法屬印度支那也就是現在的越南,

還有一條從緬甸。 1938年日軍攻占廣東之后經過香港的援蔣通道被切斷;1941年日本和蘇聯簽訂了《日蘇互不侵犯條約》之后從蘇聯來的援助也沒有了, 為了切斷剩下的兩條經過法屬印度支那和緬甸的兩條援蔣通道, 日本軍入侵了法屬印度支那, 這次入侵法屬印度支那就是太平洋戰爭爆發最直接的原因。

美國為什么會如此堅定地支持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當時還只是剛剛登上國際舞臺的年輕的美國還是一個很具理想主義風采的國家, 在反對國際販毒、反對用戰爭作為解決國際爭端的手段、尊重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可侵犯等方面都在國際大家庭中起到了主導作用, 而這些方面都大大幫助了當時的中國。

另外, 幫助中國也是幫助美國, 因為第一次大戰之后的日本是唯一對美國造成軍事威脅的國家。

這一點很有意思, 日本軍部在1936年6月修改的《國防國策大綱》中明確把美國列為假想敵, 但實際上根本就并沒有認真著手制定和這個假想敵作戰的計劃。 就是海軍軍令部的《海戰要務令》里有所謂“漸減作戰, 最后主力決戰”的防守戰略, 其實并沒有進攻戰略。 1940年3月山本五十六提出空襲珍珠港的構思時也就是一個戰術計劃, 并不是戰略計劃。

但美國準備了全套怎么把日本打跪下的戰略和戰術方案, 這就是美國太平洋戰爭能夠那么順利的原因之一:先打哪兒后拿哪兒, 為什么打為什么拿, 拿來干嘛, 人家美國人心中有數。

更有意思的是, 這些把日本打跪下的戰略和戰術是從1902年開始討論和準備的。 可能會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在日俄戰爭都還沒有開始的1902年, 美國就已經在考慮如何打敗日本了。

怎么會這樣?

1898年, 美國在美西戰爭中戰勝了老牌殖民主義帝國西班牙, 得到了古巴、波多黎各、關島和菲律賓這些西班牙最后的海外領地的控制權, 西班牙從此就不再是帝國了。

第26任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在2006年在美國人評選的“影響美國的100位人物”中名列第15位, 但筆者個人認為這個排名是被嚴重低估了, 他的功績都不限于在總統任上, 他還是美國的“海軍之父”, 他是“海權論”發明者阿爾弗雷德?馬漢的弟子, 他把他老師的理論付諸了實現。


西奧多·羅斯福

美西戰爭時期, 美國人的眼光都只盯著古巴, 只有當時只是海軍部長助理的西奧多?羅斯福記著還有一個菲律賓。 他準確地掌握了西班牙人太平洋艦隊的實力, 在正式開戰的一年之前就把一支艦隊送到了遠東待機, 在美西開戰之后, 杜威準將立即帶領這支包括4艘巡洋艦和兩艘炮艇的艦隊消滅了西班牙艦隊。

這里面有一個有趣的插曲, 在美國艦隊在馬尼拉灣打西班牙艦隊的時候, 5艘德國軍艦靜靜地在邊上圍觀。 舊大陸的老牌殖民者們并不認為新大陸的后起之秀也會對遠東有興趣, 想等消滅了西班牙艦隊的美國人離開之后把這個千島之國撿來, 菲律賓再加上德國人在南太平洋上已經擁有的那些島鏈, 德國人就可以稱霸西南太平洋了。

但德國人失望了,美國人既要消滅西班牙艦隊,也要菲律賓這塊殖民地,這個插曲說明了當時遠東太平洋地區對殖民主義帝國主義列強的吸引力。

其實,在離開美國西海岸大約6000海里(11000公里以上)遠的地方擁有了一塊那么大的殖民地對于美國也是一個很大的負擔,先不講和西班牙的戰爭以及后來鎮壓菲律賓人反抗時付出的軍費,光是因為接受西班牙修建的基礎設施,美國就付給了西班牙人2千萬美元,這筆錢拿到現在可要值6億美元,得來不易的菲律賓絕不能再給別人搶了去,結果保衛菲律賓就成了美國人最大的心病。

有可能為了菲律賓而同美國開戰的有英國、俄國、法國、德國、荷蘭以及剛剛擊敗了老大帝國大清的后起日本。而這些國家里最危險的就是已經通過甲午戰爭而從大清割得了臺灣的日本。因為只有日本才有可能聚集起占領菲律賓所需的陸上作戰部隊,而且從臺灣南部的基隆港出發,航行不到300海里(555公里)就可以在菲律賓呂宋島的北部登陸。

這就是阿德納·查菲(Adna Chaffee)中將在1902年菲律賓總督任上開始考慮的問題,從菲律賓總督卸任之后,查菲出任了陸軍參謀長。此時的日本在日俄戰爭中戰勝了俄國,完全躋身于列強行列,原來和諸列強締結的不平等條約全部得到了修訂。


1902年就在琢磨消滅日本的查菲中將

查菲在制定美國防衛計劃時發明了使用色彩作為代碼,比如紅色代表英國、黑色代表德國、綠色代表墨西哥、而橙色代表日本。色彩代碼的好處除了簡明保密之外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調色,比如當時英國和日本的關系不錯,美國在考慮和日本開戰時就一定要考慮同時和英國開戰的可能性,因此就有了紅橙色作戰計劃。

這些色彩代碼中有些基本上就是一種純粹的抽象,比如和墨西哥作戰用的綠色,但也有一種從來沒有片刻忘記過的顏色,那就是對日作戰的橙色。

俄國在一次世界大戰后期發生了布爾什維克革命,各列強的聯合干涉以及國內矛盾使得國力大幅度減弱,短時間不會采取對外動作,三個世紀以來一直是歐洲噩夢的俄羅斯總算已經沒有了威脅,當然就更加不會來動菲律賓的腦筋。

英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的布爾戰爭中的表現就已經給人一種“帝國已經垂老”的印象,甚至帝國崩潰論都開始出現。雖然英國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勝國,而且在戰后處理中得到了德國遺產中最可口的那一份,使得大英帝國登上了不管是人口還是土地面積的頂峰,但是可以明顯地看出一戰之后的英國已經無力開展一場和別國的戰爭了。

至于法國和荷蘭,本來美國就沒有把這兩個國家看作威脅,一戰之后就更加不會了。

德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戰敗,不再對美國以及海外領地構成威脅,德國失去的海外殖民地,被英國、法國和日本瓜分,特別是日本分得了赤道以南太平洋上的德國島嶼,這樣就切斷了美國從夏威夷到菲律賓的交通線,只要日本人愿意,隨時都可以孤立菲律賓,在菲律賓的美國守衛隊的處境非常危險。

這樣,美國就認定了只有沒有受到一戰的涂炭,又在戰后處理時吃到了最可口的那一份,而且還在堅持對外擴張政策的日本才是美國的唯一敵人,現在討論的不是作戰的可能性,而是如何作戰了。

幾乎所有國家都有假想敵,那只是一種提法,并不能說明什么。日本在1936年把美國正式作為了假想敵,但日本并沒有準備和美國開戰的任何具體計劃,美國官方戰史中經常在譏笑日本人的無準備。美國可不是這樣的,既然把日本作為了假想敵,那就會準備和日本的作戰計劃,具體的。

如果當時的日本人知道美國人成天在瞎琢磨些什么,估計會嚇昏過去。

德國人就可以稱霸西南太平洋了。

但德國人失望了,美國人既要消滅西班牙艦隊,也要菲律賓這塊殖民地,這個插曲說明了當時遠東太平洋地區對殖民主義帝國主義列強的吸引力。

其實,在離開美國西海岸大約6000海里(11000公里以上)遠的地方擁有了一塊那么大的殖民地對于美國也是一個很大的負擔,先不講和西班牙的戰爭以及后來鎮壓菲律賓人反抗時付出的軍費,光是因為接受西班牙修建的基礎設施,美國就付給了西班牙人2千萬美元,這筆錢拿到現在可要值6億美元,得來不易的菲律賓絕不能再給別人搶了去,結果保衛菲律賓就成了美國人最大的心病。

有可能為了菲律賓而同美國開戰的有英國、俄國、法國、德國、荷蘭以及剛剛擊敗了老大帝國大清的后起日本。而這些國家里最危險的就是已經通過甲午戰爭而從大清割得了臺灣的日本。因為只有日本才有可能聚集起占領菲律賓所需的陸上作戰部隊,而且從臺灣南部的基隆港出發,航行不到300海里(555公里)就可以在菲律賓呂宋島的北部登陸。

這就是阿德納·查菲(Adna Chaffee)中將在1902年菲律賓總督任上開始考慮的問題,從菲律賓總督卸任之后,查菲出任了陸軍參謀長。此時的日本在日俄戰爭中戰勝了俄國,完全躋身于列強行列,原來和諸列強締結的不平等條約全部得到了修訂。


1902年就在琢磨消滅日本的查菲中將

查菲在制定美國防衛計劃時發明了使用色彩作為代碼,比如紅色代表英國、黑色代表德國、綠色代表墨西哥、而橙色代表日本。色彩代碼的好處除了簡明保密之外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調色,比如當時英國和日本的關系不錯,美國在考慮和日本開戰時就一定要考慮同時和英國開戰的可能性,因此就有了紅橙色作戰計劃。

這些色彩代碼中有些基本上就是一種純粹的抽象,比如和墨西哥作戰用的綠色,但也有一種從來沒有片刻忘記過的顏色,那就是對日作戰的橙色。

俄國在一次世界大戰后期發生了布爾什維克革命,各列強的聯合干涉以及國內矛盾使得國力大幅度減弱,短時間不會采取對外動作,三個世紀以來一直是歐洲噩夢的俄羅斯總算已經沒有了威脅,當然就更加不會來動菲律賓的腦筋。

英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的布爾戰爭中的表現就已經給人一種“帝國已經垂老”的印象,甚至帝國崩潰論都開始出現。雖然英國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勝國,而且在戰后處理中得到了德國遺產中最可口的那一份,使得大英帝國登上了不管是人口還是土地面積的頂峰,但是可以明顯地看出一戰之后的英國已經無力開展一場和別國的戰爭了。

至于法國和荷蘭,本來美國就沒有把這兩個國家看作威脅,一戰之后就更加不會了。

德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戰敗,不再對美國以及海外領地構成威脅,德國失去的海外殖民地,被英國、法國和日本瓜分,特別是日本分得了赤道以南太平洋上的德國島嶼,這樣就切斷了美國從夏威夷到菲律賓的交通線,只要日本人愿意,隨時都可以孤立菲律賓,在菲律賓的美國守衛隊的處境非常危險。

這樣,美國就認定了只有沒有受到一戰的涂炭,又在戰后處理時吃到了最可口的那一份,而且還在堅持對外擴張政策的日本才是美國的唯一敵人,現在討論的不是作戰的可能性,而是如何作戰了。

幾乎所有國家都有假想敵,那只是一種提法,并不能說明什么。日本在1936年把美國正式作為了假想敵,但日本并沒有準備和美國開戰的任何具體計劃,美國官方戰史中經常在譏笑日本人的無準備。美國可不是這樣的,既然把日本作為了假想敵,那就會準備和日本的作戰計劃,具體的。

如果當時的日本人知道美國人成天在瞎琢磨些什么,估計會嚇昏過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