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熱點»正文

楼市巨变!一线城市房价都顶不住,2018年下半年楼市会怎么走

【房產吐槽哥(微信號公眾號:fangchanmen)】謝絕任何微信號和媒體未經許可轉載!轉載請后臺聯系, 但歡迎各位轉發到朋友圈

除了文玩、古董, 老的東西比新的貴是很少見的現象。 不過, 在房地產行業來說, 這種情況大家早已習以為常了, 尤其是如今在一二線熱點城市。 二手房不僅占樓市總成交比重越來越大, 而且價格也有比新房更貴的趨勢。 對此, 業界稱之為“房價倒掛”。

2017年下半年至2018年上半年期間, 如果時常關注樓市一定對于徹夜排隊、冒雨驗資、萬人搶房等等詞匯不陌生。

前段時間, 杭州兩新盤入市, 有報道如此形容:“凌晨排隊、冒雨驗資、萬人登記……購房者由于體力不支被抬走,

這不是在買房而是在玩命!”更早一些的時候, 南京搶房大戰打得正酣, 當時號稱是, 即便是百萬存款證明的購房門檻, 也抵擋不住購房者徹夜排隊搶房的瘋狂。 那么, 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其實原因很簡單, 在本輪樓市調控中, 很多城市都出臺了限價政策, 即新盤價格每平米不得超過多少錢, 否則無法獲得預售許可證。 這樣一來, 一些上市的新盤價格明顯低于周邊市場價格。 也就是開篇說的房價倒掛, 等于買到就大賺特賺, 所以才如此瘋狂。 當然, 新房價格低于二手房主要原因之一;入市新房源不足, 購房需求被擠壓等因素也不可忽視。

隨著今年上半年過去,

各方總結數據粉墨登場, 透露出很多信號。 比如說接下來小編要列舉的這組數據, 它表明北上廣深的房價只漲不跌的神話已經破滅, 新房價格持續下跌, 甚至已經比二手房價格還要低。

據中國指數研究院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 今年上半年北京住宅均價為約為3.9萬元/㎡, 較去年同期下降4個百分點。 其中, 新房成交均價約為5.4萬元/㎡, 二手房成交均價約為5.6萬元/㎡。

為了進一步驗證真實情況, 小編還特意查看了其他機構給出的數據。 北京市房地產協會數據為6月新房成交均價約為4.5萬元/㎡, 二手房成交均價約為6.3萬元/㎡;另一份機構調查數據為6月新房成交均價約為4.4萬元/㎡, 二手房成交均價約為6萬元/㎡。

由此, 我們不難發現,

雖然可能因為樣本的不同, 造成價格數值的出入, 但是二手房已經高于新房從三份數據都可以看出。

與此同時, 不僅僅是北京, 上海、深圳也是如此。

有數據顯示, 上海最新新房成交均價約為4.5萬元/㎡, 二手房成交均價約為5.1萬元/㎡;深圳最新新房成交均價約為5萬元/㎡, 二手房成交均價約為5.2萬元/㎡。

“北上廣深”這四個超級城市, 只有廣州最新房價是新房與二手房基本持平, 但如果按照目前的趨勢, 二手房高于新房是遲早的事情。 這是否意味著我國樓市徹底要涼了呢?

對此, 小編認為, 樓市是真涼, 還是看起來涼, 是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不然, 也不會出現 “越調越漲”的怪圈。

首先, 有一點可以肯定, 官方這次的態度堅決, 從結果來看成效明顯,

一二線城市的熱點城市的調控情況看上很美好。 在一定程度上, 改變了市場看漲的預期, 這很重要值得肯定。

但是有沒有問題呢?答案是有的, 一是宏觀干預的層層政策加碼, 過去的歷史來看往往是壓得越狠反彈得越厲害, 區別只是壓多久而已;二是堵住了投機炒房, 會不會了堵住了真實購房需求, 加劇“買不到”的矛盾, 而引發恐慌, 為反彈到新高埋下隱患。

可以說, 現在北上廣深也相繼步入新房低于二手房價格的時代, 會讓更多炒房投機者倒吸一口冷氣, 感受樓市的涼意。 不過, 小編以為如果以此為信號作為看空樓市的理由, 恐怕有待商榷。

新房和二手房價格出現倒掛多是在人口流入多、購房需求旺盛以及相對發達的地區。

細究起來, 除去調控等特定影響, 有一個因素是出現價格倒掛的基本邏輯。

簡單來說, 就是市中心沒有什么地來開發了, 新盤大部分是偏遠地區;而買二手房又大多是買靠近中心的。 所以, 才會導致出現二手房均價新房。

舉例說明, 假設北京五環這個月新房賣出100套, 二手房也賣出100套(實際情況也是銷售面積各占一半, 為了更直觀的理解, 假設銷售的每套面積相同), 那么從1環往外, 新房成交數量是5、15、30、30、20;二手房則剛好相反。 所以二手房單價貴的要多余新房單價貴的, 即便是真實情況可能是同區位的新房貴, 均價統計起來就會發生倒掛。

綜上所述, 如果把這當成是樓市要涼, 房價要大跌的信號, 還是別當真!

作者微信公眾號:房產吐槽哥(fangchanmen),歡迎交流!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