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我们招募摄影师 记录快递车交错的路口

你走在路上的每一分鐘, 身邊都會有快遞員經過。

我們覺得, 應該把這事兒拍下來。 當然, 完成這個項目并不簡單。

快遞員, 這些城市里的“跑男”, 他們為城東頭的姑娘送一束花, 為一位母親送上急需的藥物, 到火車站為丟三落四的人送上證件。

在街頭奔跑的快遞車里, 運送著貨物、食物, 但也有各種稀奇古怪的東西, 面對著的是每一個個體的特殊需求。 快遞所能運輸的物品, 被都市人的想象力和都市生活所創造, 在不斷地增加。

有則新聞說的是, 一位網購火鍋底料的男子, 因為填錯了地址, 水燒開了,

卻無料下鍋, 最終, 快遞員及時解決了這場聚會的尷尬。

除了人, 可能沒有什么是不能被快遞的。

說快遞員是“跑男”, 可能也有些偏頗, 我就親眼見過, 一位戴快遞公司特制的長耳朵卡通帽的女子, 騎著電摩托上了高架, 在灰色的城市里, 她那黃色顯得特別突出。 但匆匆之下, 只是一個背影。

大多數時候, 我們瞅見的都是快遞員的背影。


2018年2月4日, 北京。 從事閃送工作以來, 張拴勛接到過許多“奇葩”的訂單。 來源 | 視覺中國


2017年8月1日, 四川成都。 氣溫居高不下, 大多數人待在空調房的同時也選擇了外賣。 來源 | 東方IC


2012年1月19日, 河南洛陽。 雪路上, 郵政投遞員張建武小心翼翼地騎行。 來源 | 視覺中國

從街頭回到居所, 在電梯里遇到的最多的人也不再是鄰居。

我們一次又一次地為陌生人打開門, 但交接儀式非常短暫。 我們對這些忙碌在身邊并貼近我們私人生活的陌生人, 既警惕又(不得不)開放。

快遞是否加速了都市的陌生化?有人說快遞和一些亞文化如“宅文化”相互滋養著。 當我們發現行走在路上的都是快遞員的時候, 是否說明, 對這個城市的街道使用率最高的其實是快遞員?快遞員究竟和城市是怎樣的關系?

一些資深的快遞員對自己的行走路線有最佳的規劃, 從而能夠以最為高效的方式將包裹送到每一個門口。 但很少有人和他們聊過對這個城市的看法, 在眾人口中的騎手, 似只是這個城市里的異質元素, 與他們有關的新聞只是交通事故。

研究城市社會學的學者曾提出:構成城市的那些物質,

只有通過經常使用, 形成習慣之后, 才會像工具器物與其使用者的關系那樣, 與居民和社區中固有的勃勃活力聯系起來。 [1]


2018年1月26日, 北京, 十家快遞春節不歇業。 來源 | 視覺中國

如今, 當我們的現代生活逐漸走向虛擬的空間, 城市的活力, 是否主要由穿行在街頭的快遞小哥所激發?他們的身體介入了這個城市, 他們撿拾著真正的物品, 俯下身子搬運。 快遞小哥代替了我們行走在去餐廳的路上, 去超市的路上, 去咖啡廳的路上。

而在網絡中, 那些按下購買鍵的都市人, 是否可以說——身體正在“消失”。 關于網購, 有學者指出, 這一行為消解了需要身體力行的各種場景。 網購中的人際交往“雙方的邂逅是短暫的、陌生的、高度片段化和表層化的”;網購的體驗相當抽象,

“因為買者的身體并沒有留下一串軌跡。 ”時間和空間感的喪失讓我們的記憶變得模糊, 我們生命體驗從與人接觸變成與符號接觸, 最終變得空洞。 [2]

無論是買一本書, 還是買一頓飯, 網絡的界面都沒有太大的不同。 網購的踏實性, 不僅在于物品會準確地送上門, 你甚至可以追蹤送外賣小哥的軌跡, 他應到達的時間是以分鐘計算的。

這種購物體驗的理性, 也許正是社會學家喬治·里茲所言的麥當勞化(McDonaldization), 在大城市里, 由于對效率、速度的追求, 諸多社會經歷如同麥當勞套餐一樣, 以精準的方式實現, 減少了不可預測性, 技術至上, 但“人味兒”卻喪失了。

[3]


2017年11月14日, 山東濱州, 高校大學生們利用中午放學時間集中取快遞。 來源 | 視覺中國

攝影, 正是讓一些原本需要“真身”接觸的社會實踐(比如購物)變成薄薄一片兒的開端(成了透過照片購物)。 照片替代了我們與物質實體的接觸。 傳統的街頭攝影也不再那么流行, 畫廊里所謂高大上的作品, 不少是攝影者坐在電腦前“想”出來的。 并非是對這種行為的質疑, 但您不覺得似乎少了點什么?

在社會學家齊美爾所描述的現代大城市里, 人際關系明顯地偏重于眼睛的活動而不是耳朵的活動。 他認為主要原因在于公共交通手段, 因為在現代交通工具發展起來之前, 人們不可能面對面地看著幾十分鐘甚至幾個鐘頭都彼此不說一句話。 [4]

不過,這種都市體驗隨著交通通訊技術的不斷升級,到了今日的社交網絡,反倒顛倒了——我們的眼睛開始退化,我們的頭腦里都是各種吵吵著的聲音。傳統意義而言的攝影的衰落,也就可想而知,因為可拍的對象變空洞了。

OFPiX曾連續七年發起了還鄉計劃,調動回到故鄉的眼睛展開觀察,以及用相機將之描述。我們也曾發起過對城市居住地的觀察項目,比如針對北京超大社區回龍觀的紀實攝影項目,以及用手機拍攝自己生活社區的“都市客” 。

快遞,這個概念已被諸多媒體探討,但通常都是對快遞員生活故事的描繪,對物流業的闡述,這一次,OFPiX與谷雨計劃聯合發起的《快遞》這個攝影項目,我們將把快遞放到城市生活的背景中,以影像為工具,呈現每個具體的人在當下這個具體的時空中的經歷。我們將走到街頭,我們要用力地去看,去記錄,我們將由表及里地去挖掘故事,也許,它就是寫給未來的一部當下的城市生活史。

如果您也和我們一樣,對一個快遞包裹里的城市文化,一個騎手眼里的都市生活,一個御宅族的購物經歷充滿興趣,歡迎加入《快遞》這個項目,讓我們來一次重返街頭的攝影行動。

攝影師招募

《快遞》將從招募攝影師開始,以工作坊的形式展開具體的操作,每一位攝影師都將獨立完成一個從快遞這個視角切入的對都市生活的觀察項目,形成一個圖文結合完整的文本。最終在谷雨和OFPiX的平臺上發布。

我們首先會對申請參與者做一個遴選,選擇15名左右的攝影師。

具體申請方式:

參與者需要有專業攝影或藝術創作的經歷。(當然,您也可以是一位資深的業余者,那么我們需要參考您的影像作品。)

招募截止時間:

本通知發出后一周內。

請發郵件至:

[email protected]

郵件標題:

“快遞+個人姓名”

申請所需材料:

a. 一份個人簡歷

b. 攝影作品鏈接,或者一份作品的PDF(注意,請不要發壓縮文件)

c. 一句話關于您對快遞這個項目的觀點。(注意,請不要發您具體的方案,以避免與最終入選者的拍攝計劃產生可能的撞車,從而出現觀念剽竊的爭議)

參考文獻

[1] [美]RE.帕克、EN. 伯吉斯、RD.麥肯齊:《城市社會學:芝加哥學派城市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宋俊嶺、鄭也夫譯,第5頁。

[2]參見王建民《“網購”與消費社會的支配邏輯》,《新視野》2016年第6期。

[3]參見陳洋《中國快遞是靠人口紅利和碎片化商業生態構筑的金字塔》,《南方人物周刊》2017年3月13日第7期。

[4]齊美爾:《社會學》,第4版,柏林,1958年,第486頁。轉引自[德]瓦爾特·本雅明:《巴黎,19世紀的首都》(北京:商務印書館,2013年),劉北成譯,第101頁。

撰文?|?任悅??視覺設計?|?張家馨??視覺統籌?|?于濤??運營編輯 |?趙嘉慧??運營統籌?|?迦沐梓

項目策劃 |?OFPiX?x?谷雨影像??騰訊谷雨計劃支持

谷雨影像為騰訊谷雨旗下影像故事欄目。查看快遞項目進度,了解更多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谷雨影像GuyuVision”,投稿與合作請發郵件至[email protected]

[4]

不過,這種都市體驗隨著交通通訊技術的不斷升級,到了今日的社交網絡,反倒顛倒了——我們的眼睛開始退化,我們的頭腦里都是各種吵吵著的聲音。傳統意義而言的攝影的衰落,也就可想而知,因為可拍的對象變空洞了。

OFPiX曾連續七年發起了還鄉計劃,調動回到故鄉的眼睛展開觀察,以及用相機將之描述。我們也曾發起過對城市居住地的觀察項目,比如針對北京超大社區回龍觀的紀實攝影項目,以及用手機拍攝自己生活社區的“都市客” 。

快遞,這個概念已被諸多媒體探討,但通常都是對快遞員生活故事的描繪,對物流業的闡述,這一次,OFPiX與谷雨計劃聯合發起的《快遞》這個攝影項目,我們將把快遞放到城市生活的背景中,以影像為工具,呈現每個具體的人在當下這個具體的時空中的經歷。我們將走到街頭,我們要用力地去看,去記錄,我們將由表及里地去挖掘故事,也許,它就是寫給未來的一部當下的城市生活史。

如果您也和我們一樣,對一個快遞包裹里的城市文化,一個騎手眼里的都市生活,一個御宅族的購物經歷充滿興趣,歡迎加入《快遞》這個項目,讓我們來一次重返街頭的攝影行動。

攝影師招募

《快遞》將從招募攝影師開始,以工作坊的形式展開具體的操作,每一位攝影師都將獨立完成一個從快遞這個視角切入的對都市生活的觀察項目,形成一個圖文結合完整的文本。最終在谷雨和OFPiX的平臺上發布。

我們首先會對申請參與者做一個遴選,選擇15名左右的攝影師。

具體申請方式:

參與者需要有專業攝影或藝術創作的經歷。(當然,您也可以是一位資深的業余者,那么我們需要參考您的影像作品。)

招募截止時間:

本通知發出后一周內。

請發郵件至:

[email protected]

郵件標題:

“快遞+個人姓名”

申請所需材料:

a. 一份個人簡歷

b. 攝影作品鏈接,或者一份作品的PDF(注意,請不要發壓縮文件)

c. 一句話關于您對快遞這個項目的觀點。(注意,請不要發您具體的方案,以避免與最終入選者的拍攝計劃產生可能的撞車,從而出現觀念剽竊的爭議)

參考文獻

[1] [美]RE.帕克、EN. 伯吉斯、RD.麥肯齊:《城市社會學:芝加哥學派城市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宋俊嶺、鄭也夫譯,第5頁。

[2]參見王建民《“網購”與消費社會的支配邏輯》,《新視野》2016年第6期。

[3]參見陳洋《中國快遞是靠人口紅利和碎片化商業生態構筑的金字塔》,《南方人物周刊》2017年3月13日第7期。

[4]齊美爾:《社會學》,第4版,柏林,1958年,第486頁。轉引自[德]瓦爾特·本雅明:《巴黎,19世紀的首都》(北京:商務印書館,2013年),劉北成譯,第101頁。

撰文?|?任悅??視覺設計?|?張家馨??視覺統籌?|?于濤??運營編輯 |?趙嘉慧??運營統籌?|?迦沐梓

項目策劃 |?OFPiX?x?谷雨影像??騰訊谷雨計劃支持

谷雨影像為騰訊谷雨旗下影像故事欄目。查看快遞項目進度,了解更多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谷雨影像GuyuVision”,投稿與合作請發郵件至[email protected]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