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这里每天都在上演过河拆桥之举,却被世人称赞是古文明瑰宝

“到潮不到橋,枉費走一遭”。 這“潮”, 是有著|“潮人故里, 天下名州”之譽的粵東名城潮州市。 這橋, 就是與趙州橋、洛陽橋、盧溝橋并稱中國四大古橋的廣濟橋。

潮州是古代廣東通向福建、浙江等地的交通要津, 但煙波浩渺江水傾流的韓江, 阻礙了東西兩岸的溝通與交流, 給往來客商行者帶來了諸多不便。

于是, 在南宋乾道七年(1171年), 由當時州守曾汪倡議, 造舟為梁, 以八十六只船架設浮橋, 并在中流砌一個長寬均為五丈的大石墩, 以固定浮橋, 取名"康濟橋"。

康濟橋建成后屢被洪水沖毀, 歷經重修、又毀、再修;每次重修改造,

都在江兩邊向江中逐漸加修石洲(石橋墩), 搭上板梁, 形成梁橋, 并在石洲上建亭修閣, 于是江兩邊變成了兩座梁橋, 江中心仍保留梭船浮橋。 至明代宣德十年(1436年), 再次復修后更名為廣濟橋。

到明朝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 歷時359年廣濟橋最終形成了保存至今的“十八梭船廿四洲”的格局, 梁橋與浮橋完美結合成一體, 成為中國四大古橋之一。

廣濟橋浮橋部分由十八艘木船連接而成, 浮橋也跟著水位的高低隨之升降浮沉。 潮人覺得該木船兩頭尖, 像古時候人們織布的梭子, 故稱之為梭船。 這些船可啟可閉, 閉合可連接二邊梁橋, 開啟能通行大型船舶和快速排洪, 獨具匠心彰顯了古代人的聰明才智, 也被橋梁專家茅以升教授譽為“世界上最早的啟閉式橋梁”。

如今依然每天晝通夜斷, 上演“過河拆橋”之舉, 以便船只往來。

不過在潮州, 還流傳著此橋系韓語被貶潮州后, 決心要在東城外的惡溪上建造一座橋, 奈何水闊流急難以施工, 便請侄兒韓湘子及八仙和活佛廣濟和尚相助, 他們大施法力各顯神通, 終于建成, 所以潮州百姓習慣稱這座橋為“湘子橋”。

“潮州八景”之一的“湘橋春漲”, 就是描繪每年三月桃花水汛時期, 韓江水漲, 河面陡然增闊, 十八梭船的漲落隨潮水浮沉升降與橋東西墩連成一線, 恰似長龍臥波的美景。

歷經數百名風雨滄桑, 廣濟橋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已是殘破不堪, 1958年曾對全橋進行維修, 拆除了十八梭船, 改建為三孔鋼架及兩處高樁承臺式橋梁。

直到2003年, 廣濟橋開始依明代風格進行修復復原, 2007年才竣工完成。

"方文一樓、十丈一閣, 華稅彤撩, 雕榜金桷, 曲欄橫檻……“廣濟橋橋墩上修建了各樣的亭閣屋宇, 題匾其上:奇觀、廣濟、凌霄、登瀛、得月、朝仙等, 風景這邊獨好。

一座座飛檐翹角雕梁畫棟亭臺, 造型精美, 茶舍酒肆旗幡招展, 儼然熱鬧集市, “一里長橋一里市”, 鮮活而生動。

潮州湘橋好風流, 十八梭船廿四洲。 廿四樓臺廿四樣, 兩只鉎牛一只溜。 如今的廣濟橋, 已不僅只是用于交通, 同時一處留存韓江之上的古代文明瑰寶, 成為人們到潮州旅游必賞之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