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开盘大涨40%,市值突破300亿美元!背靠三亿用户的拼多多险中求富贵

作者/喜樂阿

編輯/吳春輝

品途解讀:是為錢?為名?還是想用這種極端的方式親手改變拼多多的未來?不得而知。 但可以確定的是, 拼多多上市后必定會面臨巨大的生存挑戰, 轉型是必然的選擇;而清醒的黃崢很可能早有計劃。

7月26日, 拼多多正式掛牌納斯達克, 股票代碼:PDD, 成為國內首個兩地敲鐘上市的公司。

拼多多敲鐘儀式現場直擊

記者在上海陸家嘴的敲鐘儀式上第一時間獲知, 拼多多開盤報美元, 較發行價19美元上漲40%, 盤前競價成交26.62美元。 截止發稿前, 市值近三百億美元。

值得提及的是, 拼多多這次完成了16.3億美元的融資(官方表示,

16.3億美元是沒有行使超額認購之前的融資額, 行使超額認購權后融資18.7億美元)。

黃崢在敲鐘儀式現場發表了感言:拼多多植根于中國和上海, 希望未來新電商的模式能覆蓋全球, 這也是為什么拼多多選擇紐約、上海兩地同步敲鐘儀式的原因。 拼多多致力于成為Costco和迪士尼的結合體, 平臺上不光提供超高性價比, 同時也富有娛樂性的產品及服務, 黃崢再次坦誠目前公司離此目標還有相當遠的距離。

黃崢還透露, 未來拼多多將在農業上進行重要布局, 進一步打通農產品流通環節。 2017年度, 拼多多共計催生9億多筆扶貧訂單, 銷出183萬噸農貨, 覆蓋90%國家級貧困縣。 據了解, 2018年, 拼多多將投入100億元資源,

加速進入500個產地, 扶持1萬名新農人, 幫助更多農產品產地解決貨源與交付難題。 不知這是否暗示著未來拼多多平臺上生鮮會是其核心業務之一。

IPO后, 黃崢也將捐出其擁有的2.3%公司股份成立私人慈善基金;按IPO發行價計算, 黃崢此次捐出的資金約為4.47億美元。 此外, 黃崢還計劃另建一個私人慈善基金, 以支持科學和醫學等前沿技術的研究。

回過頭來看, 拼多多赴美IPO一事頗有“一波三折”的風味, 遞交給SEC的招股書更新了兩回, 從起初募資不超過10億美元到調升至最終的18.7億美元。 顯然這在近期資本市場錢荒的大環境里實屬難得了。 同時, 騰訊和紅杉資本擬在此輪IPO中分別增持2.5億美元。

有趣的是, 拼多多的發行價也一直有所變化,

從媒體爆料的22.8美元到最后黃崢堅持的19美元, 或許黃崢還是保持著冷靜, 以求穩為主。

由此看來, 社交電商第一股這個故事, 看起來倒是符合向來深諳社交密事的美股市場的口味。

有趣的是, 拼多多的發行價也一直有所變化, 從媒體爆料的22.8美元到最后黃崢堅持的19美元, 或許黃崢還是保持著冷靜, 以求穩為主。

由此看來, 社交電商第一股這個故事, 看起來倒是符合向來深諳社交密事的美股市場的口味。

光芒萬丈:3.44億人背后的真相

在今年6月第一次正式提交招股書開始, 外界對拼多多的揣測就沒有停止過。 止血上市, 流血上市等詞不斷出現在媒體頭條。

最早成立于2015年4月, 3年后IPO, 黃崢這一番躍進就是為了“割外國的韭菜”?

拼多多招股書顯示, 截止2018年6月30日的12個月間, 拼多多GMV達2621億元, 活躍買家數達3.44億, 活躍買家平均消費額從674元增至763元;躍升為繼淘寶、京東之后的電商第三股勢力。

根據QuestMobile發布的中國移動互聯網2018半年報告, 截止2018年6月, 綜合電商行業用戶規模直逼8億, 行業滲透率突破70%;而在新增的用戶中, 三四線城市用戶占比過半41歲以上用戶同比增加35%。

據報告分析, “拼團”、“砍價”、“分享立減”等社交裂變的模式的出現和迅速擴張正是吸引大批三四線城市用戶的主要原因。

以拼團、低價為公司主打旋律的拼多多已經吸引了3.44億人次, 這些人背后三線以下城市占據達到57%, 女性用戶占比70.5%, 25-35歲用戶占比57.8%。

在品途商業評論(ID: pintu360)看來, 黃崢創建的拼多多之所以能在短時間內超乎尋常的增長,

最大還是得益于該公司真正抓住了中國消費大環境不均衡發展的市場必然需求;也就是三四線甚至以下城市的用戶消費需求。

創業從來不是一件簡單的社會實踐, 以創業浪潮為巔的今天, 實業經濟面臨迫切轉型, 新零售時代下, 一份深度創業何嘗不與國民經濟掛鉤?

深耕三四線城市, 依托社交生態進行裂變, 核心亮點是拼團和低價, 拼多多在電商被淘寶和京東壟斷的格局下找到了一條不曾被人走過的路, 引領了一波新的潮流。

不妨衍生想一想, 19大報告中被儼然提出的我國新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拼多多在其中扮演了多大的革命角色?

有網絡數據統計,2017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5974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3432元,城鄉之間、經濟發達區域與欠發達區域之間的差距依然較大,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在3萬元以下的省份占2/3;在消費構成中,用于生活用品及服務、衣著等消費型需求的開支僅占10%左右。

較低的可支配收入,僅占10%的消費型需求,一方面這反映了中國經濟發展不均衡的基本事實,另一方面這也凸顯了這類消費群體對價格的極高敏感度。

鐘鼎創投合伙人孫艷華在一次品途商業評論采訪中也分享過一個基于底線城市的調研發現:三四線城市的消費者變得越來越懶了,他們花在抖音等社交app、游戲上的時間變多,在商品供給剩余的今天,面臨著極其多選擇的消費者花在電商上的時間愈發呈縮減趨勢,如何幫助消費者花最少的時間買到最好的產品是所有電商平臺需要考慮的問題。

回到上面那個問題,品途商業評論亦認為,全民社交已經風靡,這種現象早在近兩年快手、抖音、今日頭條等內容平臺火爆四五線城市的時候就已經形成了;而大環境使然,拼多多以電商角色抓住了“農村老百姓”的可支配收入,改變了這數億群體的購買場景和習慣。

曾有一名拼多多投資人對記者透露,決定投資拼多多的主要因素來源于拼多多的極致模式,它最大化刺激了消費者的購買執行力。

資本催熟:然后呢?

除了流血上市被許多人評斷之外,拼多多是否只是一場資本游戲也是另一個熱議。

這種看法并非無理取鬧。成立3年,完成了4輪融資,其中騰訊、高榕資本、紅杉資本的股份最高,占股比例分別17%、9.3%、6.8%。在不少人眼里,拼多多是一個資本催熟的典型案例。

極度依托于微信生態,騰訊給予了拼多多最自由的發展空間。這空間有多大?微信有10億用戶。這意味著拼多多拿到了一張10億流量券,獲客成本大大降低;實際上也就是眾人口中的社交電商紅利。

已然地,社交電商的紅利已經兌現在拼多多身上。

據招股書,拼多多2017年和2018年Q1 GMV分別為1412億和662億元人民幣,總訂單量分別為43億單和17億單。在營收方面,2018Q1到2016年分別為13.85,17.44,5.05億元人民幣;2018Q1實現了37倍的增長。

甚至有一個數據是,拼多多2017Q4的營收為2.448億元,京東同期營收為2.925億元,相差無幾。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社交電商紅利并非拼多多一家獨享。事實上鼓吹新零售的今天,基本上沒有一家零售企業不試圖在“社交電商紅利”上分一杯羹。說白了,大家都在啃微信生態(包括小程序)罷了。

資本的投入加快了拼多多的發展,壯大了拼多多的市場份額,以一種簡單粗暴的模式。那么然后呢?

一位業內人士對品途商業評論(ID: pintu360)表示,社交電商紅利估計持續不了多長時間了。

記者頗認可該觀點。遙觀往日阿里京東電商之路,電商紅利何不明顯?如今呢?流量又何其貴也。

現在的社交電商企業在拼命吞噬微信生態下的紅利,利用的是消費者社交空間的壓榨,甚至由于社交電商企業的“騷擾式”營銷模式,很大程度上它們也在透支消費者的社交欲望。

但當紅利不再,當消費者和市場變得更成熟,社交電商企業何以為繼?這也是拼多多需要思考的問題之一。

換句話說,資本讓拼多多在短短3年內就趕上了京東電商的流量,這也暗指了未來幾大平臺之間對用戶的新一輪爭奪將會多么激烈。

到那個時候,流量又會多貴呢?

為什么是此時此刻?

拼多多為何選在此刻上市?其實這才是最深刻的問題。

據官方數據顯示,2018年Q1季度,拼多多流動資產中仍有86.34億元現金。也就是說,拼多多并非被迫上市。

上市意味著什么?意味著公司要受到公眾監督,一切事物相比上市前都要更透明許多,也更受限制;意味著股價的波動很可能會導致公司的生死,而股價波動又深受蝴蝶效應營銷,任何因素都會影響到公司股價;意味著由于市盈率的出現,誘惑變得實體化了,上市前頗虛的股份在上市后變成了實打實的美金。

資本沒有威逼,是黃崢親手把拼多多推上了生死之境。

是為錢?為名?還是想用這種極端的方式親手改變拼多多的未來?不得而知。但可以確定的是,拼多多上市后必定會面臨巨大的生存挑戰,轉型是必然的選擇;而清醒的黃崢很可能早有計劃。

向來富貴險中求,名利與否就看你敢不敢殊死一戰。

因此,品途商業評論(ID: pintu360)推測,選在此刻上市很可能是黃崢意識到對以“社交電商”名頭起家的拼多多來說當下是IPO的最佳時機。

一是這個時間點講社交電商這個故事最恰當;二是拼多多不可能永遠依賴社交電商,若紅利消失后再謀求IPO,想必不會造成今天的吸金和估值效果;三是黃崢敢于在最好的時機內做最冒險的事拿到最多的錢給公司補充彈藥。

曾經唯品會同樣差不多3年的時間登陸紐交所,也實現了22個季度的持續盈利,但似乎股價卻不太被美股市場看好,市值從最高時200億美元縮減至今天的66.9億元美元。

這一點可以看出,盈利不是投資人對股價的唯一衡量標準,唯品會背后因用戶數量和營收的縮減而導致的無法更大規模化、可持續化發展或許是導致市值流失的原因。

接下來黃崢會帶領拼多多怎么走,未來拼多多會變成什么樣,是繼續做一家電商平臺,還是如阿里京東一樣布局物流、供應鏈、金融、云計算等領域,讓時間告訴我們答案。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和拼多多一起在成長、變化的是中國所有的零售企業,當然包括阿里京東美團點評這些巨頭,拼多多的成長很可能不會再如剛成立時那般肆意了。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對品途商業評論分析,拼多多的新模式如果是追求品質化,那很可能需要面臨品牌形象定位的轉型,短期這樣的可能性不大。

但試想,在新型城鎮化帶來的人口回流和資本回流,三四線如同國外的中小城鎮那般的商業建設趨勢下,拼多多必然要面臨“大家都不傻了,你該怎么玩兒的問題”。

那個時候,拼多多不能再以信息不對稱的模式收割市場,唯有沉下心來做渠道、做供應鏈、做產品、做品牌……這些零售消費市場的細活兒,拼多多必須要去面對。

不過招股書中倒是提到,公司計劃將40%的募資款用于增強和擴大公司現有業務,40%用于技術研發,剩余資金將用于日常公司運營和潛在投資項目。

前路未明:懸在拼多多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時代蹴就了拼多多的龐大體量,時間卻是那把達摩克利斯之劍。

拼多多已經成功圈層了屬于自己的用戶,那么接下來如何挖掘價值才是重要的。品途商業評論總結懸在拼多多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并不止一把。

第一,如上文所提,社交電商紅利不會一直持續,拼多多需要思考下一步的可能性。

第二,確定要一直依托微信生態嗎?

當拼多多增長到一定體量,包括騰訊在內,阿里、京東等平臺會帶給拼多多多大的競爭壓力?

第三,確定要一直以低價、拼團為核心發展策略嗎?

不可否認,這種極致的商業模式成就了今天的拼多多,但品途商業評論(ID: pintu360)認為單一低價的模式不是一種可持續發展的商業模式。

當消費者和市場環境愈加成熟,消費者的需求將會更加苛刻和細分化,低價和低價帶來的產品低質不可能再輕易地滿足消費者需求。

第四,確定要一直主打三四線城市消費群體嗎?

拼多多帶起了底線城市的消費需求,拉動了這些城市的消費經濟。但隨著消費群體的成熟和固定,除了要進一步滿足日益變化的消費者需求之外,拼多多勢必需要考慮“農村包圍城市”這條路到底該怎么走。

而如果要進行消費群體升級的話,隨著而來的是不是拼多多模式、渠道的升級?這其中轉型難度可想而知不會小。

第五,平臺監管制度和商家管理的矛盾該怎么解決?

今年6月上海拼多多總部爆發了一場商家維權活動,商家因認為拼多多平臺“非法凍結商家資金”而維權。據了解,這并不是第一次商家集體維權,而對一家商家的凍結金額最高達數百萬。

曾有商家告訴品途商業評論,拼多多以一家他完全不認識的涉假店鋪關聯為由,凍結了資金,之后平臺拒絕溝通,也同樣沒有告知他哪里違規。這樣的事情在拼多多平臺并不少見。

拼多多收入主要來自在線廣告和交易傭金,2017年,拼多多全年傭金及廣告收入為17億元,2018年Q1季度傭金及廣告收入達13億元,較去年同期大漲37倍。

顯然管理好平臺上的商家對拼多多至關重要,當商家對平臺失去信心,拼多多也自然會面臨生死之困。除此之外,假貨難題也同樣是懸在拼多多頭上的一把刀。

或許不止以上等方面,拼多多需要考慮到更多,包括資本市場的變化,中國經濟的升級,競爭環境的壓力等等,留給如今還依舊保持單一模式的拼多多的時間并不多了。


品途精彩活動:

新零售時代,我們該如何碰撞出更多的機會?在品途集團主辦的2018 NBI 夏季創新峰會“零售消費專場”上,你將獲得答案。

【轉載須知】

1.文章為品途商業評論原創作品,歡迎轉載。

2.轉載時請在文章開頭注明“文章轉自品途商業評論,ID:pintu360”,作者標注原文作者。

有網絡數據統計,2017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5974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3432元,城鄉之間、經濟發達區域與欠發達區域之間的差距依然較大,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在3萬元以下的省份占2/3;在消費構成中,用于生活用品及服務、衣著等消費型需求的開支僅占10%左右。

較低的可支配收入,僅占10%的消費型需求,一方面這反映了中國經濟發展不均衡的基本事實,另一方面這也凸顯了這類消費群體對價格的極高敏感度。

鐘鼎創投合伙人孫艷華在一次品途商業評論采訪中也分享過一個基于底線城市的調研發現:三四線城市的消費者變得越來越懶了,他們花在抖音等社交app、游戲上的時間變多,在商品供給剩余的今天,面臨著極其多選擇的消費者花在電商上的時間愈發呈縮減趨勢,如何幫助消費者花最少的時間買到最好的產品是所有電商平臺需要考慮的問題。

回到上面那個問題,品途商業評論亦認為,全民社交已經風靡,這種現象早在近兩年快手、抖音、今日頭條等內容平臺火爆四五線城市的時候就已經形成了;而大環境使然,拼多多以電商角色抓住了“農村老百姓”的可支配收入,改變了這數億群體的購買場景和習慣。

曾有一名拼多多投資人對記者透露,決定投資拼多多的主要因素來源于拼多多的極致模式,它最大化刺激了消費者的購買執行力。

資本催熟:然后呢?

除了流血上市被許多人評斷之外,拼多多是否只是一場資本游戲也是另一個熱議。

這種看法并非無理取鬧。成立3年,完成了4輪融資,其中騰訊、高榕資本、紅杉資本的股份最高,占股比例分別17%、9.3%、6.8%。在不少人眼里,拼多多是一個資本催熟的典型案例。

極度依托于微信生態,騰訊給予了拼多多最自由的發展空間。這空間有多大?微信有10億用戶。這意味著拼多多拿到了一張10億流量券,獲客成本大大降低;實際上也就是眾人口中的社交電商紅利。

已然地,社交電商的紅利已經兌現在拼多多身上。

據招股書,拼多多2017年和2018年Q1 GMV分別為1412億和662億元人民幣,總訂單量分別為43億單和17億單。在營收方面,2018Q1到2016年分別為13.85,17.44,5.05億元人民幣;2018Q1實現了37倍的增長。

甚至有一個數據是,拼多多2017Q4的營收為2.448億元,京東同期營收為2.925億元,相差無幾。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社交電商紅利并非拼多多一家獨享。事實上鼓吹新零售的今天,基本上沒有一家零售企業不試圖在“社交電商紅利”上分一杯羹。說白了,大家都在啃微信生態(包括小程序)罷了。

資本的投入加快了拼多多的發展,壯大了拼多多的市場份額,以一種簡單粗暴的模式。那么然后呢?

一位業內人士對品途商業評論(ID: pintu360)表示,社交電商紅利估計持續不了多長時間了。

記者頗認可該觀點。遙觀往日阿里京東電商之路,電商紅利何不明顯?如今呢?流量又何其貴也。

現在的社交電商企業在拼命吞噬微信生態下的紅利,利用的是消費者社交空間的壓榨,甚至由于社交電商企業的“騷擾式”營銷模式,很大程度上它們也在透支消費者的社交欲望。

但當紅利不再,當消費者和市場變得更成熟,社交電商企業何以為繼?這也是拼多多需要思考的問題之一。

換句話說,資本讓拼多多在短短3年內就趕上了京東電商的流量,這也暗指了未來幾大平臺之間對用戶的新一輪爭奪將會多么激烈。

到那個時候,流量又會多貴呢?

為什么是此時此刻?

拼多多為何選在此刻上市?其實這才是最深刻的問題。

據官方數據顯示,2018年Q1季度,拼多多流動資產中仍有86.34億元現金。也就是說,拼多多并非被迫上市。

上市意味著什么?意味著公司要受到公眾監督,一切事物相比上市前都要更透明許多,也更受限制;意味著股價的波動很可能會導致公司的生死,而股價波動又深受蝴蝶效應營銷,任何因素都會影響到公司股價;意味著由于市盈率的出現,誘惑變得實體化了,上市前頗虛的股份在上市后變成了實打實的美金。

資本沒有威逼,是黃崢親手把拼多多推上了生死之境。

是為錢?為名?還是想用這種極端的方式親手改變拼多多的未來?不得而知。但可以確定的是,拼多多上市后必定會面臨巨大的生存挑戰,轉型是必然的選擇;而清醒的黃崢很可能早有計劃。

向來富貴險中求,名利與否就看你敢不敢殊死一戰。

因此,品途商業評論(ID: pintu360)推測,選在此刻上市很可能是黃崢意識到對以“社交電商”名頭起家的拼多多來說當下是IPO的最佳時機。

一是這個時間點講社交電商這個故事最恰當;二是拼多多不可能永遠依賴社交電商,若紅利消失后再謀求IPO,想必不會造成今天的吸金和估值效果;三是黃崢敢于在最好的時機內做最冒險的事拿到最多的錢給公司補充彈藥。

曾經唯品會同樣差不多3年的時間登陸紐交所,也實現了22個季度的持續盈利,但似乎股價卻不太被美股市場看好,市值從最高時200億美元縮減至今天的66.9億元美元。

這一點可以看出,盈利不是投資人對股價的唯一衡量標準,唯品會背后因用戶數量和營收的縮減而導致的無法更大規模化、可持續化發展或許是導致市值流失的原因。

接下來黃崢會帶領拼多多怎么走,未來拼多多會變成什么樣,是繼續做一家電商平臺,還是如阿里京東一樣布局物流、供應鏈、金融、云計算等領域,讓時間告訴我們答案。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和拼多多一起在成長、變化的是中國所有的零售企業,當然包括阿里京東美團點評這些巨頭,拼多多的成長很可能不會再如剛成立時那般肆意了。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對品途商業評論分析,拼多多的新模式如果是追求品質化,那很可能需要面臨品牌形象定位的轉型,短期這樣的可能性不大。

但試想,在新型城鎮化帶來的人口回流和資本回流,三四線如同國外的中小城鎮那般的商業建設趨勢下,拼多多必然要面臨“大家都不傻了,你該怎么玩兒的問題”。

那個時候,拼多多不能再以信息不對稱的模式收割市場,唯有沉下心來做渠道、做供應鏈、做產品、做品牌……這些零售消費市場的細活兒,拼多多必須要去面對。

不過招股書中倒是提到,公司計劃將40%的募資款用于增強和擴大公司現有業務,40%用于技術研發,剩余資金將用于日常公司運營和潛在投資項目。

前路未明:懸在拼多多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時代蹴就了拼多多的龐大體量,時間卻是那把達摩克利斯之劍。

拼多多已經成功圈層了屬于自己的用戶,那么接下來如何挖掘價值才是重要的。品途商業評論總結懸在拼多多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并不止一把。

第一,如上文所提,社交電商紅利不會一直持續,拼多多需要思考下一步的可能性。

第二,確定要一直依托微信生態嗎?

當拼多多增長到一定體量,包括騰訊在內,阿里、京東等平臺會帶給拼多多多大的競爭壓力?

第三,確定要一直以低價、拼團為核心發展策略嗎?

不可否認,這種極致的商業模式成就了今天的拼多多,但品途商業評論(ID: pintu360)認為單一低價的模式不是一種可持續發展的商業模式。

當消費者和市場環境愈加成熟,消費者的需求將會更加苛刻和細分化,低價和低價帶來的產品低質不可能再輕易地滿足消費者需求。

第四,確定要一直主打三四線城市消費群體嗎?

拼多多帶起了底線城市的消費需求,拉動了這些城市的消費經濟。但隨著消費群體的成熟和固定,除了要進一步滿足日益變化的消費者需求之外,拼多多勢必需要考慮“農村包圍城市”這條路到底該怎么走。

而如果要進行消費群體升級的話,隨著而來的是不是拼多多模式、渠道的升級?這其中轉型難度可想而知不會小。

第五,平臺監管制度和商家管理的矛盾該怎么解決?

今年6月上海拼多多總部爆發了一場商家維權活動,商家因認為拼多多平臺“非法凍結商家資金”而維權。據了解,這并不是第一次商家集體維權,而對一家商家的凍結金額最高達數百萬。

曾有商家告訴品途商業評論,拼多多以一家他完全不認識的涉假店鋪關聯為由,凍結了資金,之后平臺拒絕溝通,也同樣沒有告知他哪里違規。這樣的事情在拼多多平臺并不少見。

拼多多收入主要來自在線廣告和交易傭金,2017年,拼多多全年傭金及廣告收入為17億元,2018年Q1季度傭金及廣告收入達13億元,較去年同期大漲37倍。

顯然管理好平臺上的商家對拼多多至關重要,當商家對平臺失去信心,拼多多也自然會面臨生死之困。除此之外,假貨難題也同樣是懸在拼多多頭上的一把刀。

或許不止以上等方面,拼多多需要考慮到更多,包括資本市場的變化,中國經濟的升級,競爭環境的壓力等等,留給如今還依舊保持單一模式的拼多多的時間并不多了。


品途精彩活動:

新零售時代,我們該如何碰撞出更多的機會?在品途集團主辦的2018 NBI 夏季創新峰會“零售消費專場”上,你將獲得答案。

【轉載須知】

1.文章為品途商業評論原創作品,歡迎轉載。

2.轉載時請在文章開頭注明“文章轉自品途商業評論,ID:pintu360”,作者標注原文作者。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