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熱點»正文

弄潮儿:抓下来的瞬间就是历史

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 騰訊圖片《鵝眼》欄目推出“人人都是弄潮兒”系列圖片策劃, 講述經典老照片背后的故事, 撫今追昔, 一張張生動影像見證40年改革開放給人們生活和思維觀念帶來的巨大變化。

作者:王文揚

在我看來, 要反映北京在改革開放40年里的變化, 著眼點應該放在三個字上:“京味兒”。 因為它是在傳統文化的積淀基礎上形成的, 折射在百姓的生活細節中, 一舉一動都反映著北京這個城市的特色。

解放后, 京味兒產生了一些變化, 但發生最大改變的還是在1978年改革開放以后——高樓大廈取代了胡同,

現代的生活方式和西方的文化大量涌進來, 使北京日益展現出新的特色。 這種老北京和新北京的差異和變化都反映在日常生活里, 你原本熟悉的一切在逐漸改變著, 直到完全改頭換面。

比如在小胡同里戴個大熱帽子燙發。 上世界90年代前期燙發很流行, 發廊又還沒有那么普及, 經常可以在胡同里看到類似的場景。 這里選的這張照片尤其有意思, 這個胡同是發廊老板的兒子帶我來的, 他之前在南斯拉夫做生意, 那天老遠見到我就招呼一句:“我們家又開了個分店!”原來他們的店在馬路邊上, 所有做頭發的人都坐在那兒, 我拍過一系列片子。

為了等適當的表情和場景, 我在這個胡同待了兩個小時, 直到這個攥著幾瓶燕京啤酒的男人過來,

這個畫面才變得更加生動。 可是現在, 別說胡同里燙發了, 這個胡同也已經被拆光不見了。

我祖籍河北, 但從小在北京長大, 對“京味兒”的生活方式非常熟悉, 我愿意用照片去表現它們。 紀實攝影的功能不就在這里嗎, 就像有句名言說的, “抓下來的瞬間就是歷史”。

即使這樣, 最初從事攝影時我并沒有什么固定的主題, 碰到什么算什么, 后來我們四兄弟都以天安門廣場為主題拍攝了一些片子, 辦了名為《廣場漫步》的展覽, 引起轟動, 我才意識到, 北京可拍的東西太多了, 就一個天安門廣場, 就不知道有多少故事。

我的那張《趕上這天兒真不賴》就是當時的展覽作品之一, 兩個人新買了一臺洗衣機,

在天安門廣場的雪地上拖著走, 現在可看不到這種場景了。

作者簡介:

王文揚, 1981年開始從事專職攝影工作, 《中國知識產權報》原攝影部主任、高級記者;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中國新聞攝影學會會員、中國藝術攝影學會理事。 三十多年來再全國各種報刊發表攝影作品千余幅, 其中三百余幅作品在國內外各種影展或比賽中獲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