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教育»正文

山水峽峪河 魏群夫


5月17日 總第1056期 保康微信平臺

山水峽峪河

魏群夫

青河攝

峽峪河是保康馬良鎮的一個原始村落, 方圓不過15平方公里, 近300戶人家, 千餘口人, 沿東西兩座高山和狹長河谷零散分佈。 峽內田園風光濃郁, 保留了原始村寨的質樸與野性。 入村, 猶入走進陶公筆下的桃花源。

仲夏時節, 一路顛簸走近峽峪河, 不為寄情山水, 只求一睹她的芳容。

來峽峪河, 得先看水。 水從兵馬峽來, 雖稱河, 但河面不寬, 密佈河床的是嶙峋怪石, 尤以巨石居多, 大者百餘見方, 或臥或立, 突兀河中, 有阻隔水流之勢。 水極清澈, 透亮, 捧而喝之,

似清泉, 微涼, 甘甜。 水沿河穀一路奔湧, 流入南漳。 河中有魚, 大小不一, 站立岸邊, 看其倏忽左右, 上下浮沉, 怡然自得, 往來歷歷在目。 河水四季不息, 因上游植被完好, 即便豐水期, 水也只增其流, 只漲其勢, 雖轟然有聲, 並不渾濁, 令人稱奇。 兩岸村民借此一河之水, 或稻或藕, 春播秋收, 周而復始, 得益于水的造化。 水好, 不經意間, 還成就了兩樣好東西:酒和豆腐。 到村民家吃飯, 這兩樣都是待客之物。

水從樹中來, 林中來, 山中來。 峽峪河的山頗有特色, 讓人過目不忘。 山以石壁為主, 垂天而降, 壁立千仞, 大開大合, 毫不做作。 人立穀底, 舉目望山, 山在雲之端, 似刀削斧鑿而成, 非大自然鬼斧神工, 難成此境。 山甚陡峭, 筆直, 雄渾, 蒼茫, 潑墨寫生最好。

山險峻, 樹木蔥郁, 峭壁之上, 樹根裸露在外, 攀附石壁, 緊抱不舍, 足見生存之艱難矣。 微風乍起, 樹枝搖曳, 樹根晃動, 樹影婆娑。 山是寶藏, 也是村民生錢的袋子, 香菇、木耳、藥材, 都從山中來, 滋養蒼生, 造福百姓。

沿河穀行走, 進入兵馬峽, 誰取此名, 不得而知。 峽內無人煙, 唯兩邊石壁林立。 峽口, 稍寬, 可容五馬並排而過, 清淺溪水在腳下石壁上潺潺流淌, 陽光投影, 波光粼粼, 恍如仙境。 腳下石壁乃一連體石, 不見其長, 不知其厚, 不得其寬, 凸凹不平, 青褐色, 連綿不絕, 延展向前。 入峽口, 稍有涼意, 光從右側立起的石壁上空一泄而下, 壁上草色葳蕤, 生機勃勃, 滿眼皆綠。 再入, 光略暗, 左右石壁森森然, 有細流自上而下, 或滲或滴, 宛如蚯蚓,

注入腳下溪流, 不見其蹤。 再入, 峽愈窄, 光愈暗, 寒氣始升, 人有夾在石壁間左右不能動彈之感, 唯有向前。 再入, 再窄, 再暗, 再涼。 一人行, 則心生懼意。 幸有同伴, 呼喊一聲, 音從石壁回聲, 如出一轍, 空蕩有聲;大笑, 石壁亦大笑, 甚是驚奇;竊竊私語, 則了無聲跡, 唯有腳步聲而已。 人在峽中, 不知今世何世矣。 為免腳下溪流濕鞋, 人在石壁上, 或跳或躍, 奮力向前, 終因溪流密佈, 行百余步, 鞋已濕矣, 涼意徒升。 約一刻鐘, 始見前方有光, 腳下石壁還在, 兩側石壁遠遁, 心中大喜:已成功穿越兵馬峽矣!出峽口, 陽光四射, 四周樹木蔥蘢, 乃有再回人世之感。 行走此峽, 深感此名不虛, 隱藏兵馬, 再好不過, 故命此名者, 非好兵也, 實乃高人也。

峽峪河因偏離集鎮,

交保康、南漳、遠安三縣之地, 外人涉足不多, 故民風依然純樸, 人情仍然濃郁。 峽內農戶耕讀傳家, 怡然自得, 或養牛喂豬, 或種田養蠶, 過著與世無爭、自給自足的農耕生活。 處深山之劣勢, 已漸成發展之優勢, 峽內的山裡土貨漸成追捧, 土雞、土豆、土物產, 山羊、山牛、山藥材, 通過微商, 已走上城裡人的餐桌。

夕陽西下, 暮色四合, 遊歷峽峪河, 始信陶淵明的桃花源了。

魏群夫, 男, 1974年7月出生于鄂西北一個農民家庭, 高中起愛好文學。 作品以散文為主, 曾在《人民長江報》《農村新報》《襄陽日報》等報刊發表。

家在保康 愛上保康品味保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