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公元前6年出了两个刘秀,两个都很牛,哪个才是真正的天选之子?

光榮與艱辛——努力中興漢光武(7)

主筆:江湖閑樂生

新莽末年, 由于王莽改革失敗, 天災四起, 全國各地都爆發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 天下無數人的命運因此改寫, 而我們舂陵劉漢宗室的子弟劉秀同學, 也被宿命牽引著, 一步步踏上了歷史的舞臺, 雖然此時他還不是主角, 甚至有點慌亂, 像只誤入叢林的小白兔, 但是他很快就找到了舞臺的感覺, 我型我秀, 秀出真我魅力。 看吧, 歷史的大幕已經拉開了。

大概就在王莽地黃年間, 天災與流民起義進一步升級, 劉秀意識到新莽王朝末日不遠, 遂毅然放棄了仕宦的理想,

離開長安這個是非地, 主動從太學畢業回家務農。

當時, 全國各地都在鬧災, 南陽也不例外, 那是大旱連綿, 莊稼枯死, 顆粒無收, 赤地千里, 別說農民了, 就是地主家都沒余糧了, 然而也不知劉秀掌握了何種農業新科技, 他家的糧食竟然沒水也能連年豐收, 這下可樂壞了他大哥劉縯, 同時也惹紅眼了當地官府與其他豪強。


圖:今劉秀老家舂陵之白水寺光武帝祠

俗話說匹夫無罪懷璧其罪, 如今南陽旱饑, 糧食每石要三千錢, 可劉秀家卻有這么多糧食, 富到流油, 這豈不是一頭大肥羊嗎?我們這些官府老爺們, 平時連地皮都要扒去三尺, 現在又豈肯讓劉家獨發“國難財“?再加上劉縯手下養的那些賓客稂莠不齊魚龍混雜,

其中不免有些打家劫舍殺人如麻的江湖豪客, 所以官府只要一認真找茬, 牽連打擊, 劉氏兄弟就吃不了兜著走了。 于是兩兄弟一合計, 不如來個三十六計走為上策:母親樊氏被安排去湖陽(今河南唐河)娘家宗族;劉縯則亡匿江湖, 花錢打點官府, 以求大事化小;劉秀倒有一個去處, 那就是逃往新野, 躲在姐夫鄧晨家里避風頭, 他倆從小關系就鐵, 現在死黨有難, 鄧晨自然義不容辭。

何況, 鄧晨家四世官宦, 父祖都曾是大漢的兩千石高官, 在新野也算是個有頭有臉的豪族, 包庇一個罪犯沒啥了不起的。

劉秀從太學校草風云人物, 忽然急轉直下, 成為田舍翁, 再到通緝犯, 他這幾年的人生可真夠坎坷了, 好在他天性樂觀,

志氣闊達, 又兼在新野親戚朋友故舊同學甚多, 所以倒也不以為苦, 平日里便與鄧晨鄧禹等人喝喝茶聊聊天, 品評一下天下事, 意淫一下陰麗華, 風聲小點了后又來往于南陽首府宛城, 一面賣糧于市, 一面交游賢達, 日子倒也過的逍遙快活。

然而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 必先死命折騰之。 劉秀的好日子很快又到頭了。 據《后漢書樊曄傳》記載, 劉秀在新野期間又因某事被官府抓了去, 下在獄里, 還不給飯吃, 差點餓死。 好在當時監獄里有個叫樊曄的小吏, 舊日與劉秀有些交情, 便偷偷的送些燒餅進去, 這才保住他的卿卿性命。 后來劉秀被鄧晨保出獄來, 經過一番打拼終于做了皇帝, 念及舊恩, 便將樊曄召來朝中, 拜為河東都尉,

賜其宮廷御食及車馬衣物, 還跟他開玩笑說:“一餅而得都尉, 何如?”一時滿朝皆笑, 群臣盡樂。 光武真是個頂有意思之人。

劉秀在新野住了一段時間后, 至地黃三年春夏之際, 流民起義也終于席卷到了南陽。 原來當時反莽根據地綠林山(今湖北京山大洪山, 屬江夏郡)的義軍本已發展至五六萬人, 但這樣問題就來了, 綠林山并沒有多大, 地方根本不敷五萬以上的人生活, 如此高的人口密度、以及山野間惡劣的衛生環境, 其結局只有一個——疫病。

連官軍都能打敗的綠林好漢, 面對疫病卻沒轍了, 由于缺醫少藥, 山上五萬多人沒多久就病死了一半, 眾好漢一商量, 覺得這綠林山不能再待了, 然而何去何從, 大家又意見不一, 誰也不肯服誰,

最后干脆散伙, 率部分頭轉移。 王常、成丹、張卬西入南郡(郡治為故楚都城江陵, 今湖北江陵縣), 由于是沿江而下, 便以“下江兵”自稱;王鳳、王匡、馬武、朱鮪(鮪音偉, 鮪魚的鮪)等人則北上南陽, 這支隊伍多以新市縣出身者居多, 于是以“新市兵”自稱。 兩路之中, 新市兵實力更強, 他們在七月份對南陽隨縣發動了強大攻勢, 平林人陳牧、廖湛聞信乃聚千余人于隨縣東北起事響應, 稱“平林兵”, 宣布加入了綠林軍體系。

當這些消息傳到了舂陵, 引得劉漢宗族們也開始坐立不安起來, 他們有的人幸災樂禍, 有的人心驚膽顫, 但更多的人則不知所措。 而作為舂陵劉氏年輕一代的領袖人物劉縯, 此時卻顯得非常平靜, 平靜的簡直有點可怕。

劉縯心里明白,他這些年苦苦等待的機會終于來了,所謂機不可失,失不在來,當今之計,起事復國已勢在必行,但在此之前,他必須先去一個地方,找一個人,聽一句話,為自己找來成功取勝的精神力量。這種力量很關鍵,也很詭異,它主宰人心,它影響重大,它若有若無,它神秘莫測,它的名字,叫做讖緯。

所謂讖緯,乃是秦漢時期的一種神秘學說。其中的讖,簡單來說就是預言,它的思想源頭非常復雜,大概來自商周時代的天命論與鬼神觀念,還有河圖、洛書的神話以及先秦百家中的歷算星相學、五德始終說、陰陽五行學等。所以說讖的歷史非常悠久,比如《左傳》之中,就有很多讖,再來我們比較熟悉的“亡秦者胡”、“今年祖龍死”以及“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還有推背圖燒餅歌之類的也都屬于讖。而讖學的流行與理論化,則始于西漢董仲舒的天人感應說以及劉向的五行災異釋經。這兩位天下大儒,為了達成自己的政治目的,非常有創意的將儒學與讖學結合起來,竟逐漸將儒家禮學發展成了體系性的宗教神學。于是在這種情況下,又有一批儒生從中衍生出了緯書,即假托儒家經典的穿鑿附會之作,比如《易緯》、《詩緯》等。緯書的可怕之處在于,它一般被宣稱為孔子所作,以將儒家經義曲解與迷信化,從而極大的加強了讖學的理論依據。至西漢末年,王莽為了宣揚自己的統治的合法性,更是大力發展讖緯,使之成為了當時社會的一門時尚顯學與主流意識形態。


中國最早的讖緯:河圖洛書

然而另王莽沒有想到的是,讖緯原來竟是一把雙刃劍,它既可以證明新朝政權的合法性,同時也可以為劉漢復國提供輿論宣傳,其運用之妙,存乎一心也。

這么一解釋,劉縯的想法就昭然若揭了,他所要去找的人,正是當時研究讖緯的一代宗師,南陽大儒蔡少公。

于是,在一個冬日的早晨,宛城蔡府迎來了一群不速之客,他們就是劉縯、劉秀、鄧晨等宿命的探尋者,他們需要蔡少公為他們解疑答惑:究竟誰,才是亂世的終結者與拯救者?

也巧了,他們來到蔡府時,正碰上一大群的心思蠢動的求讖者正圍著蔡少公,詢問天下大勢。面對大家渴求的眼神,蔡少公也不弄玄乎,直接脫口而出就道:“依老夫所搜之讖《赤伏符》,劉秀當為天子。”

讖者,詭為隱語,預決吉兇,當然都是非常隱晦的,如此便可衍生出多種解釋,以增加應驗的概率。可蔡公此讖竟如此直白,指名道姓,不容質疑,倒是很嚇了眾人一跳。而劉縯聽罷,發現讖中人名不是自己,更覺一盆冷水當頭澆下,忍不住疾聲問道:“是國師公劉秀乎?”

劉縯口中的這位“國師公劉秀”,乃新朝最著名的經學、讖緯學大宗師(沒有之一)劉向之子,原名劉歆,本來也系劉漢宗室子弟,但他善于見風使舵,早早的就投靠了權勢熏天的王莽,為他搖旗吶喊,助他登基稱帝。因此王莽對劉歆信任有加,不僅封他為新朝國師,主管朝廷的文化意識形態事務,還和他結為兒女親家。而做為新朝的教育、文化領袖,劉歆子承父業,也對經學和讖緯之術有著極為精深的研究。他不但推算出漢為火德,并早在漢哀帝建平元年(公元前6年),就已自己的名字與哀帝劉欣同音需避諱為由,將自己的名字改為劉秀,以應大讖。而由于讖緯之學甚是隱秘高深,所以當時并未引起人們的任何懷疑,但如今蔡少公竟一語道破天機,整件事情便頓時變得清晰起來,莫非劉歆就是劉秀,劉秀就是天子,他假意投靠王莽,原來另有野心?作為新莽朝廷中唯一的故漢宗室,這位國師公在政界、學界、宗族、民間都有極大的威望,如果他突然發動政變,成功的希望還是很大的。


圖:劉向劉歆父子

這件事情我們回過頭來看,當真是撲朔迷離、疑點重重。顯然,這句讖語是有心人制造的,但若說是劉歆偽造的,那么他為何不直接宣稱“劉歆當為天子。”反而要大費周章的改個名字?要知道改名應讖,這等于是造假,根本愚弄不了大眾。這樣看來,劉歆應非始作俑者,甚至可能跟此讖沒有任何關系。但問題是,據史書中說劉歆后來竟然因為這條讖語造反了,說明此讖的來源一定非常可靠。

還有更可怕的巧合:劉歆改名的這一年也就是公元前6年,剛好還是本書主人公劉秀出生的這一年。也就是說,在這一年天下同時出現了兩個劉秀,一個是父親取的名字,一個是自己改的名字,一假一真,一虛一實,一有意一無意,再配上神秘的讖語似隱似現的出沒于其中,深思之下簡直令人汗毛直豎。不管這個巧合是天干的還是人干的,它的創作者都有著堪比奧斯卡最佳編劇獎的精密巧思,其創意天下無雙,登峰造極。

扯遠了,當時宴席上的人肯定想不了我們這么多,以他們見識的局限,這會兒恐怕也只能頻頻點頭,表示認同。只有劉秀在旁,對此嗤之以鼻,便忍不住插嘴笑道:“怎見得說一定是國師公,怎見得非是指我呢?”

席間眾人聞言,這才想起這座中原來也有個叫劉秀的,不由都一愣。

當時,自然沒有人會相信眼前這位劉秀能成為皇帝。這也很正常,想想看,一個愛好種田經商,喜歡漂亮妹妹陰麗華的農村小青年,穿上龍袍是何等模樣?

所以大家當然忍不住發笑:“哈哈哈哈,文叔若為天子,我等便是神仙了!”

劉秀也笑:“我若為天子,必當撕了你們的嘴,為仙界清理門戶!”席間眾人又是大笑,捧腹捶案,鬧作一團。只有鄧晨在旁沉吟不語,陷入沉思之中。

劉秀說的話,當然是玩笑話,連他自己都不信,可是鄧晨卻信了,而且深信不疑。

離開蔡府之后,劉縯便帶著失望的心情,黯然回歸舂陵準備起事事宜不提。而劉秀則與姐夫鄧晨再回新野暫住,日子回歸平靜,但隨著南陽局勢越來越緊張,鄧晨終于忍不住對劉秀表白了:“王莽悖暴,盛夏斬人(按時令本當秋后處斬),此天亡之時也。往時會宛,獨當應耶?”

好一個鄧晨,慧眼能識珠,管中可窺豹,天下也只有他看出了劉秀有當皇帝的潛質,這是何等的目光如炬。

劉秀聞言,沉吟不答,只低下頭來,露出了如蒙娜麗莎般的微笑。

鄧晨分明看到,有一股奇異的光芒,隱隱從劉秀身上透了出來,熠熠流轉,妙不可言。

劉縯心里明白,他這些年苦苦等待的機會終于來了,所謂機不可失,失不在來,當今之計,起事復國已勢在必行,但在此之前,他必須先去一個地方,找一個人,聽一句話,為自己找來成功取勝的精神力量。這種力量很關鍵,也很詭異,它主宰人心,它影響重大,它若有若無,它神秘莫測,它的名字,叫做讖緯。

所謂讖緯,乃是秦漢時期的一種神秘學說。其中的讖,簡單來說就是預言,它的思想源頭非常復雜,大概來自商周時代的天命論與鬼神觀念,還有河圖、洛書的神話以及先秦百家中的歷算星相學、五德始終說、陰陽五行學等。所以說讖的歷史非常悠久,比如《左傳》之中,就有很多讖,再來我們比較熟悉的“亡秦者胡”、“今年祖龍死”以及“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還有推背圖燒餅歌之類的也都屬于讖。而讖學的流行與理論化,則始于西漢董仲舒的天人感應說以及劉向的五行災異釋經。這兩位天下大儒,為了達成自己的政治目的,非常有創意的將儒學與讖學結合起來,竟逐漸將儒家禮學發展成了體系性的宗教神學。于是在這種情況下,又有一批儒生從中衍生出了緯書,即假托儒家經典的穿鑿附會之作,比如《易緯》、《詩緯》等。緯書的可怕之處在于,它一般被宣稱為孔子所作,以將儒家經義曲解與迷信化,從而極大的加強了讖學的理論依據。至西漢末年,王莽為了宣揚自己的統治的合法性,更是大力發展讖緯,使之成為了當時社會的一門時尚顯學與主流意識形態。


中國最早的讖緯:河圖洛書

然而另王莽沒有想到的是,讖緯原來竟是一把雙刃劍,它既可以證明新朝政權的合法性,同時也可以為劉漢復國提供輿論宣傳,其運用之妙,存乎一心也。

這么一解釋,劉縯的想法就昭然若揭了,他所要去找的人,正是當時研究讖緯的一代宗師,南陽大儒蔡少公。

于是,在一個冬日的早晨,宛城蔡府迎來了一群不速之客,他們就是劉縯、劉秀、鄧晨等宿命的探尋者,他們需要蔡少公為他們解疑答惑:究竟誰,才是亂世的終結者與拯救者?

也巧了,他們來到蔡府時,正碰上一大群的心思蠢動的求讖者正圍著蔡少公,詢問天下大勢。面對大家渴求的眼神,蔡少公也不弄玄乎,直接脫口而出就道:“依老夫所搜之讖《赤伏符》,劉秀當為天子。”

讖者,詭為隱語,預決吉兇,當然都是非常隱晦的,如此便可衍生出多種解釋,以增加應驗的概率。可蔡公此讖竟如此直白,指名道姓,不容質疑,倒是很嚇了眾人一跳。而劉縯聽罷,發現讖中人名不是自己,更覺一盆冷水當頭澆下,忍不住疾聲問道:“是國師公劉秀乎?”

劉縯口中的這位“國師公劉秀”,乃新朝最著名的經學、讖緯學大宗師(沒有之一)劉向之子,原名劉歆,本來也系劉漢宗室子弟,但他善于見風使舵,早早的就投靠了權勢熏天的王莽,為他搖旗吶喊,助他登基稱帝。因此王莽對劉歆信任有加,不僅封他為新朝國師,主管朝廷的文化意識形態事務,還和他結為兒女親家。而做為新朝的教育、文化領袖,劉歆子承父業,也對經學和讖緯之術有著極為精深的研究。他不但推算出漢為火德,并早在漢哀帝建平元年(公元前6年),就已自己的名字與哀帝劉欣同音需避諱為由,將自己的名字改為劉秀,以應大讖。而由于讖緯之學甚是隱秘高深,所以當時并未引起人們的任何懷疑,但如今蔡少公竟一語道破天機,整件事情便頓時變得清晰起來,莫非劉歆就是劉秀,劉秀就是天子,他假意投靠王莽,原來另有野心?作為新莽朝廷中唯一的故漢宗室,這位國師公在政界、學界、宗族、民間都有極大的威望,如果他突然發動政變,成功的希望還是很大的。


圖:劉向劉歆父子

這件事情我們回過頭來看,當真是撲朔迷離、疑點重重。顯然,這句讖語是有心人制造的,但若說是劉歆偽造的,那么他為何不直接宣稱“劉歆當為天子。”反而要大費周章的改個名字?要知道改名應讖,這等于是造假,根本愚弄不了大眾。這樣看來,劉歆應非始作俑者,甚至可能跟此讖沒有任何關系。但問題是,據史書中說劉歆后來竟然因為這條讖語造反了,說明此讖的來源一定非常可靠。

還有更可怕的巧合:劉歆改名的這一年也就是公元前6年,剛好還是本書主人公劉秀出生的這一年。也就是說,在這一年天下同時出現了兩個劉秀,一個是父親取的名字,一個是自己改的名字,一假一真,一虛一實,一有意一無意,再配上神秘的讖語似隱似現的出沒于其中,深思之下簡直令人汗毛直豎。不管這個巧合是天干的還是人干的,它的創作者都有著堪比奧斯卡最佳編劇獎的精密巧思,其創意天下無雙,登峰造極。

扯遠了,當時宴席上的人肯定想不了我們這么多,以他們見識的局限,這會兒恐怕也只能頻頻點頭,表示認同。只有劉秀在旁,對此嗤之以鼻,便忍不住插嘴笑道:“怎見得說一定是國師公,怎見得非是指我呢?”

席間眾人聞言,這才想起這座中原來也有個叫劉秀的,不由都一愣。

當時,自然沒有人會相信眼前這位劉秀能成為皇帝。這也很正常,想想看,一個愛好種田經商,喜歡漂亮妹妹陰麗華的農村小青年,穿上龍袍是何等模樣?

所以大家當然忍不住發笑:“哈哈哈哈,文叔若為天子,我等便是神仙了!”

劉秀也笑:“我若為天子,必當撕了你們的嘴,為仙界清理門戶!”席間眾人又是大笑,捧腹捶案,鬧作一團。只有鄧晨在旁沉吟不語,陷入沉思之中。

劉秀說的話,當然是玩笑話,連他自己都不信,可是鄧晨卻信了,而且深信不疑。

離開蔡府之后,劉縯便帶著失望的心情,黯然回歸舂陵準備起事事宜不提。而劉秀則與姐夫鄧晨再回新野暫住,日子回歸平靜,但隨著南陽局勢越來越緊張,鄧晨終于忍不住對劉秀表白了:“王莽悖暴,盛夏斬人(按時令本當秋后處斬),此天亡之時也。往時會宛,獨當應耶?”

好一個鄧晨,慧眼能識珠,管中可窺豹,天下也只有他看出了劉秀有當皇帝的潛質,這是何等的目光如炬。

劉秀聞言,沉吟不答,只低下頭來,露出了如蒙娜麗莎般的微笑。

鄧晨分明看到,有一股奇異的光芒,隱隱從劉秀身上透了出來,熠熠流轉,妙不可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