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衣食住行说大暑

最具南昌味道民俗公號 帶您走進民俗大街小巷

民俗民風民俗保護民俗傳承

【編者的話】為弘揚與傳承中國傳統的二十四個節氣文化, 讓節氣文化走進千家萬戶。 江西都市廣播與大梅聯合推出《大梅說節氣》都市廣播特別節目, 重新刷新你對節氣文化的認識!江西都市廣播, 功能介紹唯一覆蓋全省的1065都市電臺, 向快樂出發!

(7月23日)起, 我們將進入二十四節氣中的大暑節氣。

?說文解字


暑, 熱也。 ——《說文》。

一寒一暑。 ——《易經·系辭》

寒暑燥濕風火。 ——《素問·天玄紀大論》

冬日則寒凍, 夏日則暑傷。 ——《韓非子》


節氣是什么?

中國民俗二十四節氣你都知道嗎?

江西都市廣播

聯合

南昌市民俗博物館館長 梅聯華

共同推出

《大梅說節氣》,

重新刷新你對節氣的認識!


2018年大暑時間是 7月23日

大暑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之第十二個節氣, 此時太陽到達黃經120度。


大暑熱不透, 大熱在秋后

這時正值中伏前后, 中國大部分地區為一年最熱時期, 也是喜熱作物生長速度最快的時期。

大暑三候

一候|腐草為螢

腐草為螢。

曰丹良, 曰丹鳥, 曰夜光, 曰宵燭,

皆螢之別名。

離明之極,

則幽陰至微之物亦化而為明也。

螢火蟲分水生與陸生兩種,

陸生的螢火蟲產卵于枯草上,

大暑時, 螢火蟲卵化而出,

所以古人認為螢火蟲是腐草變成的。

二候|土潤溽暑

溽, 濕也, 土之氣潤, 故蒸郁而為濕;

暑, 俗稱齷齪, 熱是也。

天氣變得悶熱, 土地也很潮濕,

天地猶如巨大的蒸籠。

三候|大雨時行

前候濕暑之氣蒸郁,

今候則大雨時行, 以退暑也。

時常有大的雷雨會出現,

這大雨使暑濕減弱,

天氣開始向立秋過渡。

大暑節氣

大暑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之一, 這一天太陽位于黃經120°, 大暑節氣正值“三伏”, 是我國一年中日照最多、氣溫最高的時期, 全國大部分地區干旱少雨, 許多地區的氣溫達35度以上。

我國古代將大暑分為三候:“一候腐草為螢;二候土潤溽暑;三候大雨時行。 ”世上螢火蟲約有二千多種, 分水生與陸生兩種, 陸生的螢火蟲產卵于枯草上, 大暑時, 螢火蟲卵化而出, 所以古人認為螢火蟲是腐草變成的;第二候是說天氣開始變得悶熱,

土地也很潮濕;第三候是說時常有大的雷雨會出現, 這大雨使暑濕減弱, 天氣開始向立秋過渡。

大暑習俗

魯南地區“喝暑羊”

山東南部地區有在大暑到來這一天“喝暑羊”(即喝羊肉湯)的習俗。 在棗莊市, 不少市民大暑這天到當地的羊肉湯館“喝暑羊”。

營養學家對此進行過深入研究, 認為羊肉在伏天吃營養程度最高。 三伏天, 人體內積熱, 此時喝羊湯, 同時把辣椒油、醋、蒜喝進肚里, 必然全身大汗淋漓, 這汗可帶走五臟積熱, 同時排出體內毒素, 極有益健康。

浙江地區送“大暑船”

送“大暑船”是浙江沿海地區, 特別是臺州好多漁村都有的民間傳統習俗, 其意義是把“五圣”送出海, 送暑保平安民。 送“大暑船”時, 伴有豐富多彩的民間文藝表演。

臺州椒江人還有大暑節氣吃姜汁調蛋的風俗, 姜汁能去除體內濕氣, 姜汁調蛋“補人”, 也有老年人喜歡吃雞粥, 謂能補陽。

福建吃荔枝“過大暑”

福建人在大暑時節有吃荔枝、羊肉和米糟的習俗, 叫做“過大暑”。 荔枝含有葡萄糖和多種維生素, 富有營養價值, 所以吃鮮荔枝可以滋補身體。 有人說大暑吃荔枝, 其營養價值和吃人參一樣高。 親友之間, 常以荔枝、羊肉為互贈的禮品。

廣東大暑吃“仙草”

廣東很多地方在大暑時節有“吃仙草”的習俗。 仙草又名涼粉草、仙人草, 唇形科仙草屬草本植物, 是重要的藥食兩用植物資源。 由于其神奇的消暑功效, 被譽為“仙草”。 莖葉曬干后可以做成燒仙草, 廣東一帶叫涼粉, 是一種消暑的甜品。

臺灣大暑吃“鳳梨”

大暑期間, 我國臺灣有吃鳳梨的習俗, 民間百姓認為這個時節的鳳梨最好吃。 加上鳳梨的閩南語發音和“旺來”相同, 所以也被用來作為祈求平安吉祥、生意興隆的象征。

另外, 大暑前后就是農歷六月十五日, 臺灣也叫“半年節”, 由於農歷六月十五日是全年的一半, 所以在這一天拜完神明后全家會一起吃“半年圓”, 半年圓是用糯米磨成粉再和上紅面搓成的,大多會煮成甜食來品嘗,象征意義是團圓與甜蜜。

大暑養生

1

忌大量飲水

大量飲水不但會沖淡胃液, 進而影響消化功能, 還會引起反射排汗亢進。 結果會造成體內的水分和鹽分大量流失, 嚴重者可以促使熱痙攣的發生。 盡量多飲用溫水或者白開水, 請勿貪飲冷水。

2

忌大量食用生冷瓜果

大量吃進生冷瓜果、寒性食物,會損傷脾胃陽氣,使脾胃運動無力,寒濕內滯,嚴重者則會出現腹瀉、腹痛等癥狀。

3

忌吃大量油膩食物

大量的油膩食物會加重胃腸的負擔,使大量血液滯留于胃腸道,輸送到大腦的血液相對減少,人體就會感到疲憊加重,更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4

忌單純進補

進補過早的話,則會使暑熱不易消退,或者是本來已經逐漸消退的暑熱會再卷土重來,那時就更得不償失了。

古人如何過“大暑”?


古有

伏日頒冰之儀式,

即伏日將頭年臘月窖藏的寒冰取出,

供人們消暑。

唐宋至明清帝都京師,

入夏即有皇家賜冰之舉。

宋代朝廷從初伏日開始,

“每日賜近臣冰,人四匣”。

明代還會在立夏日,賜冰給文武大臣。

明代文學家鐘惺《夏冰》即是對此事的記載。

當時在京城有敲擊冰盞、

沿街叫賣涼冰的小販,

直到清代仍存,

冰盞發出的聲音清脆悅耳,

史料記載其

“清冷可聽,亦太平之音響也”。

至晚清,北京仍有賜冰之舉。

從暑伏日到立秋,各衙門例有賜冰,

按照官員等級不同發放“冰票”,

人們憑借冰票自行領取。

FM106.5江西都市廣播推出,

《大梅說節氣》

敬請聆聽!

梅聯華,研究館員(教授)。現主要社會兼職及榮譽有:

中國民俗文化產業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國餐飲文化研究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民俗學會理事,江西省民俗社會學研究會會長。江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委員,江西省文物鑒定組成員。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011年9月被評為江西省文化藝術學科帶頭人,2015年9月被評為全國優秀社科普及專家,2017年1月被評為江西省文化名家。

在國家、省級報刊雜志發表論文80余篇,多篇論文在國家、省級評選中獲獎。已編著出版《追風問俗》,主編《繩金塔下話南昌》文化系列叢書。著《中國民俗知識叢書·江西民俗》、《贛儺》、《南昌民俗》、《圖說南昌民俗》、《江西年俗》、《江西端午》、《江西中秋》、《農耕習俗》、《南昌民間老行當》、《萬壽宮的故事》等。

1065都市電臺 向快樂出發!

如果您喜歡我的內容,請分享給身邊人。

如果您想每天了解我的資訊,請關注我!

如何關注

微信公眾號:大梅說民俗

2

忌大量食用生冷瓜果

大量吃進生冷瓜果、寒性食物,會損傷脾胃陽氣,使脾胃運動無力,寒濕內滯,嚴重者則會出現腹瀉、腹痛等癥狀。

3

忌吃大量油膩食物

大量的油膩食物會加重胃腸的負擔,使大量血液滯留于胃腸道,輸送到大腦的血液相對減少,人體就會感到疲憊加重,更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4

忌單純進補

進補過早的話,則會使暑熱不易消退,或者是本來已經逐漸消退的暑熱會再卷土重來,那時就更得不償失了。

古人如何過“大暑”?


古有

伏日頒冰之儀式,

即伏日將頭年臘月窖藏的寒冰取出,

供人們消暑。

唐宋至明清帝都京師,

入夏即有皇家賜冰之舉。

宋代朝廷從初伏日開始,

“每日賜近臣冰,人四匣”。

明代還會在立夏日,賜冰給文武大臣。

明代文學家鐘惺《夏冰》即是對此事的記載。

當時在京城有敲擊冰盞、

沿街叫賣涼冰的小販,

直到清代仍存,

冰盞發出的聲音清脆悅耳,

史料記載其

“清冷可聽,亦太平之音響也”。

至晚清,北京仍有賜冰之舉。

從暑伏日到立秋,各衙門例有賜冰,

按照官員等級不同發放“冰票”,

人們憑借冰票自行領取。

FM106.5江西都市廣播推出,

《大梅說節氣》

敬請聆聽!

梅聯華,研究館員(教授)。現主要社會兼職及榮譽有:

中國民俗文化產業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國餐飲文化研究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民俗學會理事,江西省民俗社會學研究會會長。江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委員,江西省文物鑒定組成員。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011年9月被評為江西省文化藝術學科帶頭人,2015年9月被評為全國優秀社科普及專家,2017年1月被評為江西省文化名家。

在國家、省級報刊雜志發表論文80余篇,多篇論文在國家、省級評選中獲獎。已編著出版《追風問俗》,主編《繩金塔下話南昌》文化系列叢書。著《中國民俗知識叢書·江西民俗》、《贛儺》、《南昌民俗》、《圖說南昌民俗》、《江西年俗》、《江西端午》、《江西中秋》、《農耕習俗》、《南昌民間老行當》、《萬壽宮的故事》等。

1065都市電臺 向快樂出發!

如果您喜歡我的內容,請分享給身邊人。

如果您想每天了解我的資訊,請關注我!

如何關注

微信公眾號:大梅說民俗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