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生活常識»正文

AI要和教育联手,以后提高智力全靠它了?

目前, 標準化考試仍然是全球許多國家教育制度的“主打歌”, 但人類的智力十分龐大復雜, 真的能用一套標準化試題就草率估值了嗎?隨著人工智能(AI)的興起, 不少教育行業人士開始探索“AI+教育”的未來, 希望通過讓AI走進教室來彌補現有的教育漏洞。 那么小伙伴們最關心的問題來了:有了AI的教室會變成什么樣?未來的考試又會發生哪些變化?

把AI帶進教室, 你的智力超乎你想象

“AI是打開‘學習黑盒子’的強大工具。 ”研究AI和學習超過25年的倫敦大學學院教授Rose Luckin在她發表在《自然》(Nature)雜志上的文章中寫道。 Luckin認為, AI能夠通過記錄并反饋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相關數據,

讓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能力, 同時釋放老師的部分壓力, 促使他們更關注孩子的學習動力、耐性等其它能力。 如此一來, 原本對“智力”的定義范圍也會被拓寬。

在Luckin看來, 至少有7種智力是孩子們在未來生存所需的:跨學科的學術智力(這一點芬蘭已經在前列)、社交智力(人類顯然比機器人要強)、元認知、后設認知、主觀認知、情境智力和準確的自我效能認知。

對于AI具體如何幫助改善學習, Luckin用一個實驗作出了回答。 在一個以小組為單位完成任務的課堂上, 她和同事用相機錄下了孩子們的手部動作和頭的朝向, 用來評估學生是否專注有效地展開合作。 通過檢測工具和人工交叉檢查后,

實驗團隊建立了衡量學生社交互動值的面板。 通過觀察數值, 老師就能在課堂上很快地發現哪些小組需要更加集中注意力, 從而提高了教學效率。

英國學習平臺Century Tech也曾提供過一個AI走進教室的例子。 平臺使用AI和大數據為學生量身定制學習內容, 以及基于學生強項弱項的個性化活動。 同時, 老師能夠獲得學生實時的學習進展, 發掘出幫助學生的最好方式。

在AI的眼皮子底下, 就可以無憂無慮了?

當然, 有了AI的學習世界也并非十全十美。 首先, 無論在哪個國家, 教育制度都是出了名的“改革釘子戶”, 很難邁開大步子。 英國威爾士教堂學校的校長助理伯德森(Simon Balderson)不久前組織了一場關于“AI+教育”的國際會議, 他承認要改變教育體制很難,

不過他仍然相信, AI走進課堂是一種必然。

其次, 用AI追蹤學生表現會引發對數據隱私的擔憂。 對家長來說, 技術在不斷地評估你家孩子智力的同時, 也在不可避免地收集著關于孩子優缺點的數據。 進一步很容易聯想到, 這些數據有可能會被用于給學生“貼標簽”分類, 扼殺他們的一些機會。 《金融時報》曾報道過中國東部的一所學校, 曾經用面部識別和AI監視系統來追蹤學校的1010名學生。 老師通過系統可以清楚地了解誰遲到了、誰沒來上課。 學生在學校小賣部購物時, 也會留下電子足跡, 學校的職工們一眼就能看出誰最近吃了過多的垃圾食品。 最終, 由于備受爭議, 學校叫停了這一項目。

未來的考試可能是什么樣?

有了AI“加持”, 似乎學生的學習和老師的教學過程都更輕松加愉快了, 那么逃不過的考試呢?Luckin認為, 用AI來取代部分考試是可行的。 “既然我們有了收集數據的方法, 就可以通過分析幫助制定準確的形成性和連續性測試。 ”對于改變測評方式可能帶來的教育制度價值觀改變, Luckin很興奮:“如果我們能接受評價體系確實需要改變的事實, 那將會打開徹底重新思考教育制度意義的大門。 ”

不過, 《大西洋月刊》旗下新聞網站Quartz認為, 學校目前不太可能在短期內放棄高風險的學術考試, 但歐美國家都正在越來越認識到, 現有考試制度的殘缺之處:只對機械重復信息的學生予以獎勵, 而不是鼓勵他們從中創造意義;只會用物質上的獎勵來激勵人,

而不是激發他們內心學習的動力。

當然, 想要給“AI+教育”是烏托邦或反烏托邦下定論, 還為時尚早。 英國上議院最近一份關于AI報告中給出的結論或許值得一看:“所有公民都應有權利接受教育, 使他們能在精神、情感和經濟上和人工智能一起蓬勃發展。 ”

iWeekly周末畫報獨家稿件, 未經許可, 請勿轉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