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围棋思考:有了人工智能,特别是Leela普及后,还需不需要人来讲棋?


申真谞在接受采訪時表示, 現在的訓練基本離不開人工智能的輔助

與不少圍棋講解者一樣, 我近來也在思考這樣的問題:講棋還有沒有必要, 好多棋友都有Leela Zero了, 棋局勝負處拿Leela過一過, 挺清楚的, 而我還沒用上Leela呢。 棋怎么講?弄個Leela, 或者去拾拾絕藝的牙慧嗎?

可是后來想想, 上面的想法太偏頗了。 首先, 不是所有的棋友都用上了Leela, 連我都沒用上呢, 大部分棋友相信還是跟我一樣靠“人肉計算”。 所以, 講棋還是有一定的必要性。

其次, 我分析棋局, 用比較直觀的形式分享心得, 可以有助于一些棋友更好地理解棋局的進程和勝負關鍵點。

總還是有棋友存在這樣的需求。

再次, 即使有的棋友有Leela, 面對凌亂復雜、千變萬化的一盤棋, 也不一定能理得清脈絡, ——有的棋友可以, 有的棋友還做不到。 Leela的觀點和判斷, 不是所有棋友都能理解的。

此外, 我們講的棋局主要還是人與人之間的對局。 人類棋手的思維有自己的邏輯性和特點, 至少這一代棋手還是在AI出現之前成長起來的, 他們的思維模式沒有從小就受到AI的熏陶, 還屬于碳基模式。 我們能更貼切地站在人的角度分析棋局的勝負和棋手的心態變化, 因為我們曾經有想通的學棋背景, 大家都是學著一套東西成長的。


棋手之間存在著一些微妙的勝負關系

最后, 棋手之間的勝負存在著一些微妙的東西,

這些不是AI能夠理解的。 AI在推算勝率和變化時, 是以黑白雙方都是AI自己來下結果怎樣為基礎進行的。 可是人類不太可能做到跟它一樣。 強AI幾乎在所有方面都很強, 而人類棋手基本都有自己的短板, 無論是技術上的, 還是性格上的。 當然, 也有自己的技術特長。

舉個例子, 陳耀燁跟古力兩位高手下棋, 如果古力執黑, 在定型收官前, 盤面大致有盤10的優勢, 你覺得誰的贏面大呢?AI肯定覺得, 如果是它自己跟自己下, 黑棋勝率達到9成, 可以洗洗睡了。 然而, 古九段的官子和陳九段的官子那完全不是一個層次的, 如果是我們看到這樣的局面, 大概會笑著說, 古九段要危險了, 這官子禁不住虧和刮啊。

又如, 樸廷桓布局筑起一道外勢,

范廷鈺撈了點邊角實地, 然后扎進樸九段的勢力范圍內洗空, 樸九段并不在乎先前那點實地損失, 而是大氣地當頭一鎮, 要秀刀全吃。 AI可能覺得, 這棋勝率80%了, 不管是攻殺, 還是攻而不殺, 都是樸九段占優。 可是, 樸九段的秀刀技能, 大家都懂的。 最近有一定提高, 但總歸這不是他之所長, 棋局勝負難料, 甚至樸九段殺崩的可能性更大。

這就是人類棋手的對局講解別有一番天地的原因所在。 我們不僅要懂得棋盤上的變化, 還要了解棋手的特點。


Leela的棋藝已經在樸廷桓和柯潔這樣的頂尖棋手之上了

Leela Zero的棋力肯定高于我, ——豈止高于我, 比柯潔、樸廷桓這樣的頂尖高手也高得不是一點半點, 但也正是由于它太高、太冷靜了,

所以與人類的棋局之間存在著很多不合拍的地方。

還有, 棋手的狀態和其他狀況也可能對勝負產生影響。 這些都是可以通過我們的講解傳遞的內容。

與諸位交流了這么久, 我對棋友們的需求有一定的了解。 很多棋友并不關心五十個變化圖、四種可能的扳法、十三個劫材都在哪里之類的。 大家也許只是希望能夠看看一盤棋的勝負出現在哪里, 大體是怎么一個概況, 這就夠了。 然后能聊聊比賽和棋藝相關的話題, 交流一下觀點, 點評點評。 是不是一定對, 那是另外一回事, 但至少是一家之言, 是一種趣味。 其實這也是我們之前的定位。

總而言之, 我們還是可以繼續這樣, 遇到大比賽, 輕松地聊一聊。 (碼這么多字,

也沒有那么輕松啦, 口語化的行文勝在交流的方便和貼近, 但信息密度要小一些)


人類的比賽有碳基圍棋的獨特性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