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大暑时节,艾灸的黄金时间!

大暑大暑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2個節氣, 也是夏季最后一個節氣, 大暑節氣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 是一年中最熱的時期, 氣溫最高, 也是雨量較大的時節。 而今年我國很多地區雨量創新高, 濕度很大。 而“濕”也是夏天的主氣, 因此大暑時節的養生重點在于

大暑艾灸不可少艾灸是一種通過艾灸的溫熱之力滲入肌膚進行內部氣血調理的一種方法, 在大暑這個特殊的節氣, 和三伏天這個時刻, 艾灸溫陽的功力更加強勁, 作用于人體功效更強, 所以大暑是人們不可多得的最佳養生時機, 而大暑艾灸則是養生的黃金時刻。

大暑艾灸解表散熱, 利水化濕大暑時節正值長夏, 中醫認為, 長夏屬土, 而脾也屬土, 與脾相應, 因此長夏最宜養脾。

此外, 中醫認為, 脾有統血的作用, 刺激脾俞穴, 能起到“裹血, 溫五臟”的作用, 治療脾氣虛弱, 統攝失常所致的出血癥, 如尿血、崩漏、紫癜等。 現代臨床研究表明, 脾俞穴是治療消化系統和血液疾病的重要穴位, 有助治療胃潰瘍、胃炎、胃痙攣、神經性嘔吐、腸炎、貧血等癥。 另外也可艾灸或點揉:承山穴、三陰交、陰陵泉和足三里, 可健脾胃, 有助于運化體內水濕;內濕過重的人, 還可以用艾條灸肚臍處的神闕穴。


大暑艾灸護陽斂虛火有人說夏天酷熱, 容易上火, 但其實大多數情況下, 這類“上火”都是虛火,

夏天人體陽氣外浮而中陽漸虛, 最需將養中陽, 但我們卻因天熱而大喝冷飲, 雖然暫時解了暑熱, 但反傷中陽。 中陽一虛, 則寒濕內滯而虛火即現, 表現為各種上火諸癥。 可艾灸中脘、關元、足三里, 以補中陽。


中醫認為:虛火與寒濕邪氣相伴而生, 有寒必有火, 有火必有寒。 比如咽炎、痘痘、口腔潰瘍、外陰諸癢等癥, 雖然屬火, 但其根本原因還在于有寒濕。 寒濕居于中下焦, 則陽氣被逼而或上浮或下陷, 即成所謂的火證。 因此, 治虛火的正法不在苦寒直折, 而在于溫陽以祛寒除濕。 若用苦寒清火的方法, 則越治病越重。 推薦閱讀:養后背=保命!常灸背, 生陽氣, 通經絡, 活百歲!


起居調養大暑濕熱交蒸, 人們易因高溫高濕使汗液不易蒸發,

或是高溫造成汗液滲出過多使人體水分得不到及時補充, 而發生中暑。 因此, 大暑時節, 起居調養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做好防暑工作。 避免在高溫下長時間工作, 出門時避開烈日, 同時要適當補充水分, 以感身心舒適為宜。


大暑時節, 雖天氣炎熱, 但陰氣也開始增長, 人體腠理疏松, 臟腑內里空虛, 此時若貪涼, 或久臥空調房間, 或過度飲用生冷、瓜果、甜膩之品等, 易造成腹痛、嘔吐、腹瀉等癥狀。 運動調養在炎熱的大暑時節, 最好選擇清晨或傍晚進行鍛煉, 避免在烈日照射下進行運動。 選擇運動量相對較小的運動, 如廣播體操、太極拳、跳繩、慢跑、羽毛球、乒乓球等, 避免過于疲勞、出汗過多而耗氣傷津, 同時在運動過后要適當飲用溫開水,

補充體液。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